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澳大利亞的水果在我國都是以較為奢侈的“面目”面向消費者的。比如澳大利亞的車厘子,價格一斤能賣到120-200元;再比如,澳大利亞的白油桃,一斤能賣到50元。對于澳大利亞水果的印象,大多數人可能就一個字“貴”。除了車厘子和油桃外,在2-4月份
澳大利亞的水果在我國都是以較為奢侈的“面目”面向消費者的。比如澳大利亞的車厘子,價格一斤能賣到120-200元;再比如,澳大利亞的白油桃,一斤能賣到50元。對于澳大利亞水果的印象,大多數人可能就一個字“貴”。
除了車厘子和油桃外,在2-4月份,澳大利亞又有一個高價水果涌入了我國市場。
這個水果的名字叫“Queen Garnet”,中文商品名叫“胭脂女王李”,又經常被叫做“女王李”。李子是我國常見的水果,除了蜂糖李、早熟三華李的價格高一些外,其它的李子在我國價格都不算高,算是大眾水果了。
但是澳大利亞的這個胭脂女王李進入我國市場后,就一直在賣高價,一斤胭脂女王李的價格賣到了60-80元。在三八女王節(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后,澳大利亞胭脂女王李經常借著節日進行營銷,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追捧。
為什么一個李子也能在我國賣上60元的高價呢?
澳大利亞女王李哪來的?
澳大利亞女王李的官宣資料上說,澳大利亞女王李是澳大利亞的農業研究部門自主選育出的一個李子品種,當時選育李子品種的初衷是為了選育一個能抗病的新李子品種,結果陰差陽錯選育出了一個“果實外表紫黑,果肉晶瑩通紅”的李子品種。
農業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品種非常好,就將它保留了下來,取名為“胭脂女王李”。
胭脂女王李的個頭要比三華李、蜂糖李等李子大許多,它的個頭如同拳頭一般大,外表和個頭都更像美國選育的“恐龍蛋李子”(杏李)。它的果肉如燃燒的紅寶石一般晶瑩剔透,吃起來軟嫩多汁。
如果不說它是澳大利亞女王李子的話,可能不少人都會把它當成“恐龍蛋”李子。但終究它是與美國的那種黑金剛恐龍蛋不是一個品種。
恐龍蛋李子在我國已經有很多了,這個澳大利亞胭脂女王李據說出口到我國的數量還非常少,一共才2000多噸。
女王李賣這么貴的底氣在哪?
如果從澳大利亞水果的角度來看,澳大利亞女王李在我國賣60-80元/斤,實際上也算是“非常普通”的一個價格。其它的澳大利亞水果大多數也都是這么賣的。
它這么賣,是它的選擇,但為什么賣這么貴,還有那么多人賣,就值得我們想想了。
首先,是在育種上,澳大利亞女王李是澳大利亞自主選育的,就擁有了品種權,他們可以在自己國家種植,別人很難復制,就能控制好產量,來維護市場價格。一個有特色,又優良的品種,是水果能持續賣高價的基礎。
如果沒有品種權的話,別人想復制就復制,想咋種就咋種,基本上四五年后,這個水果就會爛市。
其次,在營銷上,澳大利亞女王李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澳大利亞女王李主要的目標消費群體定位成了“女性”,從果色、命名、包裝、品牌故事等等,都是針對女性消費者精心設計的。整個營銷不僅僅是在賣水果了,而更像是在賣高檔奢侈品。
比如,澳大利亞女王李官宣資料上說,自己做了很多試驗,證明了澳大利亞女王李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還有,他們宣傳說把澳大利亞的女王李喂給肥胖的小白鼠,小白鼠的體重居然下降了;
這些宣傳和營銷,已經極大地吸引了女性消費者的關注。
第三,南半球水果在我國市場有著時令上的優勢。我國2-4月份,大多數李子還沒有上市,美國的杏李等李子也還沒有成熟,整個國際市場上李子處于空白期,這也就給了南半球李子水果一個最佳的時機,澳大利亞也是抓住了這個時機在搞一些高價奢侈水果。如果沒有這個時機的話,澳大利亞女王李子恐怕也不敢這么叫價了。
對我國水果產業的啟示
我們要不要學澳大利亞水果一樣,也搞一些高價水果呢?搞高價水果、奢侈水果、精品水果實際上也是水果產業發展的一條路,當然,這并不是要徹底放棄中、低價水果。中低價水果是基礎,但在一個產業內不能只有“中低端產品”。
國內水果產業目前在中低端產品上占據了市場,但在高端水果、奢侈水果市場,份額幾乎都是被外國水果產品搶占了。當中低端水果產量越來越大,內卷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部分水果產能轉向高端奢侈水果,或許是一條商業發展的可行之路。
在不久的將來,跟進口水果“搶市場”,有可能比跟國內水果一起內卷更容易。
何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