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腸胃鏡檢查,大多人都不能輕松接受,一直都會有排斥的心理,總是聽別人說做完后會不舒服,聽多了自然也就會害怕,不敢隨意的去嘗試,就會想著通過其它的檢查方式,來檢查身體,可有的身體問題,并不能靠其它檢查來解決,怕檢查不到位。其實,隨著科學的進
關于腸胃鏡檢查,大多人都不能輕松接受,一直都會有排斥的心理,總是聽別人說做完后會不舒服,聽多了自然也就會害怕,不敢隨意的去嘗試,就會想著通過其它的檢查方式,來檢查身體,可有的身體問題,并不能靠其它檢查來解決,怕檢查不到位。
其實,隨著科學的進步,胃鏡檢查沒有那么的可怕了,已經增加了一種方式,就是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相比,就是可以減少病患產生不適感,如果你怕給身體帶來不適,就可以選擇無痛胃鏡,在做檢查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感覺。
還希望大家能夠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不管在做胃鏡時,是否產生不適感,在疾病面前,就算有不適也應該要忍耐一下,只要它能幫助你找到病因,更快的解決問題,就不要去計較短暫的不適,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的人表示,做完胃鏡后,取完報告卻不知道怎么去看?不了解自己的情況是怎么樣的?也就會有點慌,心里會沒有數,本篇文章就來教你正確讀懂胃鏡報告。
第1個詞:黏膜各種變化
腸胃黏膜受到損傷,以及食道黏膜受到損傷,都會與相關疾病有關,只是不同疾病,不同部位出現的問題,對黏膜造成的損傷也是不同的,在胃鏡報告中,也就會有不同的解讀。一般來說,正常的炎癥,會讓黏膜有充血、糜爛、潰瘍的現象,且都不算嚴重。如果較為嚴重,就應該放在心上,要及時地消炎了。
如果胃底黏膜出現彌漫性的紅斑,還有少量的水腫,黏膜較為粘稠、混濁,顏色也不是很好,且有糜爛的現象,就要小心是萎縮性胃炎,對于萎縮性胃炎,應該是要放點心思的,特別是在查出萎縮性胃炎后,還伴隨腸化生、不典型增生,這種情況發生癌變的可能性更高。
第二個詞:需進行活檢
在取到報告后,報告單上會列出一些問題,最終也會給出一個總結性的結果,若只是一些炎癥,沒有特別說明復查、活檢啥的,問題就不算大,只要根據醫生給的治療方案進行調理就好。
但如果報告單上,出現了需要活檢這個詞,就需要上點心了,很有可能是出現重大問題,需要再做活檢分析,看一下最終的結果,卻也不要太過緊張,畢竟是良性還是惡性,還沒有最終的決斷,只是不能大意而已。
1、胃鏡做完一個又做另一個,會不會發生傳染?
做胃鏡檢查時,是需要將專業的檢查鏡放入到嘴里的,通過鏡子來了解胃部的情況,每個做胃鏡的人,都是這么做,做完一個又做下一個,就是反復的拿出來再插進去,這樣的話,如果有的患者有傳染病,是不是就會發生傳染,且很惡心。
關于這個問題,平常比較注意個人衛生的,會格外的注意,以及注重健康的人,可能就會擔心被傳染某些疾病,那做這個檢查就很不值了。其實,真的是多慮了,在檢查完一個病人后,就會將鏡子拿去消毒,醫院有專門的消毒器械,很方便的,也不用擔心耽誤時間,只因鏡子醫院不會只準備幾個,條件好的醫院都會準備充足的,不會耽擱患者和醫生的時間,在消毒方面也是不用產生顧慮,都是消毒到位的。
至于發生傳染這個問題,還真是多想了,即便有患者有傳染病,也不容易通過一個檢查鏡發生傳染,病原體離開宿主以后,存活的時間是有限的,正常來說發生傳染的可能性極低,況且,還專門消毒過,就更加不可能。
2、胃鏡檢查會不會加重出血?
本身有出血情況的人,在進行胃鏡檢查之前,就會產生擔心,害怕在做檢查的過程中,接觸到出血部位,從而讓出血加重,也就不愿去做胃鏡,這樣的擔憂是多余的,只能說對胃鏡檢查不了解。
在做胃鏡檢查時,不會觸碰到病灶的,只是會通過鏡子去觀察病灶,也就不會出現加重出血的問題。不過,在檢查時患者不配合,有可能造成間接出血,但出血量也不會太大。還需說明一下,有出血狀況的患者,需要用胃鏡來配合止血,因此,一定要改正想法,這樣更有利于治療,不然可能會影響到病情的發展。
現在的醫療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不要再拿以前的思想去看待一些檢查和疾病了,一定要相信科學和醫生,積極地配合檢查和治療,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在需要做胃鏡的情況下,一定要配合檢查,別等問題嚴重了才去后悔,在這里還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有助于早發現問題早治療。
參考資料:
1. 《做了胃鏡檢查,教你讀懂結果報告單》·丁香醫生·2020.6.28
2. 《關于胃鏡,你應該知道這些事兒》·丁香醫生·2015.9.1
3. 《胃鏡捅完一個又一個,惡心不說,有沒有傳染病啊?》·科普中國·2021.7.8
4. 《胃鏡檢查的五個認識誤區》·醫學論壇網·2018.1.24
劉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