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之前有朋友討論,他認為,高端巖茶每盒不應該超過一兩。理由是,一兩裝的巖茶送出去才有面子,份量太大的反而不可靠。朋友的這番話,愣是讓我重新想起那個,提著一罐“牛肉”去送禮的故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有朋友討論,他認為,高端巖茶每盒不應該超過一兩。
理由是,一兩裝的巖茶送出去才有面子,份量太大的反而不可靠。
朋友的這番話,愣是讓我重新想起那個,提著一罐“牛肉”去送禮的故事。
當時,身邊有位熟人,去拜訪自己的老領導。
亦師亦父的老領導,不僅拉著他聊了半天家常,臨了送別出門,還塞給他一大罐茶,說是別人送來的,自己不愛喝。
那位熟人一看,這不得了,是整整一大罐的牛欄坑肉桂!掂在手上沉甸甸的,少說也得有一斤。
不行,這份禮太重了,無功不受祿,我不能收。
老領導見他推辭,索性就把話挑明了說,放心吧,這絕對不是什么真貨。因為真正的牛欄坑肉桂,沒人會成斤打包賣。
聽到這,那位熟人后知后覺,再一細想,發覺道理的確如此。
《2》
正巖核心的巖茶,到了零售環節,基本不會按斤、按公斤,甚至按噸來賣。
畢竟,資源有限的好茶,可不是便宜的大白菜,不會走走量批發的路線。
尤其是牛欄坑肉桂。
整條坑內,一年能產出的“牛肉”不過1500斤左右。
而擁有牛欄坑山場資源的山場主,大約有二十來戶。
平均算下來,自家一年能產出的“牛肉”能達到七、八十斤,已經算是了不起的大戶。
但即便如此,扣掉每年老客戶提前預定的量,就算地主家也不會留下太多余糧。
在零售環節,就算想玩大手筆,每盒成斤出售“牛肉”,那也是有心無力!
更何況,牛欄坑肉桂每斤的起步價,得以萬元為單位。
身價高,不便宜。
假設按斤來賣,不拆散,不單獨零售。
那么,如此高昂的單價,估計沒多少客人能吃得消。
再說了,從送禮品茶的角度考慮。
逢年過節的人情往來,用不著這么“大手筆”。
萬一當你砸了重金,咬咬牙花上萬塊直接買成斤裝的牛肉,打包在一起送出去。
但收禮方不識貨,隨手就轉手他人,那豈不是成了明珠暗投,白白浪費?
所以,高端巖茶不按斤賣,按泡按兩為零售單位,倒也說得過去。
《3》
在很多人眼里,好馬配好鞍。
頂級好茶,自然要配套上符合自己身上的包裝,不然會掉了檔次。
份量少,包裝精致,走“小而精”路線,才算相得益彰。
但凡事有例外。
不知道,茶友們還記不記得,當年上過報紙的天價茶葉蛋新聞?
據傳,某天家住福州的某女士,托朋友從鄉下帶來的土雞蛋到了。
作為賢惠的女主人,她打算為一家老小做一鍋好吃的茶葉蛋。
剛巧,自己的丈夫很愛喝茶,家里的茶葉多到喝不完。
但那些外包裝精美漂亮的她覺得貴重,不敢動。
找了半天,突然發現桌上有一包用牛皮紙裹著的茶。
嗯,就它了。
晚上丈夫回到家,聞到滿室茶香,心里正嘀咕,自己平日從不愛泡茶的妻子,怎么突然泡起茶來?
此時,妻子溫柔的聲音從廚房傳來,我今天煮的茶葉蛋特別香,快來嘗嘗。
丈夫走進廚房,一看包裝,頓時兩眼一抹黑——那是我好不容易托朋友買到的牛欄坑肉桂啊!
當年正因這樁天價茶葉蛋的奇聞,讓牛欄坑肉桂一炮而紅,徹底火遍大江南北。
這個新聞恰巧也說明,當你判斷一款茶到底值不值錢時,千萬別膚淺地只看包裝。
《4》
在外行人眼里,好茶從加工出來,就應該提前包裝好。
印上茶名和品牌廠家信息,再裝入高檔禮盒內塑封。
買的時候,就像逛超市買牙膏,隨手拿下一盒。
買單后,拆開包裝,直接剪開泡袋就能泡開喝……
但這與制茶現實不符。
因為所有的好茶,在沒有正式包裝前,都是很樸素的。
沒名字,沒包裝,沒品牌,被茶農手寫上記號后,直接裝箱打包歸倉。
有需要給客戶寄茶樣時,再順手抓一小包,標上“慧水”、“柳條”、“105”、“220”、“馬肉”等彼此間心照不宣的暗號,放在密封袋內寄出去。
只有客人定下后,需要打包發貨時,這一箱茶才會被人搬出來。
稱重,分裝,裝入小泡袋后封口,接著再裝入禮盒,送到客人手上。
這種包裝方式,有不少實用考慮。
一方面,巖茶在沒有銷售打算前,成箱打包,更利于茶葉聚香和團隊陳化。
從大箱中開箱取茶,你會發現大箱茶遠比裝入小泡袋的茶,香氣要馥郁!
另一方面,茶葉店、茶會所的空間設計理念,大多是為了泡茶待客。
在裝修時盡可能考慮到的是如何增加采光?如何提高空間通透感?如何設計才更有藝術感?
而不是考慮如何建一個庫房,重點考慮存茶的密封避光防潮所需。
所以,店里不適合放太多茶。
除了保留少量日常招待茶之外,余留的大量好茶還是讓其待在庫房更穩妥。
等有客人需要購買時,再專門提貨,倒也不遲。
最后,真正的核心山場的好茶,產量都極少。
各家山場主的私房好茶,庫存都不多。
很多時候僅是10多斤、30多斤、40來斤、80多斤……
這些少而精的頂級好茶,沒有辦法做到大批量生產,也不可能冒著茶葉存壞的風險,提前將它們全部包裝起來,擺在貨架上任人挑選。
除非是,大批量產出的外山茶。
走口糧茶、招待茶、辦公茶批發路線的。才會成箱成批堆滿店門口,擺得滿店都是。
只等客人上門時,東摸摸西聞聞,一番挑揀后買走。
《5》
之前有位星村的茶農,在閑聊時一再跟我們吐苦水。
他很納悶,為什么現在的客人在買茶時,都點名要泡袋裝。
明明他們只是做批發生意的,客單價本身就不高。
按以往的銷售思路,散裝稱斤賣,或者按半斤裝罐零售,基本到了年底,都能清掉一大批貨。
現在倒好,要改成按泡袋包裝。
不僅要請人設計包裝圖案,還要訂泡袋、訂禮盒,再多請幾個工人負責打包。
先將巖茶裝入小泡袋后,再一包包整齊碼放,裝入禮盒,最后還得加一層塑封。
多道步驟下來,包裝費增加了,材料費增加了,人工成本變高,發貨效率還慢了!
辛辛苦苦大半年下來,能賺到為數不多的利潤空間,全被做包裝的賺去了,生意實在太難做。
剛一聽完,麻花深受感觸。
按道理來講,巖茶用泡袋裝,包裝成小份量,已經不是新鮮事。
只不過,從合理的角度看。
高端巖茶,產量稀少,單價高。
因為量不多,在零售包裝時,走高精尖路線,分裝成一泡一盒,兩泡一盒,三泡一盒,每盒茶不超過一兩,無可厚非。
在拆成小包裝和體驗裝后,能讓更多普通茶客摸得著高端巖茶的門檻。
但如果,不論茶葉的進貨價是貴是便宜,是高端核心茶,還是便宜口糧茶?清一色走小而精路線。
甚至是,將低端茶裝入高端禮盒,標上高價出售。
按這樣做,只會讓市場變得一團糟糕。
誠如那位做批發茶生意的熟人坦言——包裝成本比茶葉本身的價格還貴,這還讓人怎么賣茶!
《6》
適可而止的茶葉包裝,要講究一個合理的度。
太簡,走極簡風。
也不該草率、用薄薄的透明塑料袋裝茶。
按這樣,會直接讓一款茶存壞報廢。
太繁,走華麗風。
一層套一層,外包裝動用到塑料、鐵皮、陶瓷罐、木箱、PVC板等。
外包裝絢爛得像孔雀開屏的豪華禮裝,不僅不環保、成本高昂,推高茶葉定價。
還會讓里頭的茶,有沾上塑料味、鐵皮味、油漆味的風險。
總之,買茶這件事,重點在茶而不是在包裝。
如果本末倒置,只認包裝不認茶,那無疑是現代版的買櫝還珠!
更多關于巖茶的知識
喝巖茶茶醉?喝巖茶翻江倒海?喝巖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茶友來信,一般巖茶的烘焙期有多長?這要從巖茶的火功說起
滋味不夠,克數來湊,10克袋裝巖茶為何悄然潛伏武夷巖茶圈?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蛤蟆背是正巖茶的標準,半巖、洲茶、外山茶焙不出蛤蟆背?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