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標題里說的“農村醫保”指的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的人不知道,城鄉居民醫保部除了個人繳費,還有政府補貼,而且政府補貼數額比個人繳費高很多,而且隨著個人繳費上漲也在上漲。比如,2019年,個人繳費是240元,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
標題里說的“農村醫保”指的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的人不知道,城鄉居民醫保部除了個人繳費,還有政府補貼,而且政府補貼數額比個人繳費高很多,而且隨著個人繳費上漲也在上漲。
比如,2019年,個人繳費是240元,政府補貼是520元;2020年,個人繳費提高到280元,政府補貼相應提高到550元,2021年,個人繳費提高到320元,政府補貼提高到580元。
然而,盡管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貼每年都在增長,而且遠高于個人繳費,為什么還有很多農民不愿意參保,不愿意繳納醫療保險費甚至不愿意參保呢?下面就和各位朋友一起討論交流。
一、很多農民家庭收入低,交不起
目前,農民依然是整個社會收入最低的群體。人均二畝土地,如果僅靠種植糧食,只能維持溫飽,即便有年輕人在外打工,但工作不穩定,收入不穩定。而一個家庭每年的正常開支,不僅僅是吃飯穿衣,還有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兒子娶媳婦蓋房子,還有其它各種開支,的確是入不敷出。
而醫保費年年上漲,今年漲到每人320元。如果一個家庭五口人,就得1600元,有很多家庭的確交不起。
因此,盡管政府補貼增加到580元,但個人繳費也提高了,很多農民朋友不是不愿意交,而是實在交不起。
二、醫院收費高,報銷比例低,即便能報銷一部分,結果個人還要花很多錢
很多農民朋友不愿意參保繳費的第二個原因是,雖然可以報銷一部分,但醫院收費太高,農民家庭難以承受。
醫院收費過高的第一個原因是藥品和檢查費用過高。據報道,很多藥品的出廠價并不高,但經過中間幾道中間商特別是醫藥代表的層層加價,到患者那里,價格翻了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甚至數百倍。比如,冠心病人用的心臟支架,進口的一萬多甚至幾萬,國產的也要七八千,但真正的成本僅有幾百元,現在不是降到700元左右嗎?
第二個原因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導致檢查費用高過藥品費用。這且不說,最要命的是個別醫生在看病過程中,無病小治,小病大治,大病特治。看一個小小的感冒,也要做各種檢查,X光檢查,B超、彩超檢查。各種檢查挨個來一遍。
那么,農民住院治療報銷比例究竟是多少呢?
比如,農民住院花了30000元,如果是鄉鎮醫院,可以報銷到70%以上,但農民個人還要支付9000元,9000元對有穩定工作和收入的城里人來說,不算太多,但對收入很低的農民來說,就是一大筆費用,實在承受不起。
如果到三甲醫院住院治療,報銷比例只有30%,30000元只能報9000元,個人需要支付21000元,很多家庭承受不起。
三、參保人少,導致醫療保險費年年上漲,一部分農民家庭難以承受
城鄉居民醫保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參保人個人繳納和政府補貼,政府除了每人補貼一部分,一般不會兜底。
由于醫保費年年漲,導致很多家庭交不起,所以醫保又必須做到收支平衡。
據統計,城鄉醫保的參保者大多數是老年人和孩子,經常不患病的年輕人一般都不參與。參保的大都是農村老人。而老人又是經常看病報銷最多的群體,交的沒有花的多,所以導致收支不平衡,收的少,花的多,所以,不得不年年提高繳費數額。
有人說,全國標準是320,我們這里為什么是390元,這就是因為,你們那里不患病的年輕人參保太少,所以,保險費越高。
總之,盡管國家提高了城鄉居民醫保補貼數額,但由于醫院收費高甚至亂收費、過度醫療、很多年輕人不參保,導致醫療費用越來越高,農民難以承受,所以不參保。
何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