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傻孩子啊傻孩子,你想的真是太天真了,咱就不說這個詞是啥意思了哈,反正評論里會跟你解釋的。我就這么跟你打個比方吧,簡單點來說,許多新生是不是得九月份開學,那時候差不多也是農歷七月了。如果說七月份天氣轉涼的話,那也不至于一個個軍訓曬得那么黑了哈~這個得具體看哪吧,就像東北,誰知道它啥時候轉涼,可能更早呢,你說是吧~不過呢,七月份過后轉涼不轉涼我不清楚,我只知道秋老虎過來了,白天很熱,晚上很冷,這時候可要做好準備啊,別一冷一熱的再感冒了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 出自《詩經》,指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
農歷七月份天氣從最熱開始降溫,但卻是一年中第二熱月份。所以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熱難耐。
“七月流火”是天氣熱極轉涼的轉折,是從最熱開始轉涼。
典故
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個豳(bīn)國,在今陜西省彬縣。豳國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農業文化發祥地。那時歷法尚未完善,指導農事活動要靠觀星。每年夏末,一顆名叫火的紅星天蝎座阿耳法星,蝎心 ,端端正正出現在正南方天空。憑著祖傳觀察經驗,農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來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時節到了。
匆匆又是數日,秋夕同一時刻,農夫又看南天,發現那顆大火較之數日前向西移下墜了。又過數日,西移下墜更甚。一個月后的同一時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墜到西邊地平線上,太低,翳于云霧,遮于山岳,看不見了。各位看官,這個過程就叫“七月流火”。僅此一解,不可有二。水向低頭曰流。大火向西移墜也在流啊。火在這里獨稟內涵,其義特殊,專指天蝎座阿耳法星,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為心宿二,絕非“赤日炎炎似火燒”之火。望文生義,會鬧笑話。
“八月未央”,這四個字作為一個整體的詞語或者句子,并沒有在古籍中出現過,談不上什么出處.非要解釋,按著字面意思,就是“八月還沒有完”。按農歷算,古時七八月已是如今八九月甚至十月,因而七月流火是說太陽開始失去溫度,火焰流失,而八月未央是說夜晚逐漸變長,未央是慢慢長夜之意。
原話是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這是句常見語。七月流火是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是指移動,落下。火是星名,是指大火星。古人發現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的時節,天氣就開始變涼。
未是指未位,也就是西南方。 未央是指西南方的中央。未央在這里的意思是未盡,還沒有完的意思。
1、首陽是正月的別稱。中國民間農歷一月又稱正月。《 禮記,月令 》稱一月為“孟春之月”。是月也,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民間根據花期,時令,天干地支等,還有好多好多個別稱。比如 柳月;獻春,初春,肇春;開歲,芳歲,華歲;端月,征月,新正,初陽;等等。
2、沒有“紺香”這個詞。紺,音(gan,四聲),查字典,說的是一種顏色,黑里透紅,也說“紺青色”。
“紺香”一般來自所謂網絡美文:“正月開歲,二月紺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六月精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獲稻,葭月潛龍,臘月嘉年”。
這里,紺香應該是“酣香”,不知道哪位第一個打錯了,在網絡上流傳很廣。農歷二月,是仲春之月,同樣有好多別稱,比如“酣春”,杏春;酣月,如月;麗月,花月;仲月;等等。也見用“酣香”指代二月的,就是沒見過“紺香”。
3、上面所謂美文,錯誤百出。
1)這里,“四月秀葽,五月鳴蜩”,”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獲稻”這幾句是出自《詩經,幽月》。但是,“十月獲稻”不能與前邊并列。如果要用它,應是“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能與前面2句并列的是“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
2)沒有“八月未央”這個說法。詩經里沒有。據說有部小說叫這個名字。網上很多人還在解釋來解釋去,搞笑。詩經里,關于8月,有幾個說法,比如“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等。具體請查閱詩經原文。
3)“桃良”應該是“桃浪”。三月有個別稱是桃月。當然還有“鶯時”等好多別稱。
4)“葭月潛龍“應是“葭月龍潛”,十一月別稱冬月,葭月,龍潛月,等等。
5)“臘月嘉年”應是“臘月嘉平”,十二月別稱臘月,嘉平月等等。
6)正月開歲(別稱),二月酣香,(別稱),三月桃浪(花的形象),四月秀葽(詩經,時令),五月鳴蜩(詩經,時令),六月精陽(周易,陰陽),七月流火(詩經,時令),八月未央(不知誰編的),九月授衣(詩經,時令),十月獲稻(詩經,采摘+農事),葭月龍潛(別稱),臘月嘉平(別稱)”。所以,所謂美文,真是大雜燴也。也難為能作者(沒查到)了。
4、網上還有這段,“一月首陽,二月紺(酣)香,三月鶯時,四月槐序,五月鳴蜩,六月季夏,七月蘭秋,八月南宮,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這里用的都是別稱。但是九月,十一月,十二月應當換換。有點不美。不如把上面所謂美文里的借鑒過來,變成:
一月首陽,二月酣香,三月鶯時,四月槐序,五月鳴蜩,六月季夏,
七月蘭秋,八月南宮,九月授衣,十月子春,葭月龍潛,臘月嘉平。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