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然界中通常遵循著一套自洽的邏輯規則,無論一個物種多么強大,它總會受到制約。并且大多數時候,越強的動物越有可能遭受更“弱小”動物的威脅,以寄生方式存活的生物傷害大型物種再常見不過了,例如藤壺什么的。不過藤壺倒是一種性情溫和的寄生物種,本次介
自然界中通常遵循著一套自洽的邏輯規則,無論一個物種多么強大,它總會受到制約。
并且大多數時候,越強的動物越有可能遭受更“弱小”動物的威脅,以寄生方式存活的生物傷害大型物種再常見不過了,例如藤壺什么的。
不過藤壺倒是一種性情溫和的寄生物種,本次介紹的將會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半寄生物種鯊魚。
這種鯊魚個頭不大,但是破壞力十足,時常侵擾海洋中的大量動物,從小型魚類到大型生物。
這種鯊魚就連大白鯊和虎鯨都會感到棘手,一不小心就會弄得一身傷,有時甚至還會在它們的攻擊下致死,最后被吃掉。
然而最離譜的是,這種鯊魚的破壞性可能超過了海洋中90%的物種,因為就連潛艇它也不放過。
它們就是深海中的恐怖動物——雪茄達摩鯊。
長相怪異的獵殺機器
不僅聽著名字有點怪,長相更是十分詭異。身體外形如同一根雪茄,一般長度在半米左右。
雪茄達摩鯊的鼻子又短又鈍,看著十分滑稽,大大的眼睛與兩個無刺的小背鰭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面看上去如同雜耍團的動物,我們似乎能感覺到它隨時可以給人整上一出。
雪茄達摩鯊的稱呼來自它的拉丁學名,事實上它的屬名源自埃及的光之女神伊希斯。
這是因為這種鯊魚的身體會發出明亮的光芒來吸引獵物,它的發光器官主要分布在身體的腹部和下表面,另外在全身也有發光表現。
不過這種發光除了誘敵,更重要的一個功能在于“反照明”,光亮能夠消除從下方看到獵物的影子。
通常來講這種鯊魚主要生活在深海區域,最深可下潛至3000米左右。
為了維持在深海中的活動,與許多鯊魚一樣,雪茄達摩鯊有一個細長的體腔。
體腔內部長有一個巨大的肝臟,占據身體重量的35%,肝臟內部充滿著低密度的油脂,這使得它們能夠在很寬的深海范圍保持中性浮力,從而節省能量。
如果沒有肝臟的支持,那么它們就必須不斷地游泳以避免下沉。
一般來講,這種鯊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因為它們主要生活在深海區域,很少會上潛到淺海區域,不過類似的報道仍有一些。
意外或者無意間進入到較深海域,或者碰見在淺海活動的雪茄達摩鯊可就糟糕了。
據相關報道記載,夏威夷瓦胡島海岸曾經有人打撈起一名溺水的漁民,其下背部有兩處咬傷。
后來經過判定,這兩處咬傷來自雪茄達摩鯊。
在其他案例中,這種鯊魚的攻擊性更強,并且能夠輕松“切”開人體組織。
或許有人不會覺得驚訝,畢竟這是鯊魚,鋒利的牙齒切下肉塊也不是什么難事。
然而這種鯊魚的攻擊方式和其他鯊魚相比,簡直就是在實施酷刑。
兇殘的小鯊魚
雪茄達摩鯊的嘴部很短,幾乎是一條橫向的線條,嘴部周圍是擴大化的肉質嘴唇,并且有吮吸功能。
在它的口腔中,上顎大約有37顆牙齒,下顎相對較少,并且隨著體型的增長,這些牙齒也會增加。
由于上下顎牙齒差異極大,上下牙齒結構共同組成了像鋸狀的切削刃,嘴部能夠吮吸的嘴唇可以牢牢地吸附在獵物身上。
得益于高度鈣化的顱骨和唇軟骨,雪茄達摩鯊寬大的口部有著十分強勁的咬合力。
一旦吸附在獵物身上,上下顎便會進行咬合,尖銳的牙齒如同一把多叉的叉子,每一顆牙齒都能深深地嵌進獵物的肉體中。
通過牙齒之間的互鎖,鋸狀的切削刃利用身體尾部劇烈的擺動,最后在獵物身上擓下一塊肉來。
與其他鯊魚牙齒更換方式有所不同的是,雪茄達摩鯊更換牙齒時會將整排牙齒替換掉,而不是一顆一顆的替換。
這樣能夠保證牙齒隨時都處于最佳狀態,不會因某一顆牙齒的失效而降低攻擊能力。
夜間是雪茄達摩鯊活動最活躍的時候,深海中的它們會上浮至較淺的海域,而白天忙活了一天的抹香鯨、虎鯨、大白鯊這時正準備前往深海休息。
如果在這期間遇見了它們,那就別想休息了。
成群結隊的雪茄達摩鯊會發出亮光瘋狂地沖向這些大型動物,即便是冒著被吞食或者被拍死的風險,它們也會發起進攻。
一旦吸附在它們身上,諸如大白鯊這種大型鯊魚身上也會留下好幾個窟窿,這是被雪茄達摩鯊攻擊后的典型傷痕。
幾乎每一種在這種鯊魚生活區域活動的鯨類、鰭足類、硬骨魚、鯊魚都會遭到它們的襲擊。
像魷魚這種身上長了好幾只手的動物一樣也沒辦法,軟軟的肉質是它們的最愛。
受到雪茄達摩鯊攻擊的魚類傷口很難愈合,因為切面不平整,而且創口很深,有時候可能上一次的傷口還沒好,結果下一次又被咬了。
海洋學家就曾在擱淺的灰喙鯨身上發現過大量的傷口,其中不少未愈合的傷口都是以前留下的。
然而最離譜的地方還不在這里,海洋中除了大型生物會受到它們的侵害,就連核潛艇它們也不放過。
鯊魚破壞王
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俄亥俄級潛艇作為冷戰時期的先進軍備,其船只搭載了新式巡航導彈,并且能夠阻擊任何魚雷。
由于潛艇在戰略中十分重要,因此任何一點細小的問題都會被海軍察覺到。
但某天有個問題卻困擾了海軍許久,潛艇聲納罩損壞了,聲音探頭也不工作了,油管還漏油,大量電纜從管路中暴露出來。
這在當時可急壞了海軍不少工程人員,間諜?蘇聯的新式破壞武器?
美國海軍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船怎么就出問題了,這可是在深海啊。
結果經過檢查才發現,這些破壞是來自深海的雪茄達摩鯊,由于潛艇活動導致它們周圍獵物的減少,饑餓感迫使它們攻擊潛艇。
在它們眼里,這艘頂級潛艇不過是條大點的魚罷了,沖上去啃就完事兒了。
到了80年代,大約有30艘潛艇發生了類似的事故。
為了應對鯊魚的襲擊,不少潛艇被迫返港維修,執行秘密任務時怎么能被這群鯊魚干擾?
于是美國海軍決定,為每艘潛艇配備了玻璃纖維圓頂以保護潛艇最脆弱的地方,而一塊圓頂和修復費用大約在20億美元,血虧。
由于這種鯊魚的破壞力實在太強,不少商業漁業通常都會避開它們的生活區域,不然一到晚上就會遭受它們破壞。
由于沒有嚴重的生物威脅,再加上全球范圍內都有它們的分布,雪茄達摩鯊時常令不少漁業感到頭疼。
看起來,這一次是大自然獲得了勝利,自然界派出了手下的伏擊小隊對人類世界發起了“攻擊”。
現實中的人魚大戰其實也挺多,不過歸根到底還是人類活動過于頻繁,已經影響到它們的生活。
如果不是太“惡”了,誰會想著對潛艇咬上一口呢?
金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