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由于抗戰軍興之際,中國依舊是一個前現代國家,軍工企業和其他工業部門一樣,產能產量不足,技術相對落后,更遑論標準化與統一,陸軍也是由國民政府“中央軍”嫡系部隊和各路軍閥部隊組成,各軍閥部隊自行制造,仿造,從外輸出的武器樣式更是五花八門,正如黃仁宇所言“不是國軍進入了抗戰,而是抗戰造就了國軍”,所以在戰爭初期,中國陸軍所用武器種類之繁多,令人驚愕,今天就簡單介紹下各領域的主要武器,掛一漏萬,歡迎其他同好補充指正。
一.手槍
1.漢陽,大沽,鞏造毛瑟手槍
這款毛瑟1896手槍由于應用廣泛,被俗稱為盒子炮,閘槍,駁殼槍,自來得手槍等等。這款手槍的發明人為德國毛瑟兵工廠工程師菲德勒三兄弟,本來希望能使這款半自動手槍成為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軍隊的制式手槍,不過運氣不佳,幸虧墻內開花墻外香,共計生產的100萬支盒子炮,有一半賣到了中國。除此之外,國內各大軍工廠也有仿造,比如漢陽軍工廠,以及大沽造船所。大沽造船所所造盒子炮槍面光滑,被昵稱為“大鏡面”,并有英文的“大沽海軍船塢”字樣戳記。同時,另外,從國外的西班牙阿特拉斯軍工廠,到國內軍閥控制下的小軍工廠,比如宋哲元的“西北修械所”等等,乃至偉光正的蘇區小兵工廠,都有仿造。
盒子炮的裝填方式和毛瑟步槍相同,用10發子彈橋夾,一手拉槍機,一手裝彈。射擊時,彈殼由槍匣上方彈出,由于彈殼直上直下,有時會掉回排殼槽引發卡鏜,所以中國軍人經常以側手姿勢射擊,這一射擊姿勢在影視作品中多見于草莽英雄與土匪,以及敵后游擊隊員,比如李向陽。
除之之外,盒子炮的缺點還有,幾近圓柱形的握把不易牢握,如果裝上木質槍托設計,虎口很容易被擊錘打到,有些經驗豐富的使用者建議大拇指不要跨過槍把,只是在右方扶穩,除了扣動扳機的食指,其他三指向后拉。
2.勃朗寧1900式手槍
由于此槍構造簡單,生產容易,在20世紀2,30年代被大量進口,仿造,保有數量僅次于毛瑟匣子炮,有六寸勃朗寧,八寸勃朗寧兩種主要類型。八寸版本重907克,口徑7.66毫米,采用10發單行插入彈匣,六寸勃朗寧重608克,彈匣容量8發。
3.美國史密斯.韋森31型左輪手槍
主要由中央修械所,即日后的第44兵工廠生產。此槍是史密斯.韋森生產的警用左輪手槍,8毫米32S&W long口徑,6發轉輪彈倉。
4.美制柯爾特1911/1911A1式手槍
作為美軍從一戰至80年代中期的主力制式手槍,1911口徑為11.43毫米,采用7發插入式彈匣,管退式作用原理。珍珠港事件后,此款手槍也開始從美國運往中國,主要裝備駐印軍,反攻滇緬的遠征軍,以及中美合作所下屬的忠義救國軍
二.步槍
1.國產毛瑟1888式步槍
俗稱“漢陽造”,制造工廠為前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自1895年至1944年,漢陽兵工廠一共生產了100萬支以上的仿造毛瑟1988式步槍。是近代中國生產量最大的槍支信號。
毛瑟1888作業方式為手動旋轉式槍機,槍長1.25米,重4.06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凸出式彈倉。雖然抗戰開始時,已經是誕生了40余年的產品,但基礎性能十分優越,配備的7.92毫米子彈威力也勝于日方的38式步槍,但它的弱點在于抓殼鉤,小而脆弱,用久了會失去彈性,產生滑殼的毛病,而且分解式容易遺失。
2.浙鐵造77式步槍
即仿造的比利時FN1930式步槍,生產廠家是1938年于浙江麗水成立的浙江鐵工廠,之所以命名為77式,是取不忘77事變之意。77式的槍機可以與遼造13式互換,槍長1.11米,重4.08公斤,采用5發內藏式彈倉,共計生產了32000支
3.遼造13式步槍
這是一款集合了毛瑟1907以及日本三八步槍額“混血產物”。槍機為38式,撞針彈簧在撞針之中,保險用毛瑟的轉鈕。此槍總體性能良好,生產了大約14萬支,主要供應東北軍。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槍機沒有防止機尾轉動的定位銷,因此在上保險后拉出槍機時,機尾可以自由轉動,造成槍機沒有辦法重新推入機匣,如果硬退,會造成故障。
4.中正式步騎槍
此槍仿造自毛瑟1924式步槍。槍長1099毫米,重3.875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內藏式彈夾。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將此槍作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的統一制式武器,使用7.92乘57毫米口徑子彈。1934年,兵工署技術司借財政部長孔祥熙之手,從毛瑟廠得到了1924步槍的全套工作圖,于是開始大規模仿制,在鞏縣兵工廣廠試制成功后,兵工署署長俞大維將其命名為中正式,生產工廠除了鞏縣廠,還有第一,第21,以及廣東兵工廠等。
5.意大利1891式步槍
民國9年,12年,13年,北洋軍政府曾三次進口此槍,累計9萬6千支, 后國民政府也有少量購入,主要裝備福建部隊。1891式基本照抄毛瑟1888式,只是上彈方式改為6發凸出式彈倉,分長短兩式。
6.俄造莫辛那干1891式步槍
俗稱“三線步槍”或者“水連珠”,槍長1235毫米,重4.1公斤,采用5發凸出式彈倉,自北伐戰爭以來,俄式步槍就不斷通過軍火商流入中國西北軍系統部隊,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也曾向蘇聯軍購5萬支。
7.美國1917式步槍
原為英國設計,稱為p14步槍,在一戰初期,交給美國春田,石島兵工廠生產。槍長1.17米,重4.17公斤,上彈方式為5發內藏式彈倉。為美國參加一戰時陸軍制式步槍,二戰爆發后,為了彌補M1加蘭德式步槍產量不足,再次開工生產,主要裝備二線部隊以及預備隊,在中國國民政府接受美援后,1917式大量裝備駐印軍,為了照顧中國士兵身高普遍偏矮的因素,大量1917在印度被改為短步槍,長度縮減為1040毫米。
8.美國造李-恩菲爾德步槍
槍長1129毫米,槍重4.1公斤,上彈方式為10發插入式彈匣。兼顧可靠,火力強大,經歷了2次世界大戰,采用后方閉鎖式設計,又大量使用沖壓件,是英聯邦國家在二戰中的主要裝備步槍,在駐印軍剛剛進入藍伽訓練營時,第一批接受的裝備就是李-恩菲爾德式步槍。
9.美國造春田1903式步槍
俗稱春田30,是美國根據毛瑟1898式改造的短步槍,二戰爆發后,主要裝備傘兵,以及戰略情報局下屬的突擊大隊,1943年滇緬遠征軍中成立傘兵大隊,也裝備了此槍。
10.美國造M1卡賓槍
M1卡賓槍是美國溫徹斯特軍工廠為軍隊中的非一線戰斗人員制造的輔助性武器,槍長504毫米,槍管長458毫米,重2.48公斤,上彈方式為15發雙行插入式彈匣,采用短沖程作業,利用子彈發射的瓦斯氣,將活塞加速,打擊聯動桿,后坐力輕小,整槍重量輕,被美國大兵昵稱為“war baby”但缺點是子彈殺傷力有限,該槍主要裝備于“中美合作所”下的敵后游擊部隊忠義救國軍以及美械整編師中的非一線戰斗人員
三.輕機槍
1.捷克造ZB26式輕機槍
1927至1939年,共進口32272挺,并由大沽造船所等兵工廠仿造。1934年被定為國民革命軍陸軍專制式輕機槍。作業原理:導氣式。槍長1165毫米,槍重9公斤,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彈匣,射速每分鐘650發。ZB26由兩人操作,空彈夾由槍手取下,助手裝上新彈夾并默記彈夾數量,在射完10個彈夾后,就需要更換槍管,這是因為國內仿造ZB26,所用鋼材不過關,而原廠ZB26所用優質鋼材來自斯柯達廠,即使槍管打紅,立刻浸入冷水中冷卻,再取出重新射擊,也無大礙。ZB26還有一項優秀設計,即快速裝彈器,可以把10到12個裝滿子彈的橋夾放在裝彈器中,快速拉動拉柄,橋夾自動滑出,裝滿一個20發的彈夾只要幾秒鐘,這使ZB26在抗戰8年中,始終是國軍最可信賴,且性能優于對手的基礎壓制武器。
2.川造仿啟拉力KE-7輕機槍
為瑞士軍火公司SIG所發明,但沒有被瑞士軍方采用,轉而做為商用出口.槍長1190毫米,重7.7公斤,每分鐘射速550發,上彈方式為25發雙行插入式彈匣。1928至1938年,國民政府一共向SIG訂購了3025支挺KE-7,四川華興機械廠也在1934至1936年仿制了6000余挺KE-7。KE-7在抗戰中主要裝備川軍,臺兒莊之戰前夕,川軍125師746團即記載,每個連補充3挺重慶制造花筒機關槍。這花筒機關槍就是KE-7, 因槍套筒上的圓形散熱孔而得名。
3.丹麥造麥特森輕重兩用機槍
作用管理管退式,槍長1160毫米,重9.6公斤,上彈方式為32發單行插入彈匣,理論射速450到500發每分鐘。這款通用機槍清末即進入中國,被稱為“輕機快炮”。麥特森通用機槍的優點之一是采用浮動式三腳架,三腳架上的緩沖器能有效減輕后坐力,達到射擊精確性。但同時,如果當做重機槍使用,32發彈夾容量有限,難以形成持續火力,但依舊優于日軍使用30發保彈板的三八,九二式重機槍,國府在1938至1940年,共計購買了3300挺。民國27年3月,兵工署決定設廠,自行制造麥特森機槍,但不幸的是,滇緬,滇越公路運量有限,麥特森機槍的全套進口圖樣和刀具又于1940年6月,毀于日軍空襲。
4.加拿大勃然(bren)輕機槍
槍長1190毫米,重10.5千克,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彈匣,理論射速500發每分鐘。美國宣布租借法案適用于中國后,美國即向加拿大英格力斯軍工廠進行訂貨,采購勃然輕機槍以供應中國軍隊。至抗戰結束,一共有18135挺勃然輕機槍送往中國,輸送途徑為駝峰航線以及1945年初重開的滇緬公路。主要配發部隊為駐印軍與位于云南的遠征軍。
5.比利時造勃朗寧mLe 1930(FM 30)自動步槍
槍長1130毫米,口徑7.92毫米,上彈方式為20發插入式彈匣,射速560發每分鐘。本來設計的原始目的是一款單兵使用重火力武器,但因重量偏大,經過改進后裝上兩腳架,成為2戰中美國步兵班使用的重管自動步槍(BAR)
從1933年至1937年,國府從比利時共計進口9148挺FN30,抗戰開始后又訂購了8000挺。
四.重機槍
1.勃朗寧1917式水冷重機槍(卅節式)
槍長960毫米,重15.6千克,上彈方式為250發彈鏈,理論射速500到600發每分。1921年10月,開始在漢陽兵工廠仿制生產,稱為卅節式,前后生產了大約1萬多挺。由于是反向工程,國產仿造式質量不穩定,沒有一挺可以連續發射200發子彈以上,但是原廠1917式在美國陸軍的測試中,曾有一口氣發射39500發子彈而無零件故障的記錄。1943年起,根據租借法案,美國開始向中國提供步兵輕武器裝備,其中包括2448挺重機槍,由于美國提供的1917A式基本與卅節式相同,所以訓練使用不是問題,彈帶和零部件也可以通用。
2.馬克沁24式水冷重機槍
早在1889年,金陵兵工廠即開始仿造。直到抗戰開始,共計生產18964挺。槍長1197毫米,槍重20公斤,上彈方式為250發彈鏈,理論射速480到600發每分鐘
1936年,金陵兵工廠改進了24式的扳機,雙把手前各有一垂直的聯動桿,任何一邊向后拉,就可以擊發,簡單自然,優于原來的左手拇指推開保險,右手拇指壓扳機而擊發的復雜設計。
3.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槍長1096毫米,重18.66公斤,上彈方式為100發或者250發金屬彈鏈,理論射速500至700發每分鐘。1937年,國府向捷克訂購1000挺,但只有850挺運抵,因其優秀性能,優先裝備中央軍。ZB37的特色設計包括能調整射速,每分鐘450發至700發,握把部分與扳機組兼做拉柄,并配置有彈鏈裝彈器,裝彈簡單迅速。
五.沖鋒槍
1.白格門(bergmann)手提機槍
由于槍口和槍管外殼上密布的圓形散熱孔又被俗稱為“花機關槍”,或者格早龍。槍長820毫米,重4.33公斤,7.65毫米口徑,上彈方式為40發雙行插入式彈匣,理論射速500到600發每分鐘。金陵與上海兵工廠從1928年開始仿制,主要裝備部隊 包括川軍與晉綏軍。
2.美國湯姆遜沖鋒槍。
槍長865毫米,重4.87千克,口徑11.43毫米,上彈方式為20發雙行插入式彈匣或者50發圓形彈鼓,理論射速600到700發每分鐘。自1923年開始,廣東,山西,四川兵工廠開始仿造湯姆遜,主要裝備川軍,晉綏軍。自珍珠港事件后,美國開始根據租借發案向中國提供輕武器,湯姆遜1928式(M1)沖鋒槍開始配發駐印軍和云南遠征軍,理論上每個整編美械師步兵連配備18支湯姆遜,做近距離火力壓制之用。
2022款三陽巡弋300的參數有排量300毫升,最大功率20.1千瓦,整備質量198公斤,售價42.8萬元-44.8萬元。
2022款三陽巡弋300配置參數為:
型號 踏板車
售價42.8萬元-44.8萬元
能源 汽油
排量(mL)300
最大功率(kW)20.1
整備質量(kg)198
油箱容量(L)12
外觀 長/寬/高/座高(mm)2175*760*1440
離地距離 125mm
發動機排量(mL):300
缸數:單缸
最大功率(kW):20.1
冷卻方式:水冷
環保標準:國Ⅳ
變速器型式:CVT無級變速自動擋
離合器型式:干式離心式離合
傳送方式:皮帶傳動
前輪規格:120/70-14 后輪規格:140/60-13
前制動系統:對向四活塞卡鉗260mm碟盤
后制動系統:單向雙活塞卡鉗240mm碟盤
前懸掛系統:正立式減震
后懸掛系統:雙后減震五段可調
小米13好
小米13在性能和拍照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在性能方面,它的配置更加強。使用的是最新的芯片,所以性能上有很大提升,它使用起來不會發熱發燙,運行起來也很流暢,另外與后者相比,他的性能方面也有很大提升。在拍照方面的圖片處理能力也有一定提升,拍出的照片更加清晰。
復雜的山區地形、惡劣的氣候,因此印度的山地駐扎部隊具備一定的戰斗力,但是實戰經驗和整體作戰水平與我國仍存在一定差距,強大也僅僅是對周邊小國家而言。
印度地處于印度半島,西靠阿拉伯海,東靠孟加拉灣,向南延伸到印度洋,中部區域屬于恒河平原,南部地區是德干高原及漫長東西兩個方向的海岸線,即海岸平原。
只有北部地區被大面積的山陵包裹,大致能占到印度總國土面積的20%以上,受到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影響,這片區域自然環境惡劣,具有海拔高、氣候低、環境多變、不適合人類居住等特點。
之所以印度仍然選擇在北方駐扎山地師部隊,就是因為存在著兩個國家,一個是西北方的巴基斯坦,另外一個就是北方的東方古國。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的爭斗,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雙方的國土之爭就從來沒有停歇過。
而中國和印度處于世界軍事強國的第三位和第四位,雖然看著排名接近,而實際上印度的裝備卻大多依賴進口,裝備的系統性和穩定性堪憂,這樣的負面新聞并不少見,數量并不能代表質量,還需要實戰才能得以驗證。另外,印度與我國的關系一直不算太融洽,很多方面也都始終針對我國,甘當某些國家的惡犬。
雖然印度部署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龐大山地部隊,但是這也僅僅是人數方面,裝備上并不存在太大優勢。之前印度向美國訂購了11000套防寒服,結果到貨的卻大多是美軍穿過的,好在印度也不嫌棄,正常部署到這些山地部隊中,總比挨凍強,而我軍早已住上了保暖營房。
受到北方的山地環境惡劣,可以說印度的大型軍事裝備根本運輸過不來,因此常見的也就是步槍+火箭炮的部署。這點從印軍的生活條件上就能看出來,取暖、醫療、飲食等配套設施,都是這些山地部隊士兵最大的困難。裝備不足,拿人來補,加上印度高度的民族感,也只能能威懾一些小型國家。
至于印度山地步兵師的具體戰力情況,從印度閱軍、演戲上看,很難看大太強大的軍事作戰能力,反而雜耍式、出風頭的寓意更多。從印度和巴基斯坦爭斗中看,雙方都擁有核威懾的能力,印度存在的優勢也是非常有限,一個克什米爾地區問題,印度并沒有占到太多便宜。
雖然從新聞上看,印度始終活躍在世界上的大舞臺上,邊境上更是咄咄逼人,擺出一幅牛逼哄哄的姿態,逐年增加這邊境的山地士兵人數,但是也僅是如此而已,表演成分更多一些,演技還一般。
無論是士兵數量,作戰水平,還是后勤保障,作戰支援方面,我方都是遠超對方的,人海戰術已經不適合大規模戰爭了,誰還會戰場上跟你拼刺刀、白刃戰,那個時代早已過去。國家綜合實力和軍事作戰水平才是勝利的最大保障,系統化才是王道,而這些卻是印度部隊所最匱乏的。
謝邀~
iPhone 12直降600元,128GB版本只要6199就能到手,說實話以蘋果來看這個價格還是挺香的,但是對比國產旗艦,這個價格我感覺不如OPPO小米等國產旗艦香~
在5K~6K的價位,其實很多國產旗艦的使用體驗是完全不輸蘋果的,比如最新的小米11 Ultra,性能頂級,影像拍照頂級,快充也是頂級,單手機(非生態全家桶)而言,體驗是超過iPhone 12的。
再比如OPPO Find X3系列同樣是安卓陣營的頂級旗艦,各方面使用體驗也是不輸iPhone 12,比如120Hz刷新率的原生10bit屏幕,不管是顯示效果還是流暢度都是頂級水準。拍照方面OPPO Find X3搭載了10億色雙主攝,(主攝和超廣角均為IMX766)還有全鏈路10bit引擎加持,成像效果也非常出色。
充電方面就更不用說了,OPPO Find X3系列支持65W有線快充和30W無線閃充和10W的反向充電,對比iPhone 12的20W快充優勢十分明顯。而且OPPO Find X3系列的價格只要4499元起,比起蘋果的6199(128GB)還是香很多,如果是我的話,這個價格我還是會選擇OPPO等國產旗艦。
而且現在國產旗艦發展得已經很不錯的,在手機這一塊完全有能力和iPhone競爭,所以也是時候轉變一下旗艦非蘋果不買的觀念了。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