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昨天有位網友對我表達了認可,并期待我能寫寫王海的行動動機和做事風格,還有他們打假的一整套背后邏輯。除此以外,網友討論比較多的還有辛巴在最初階段如果選擇給職業打假人王海“封口費”是否能擺平,給多少能擺平,以及事件發酵到現在再給的話,還能補救嗎
昨天有位網友對我表達了認可,并期待我能寫寫王海的行動動機和做事風格,還有他們打假的一整套背后邏輯。除此以外,網友討論比較多的還有辛巴在最初階段如果選擇給職業打假人王海“封口費”是否能擺平,給多少能擺平,以及事件發酵到現在再給的話,還能補救嗎?圍繞這一系列的問題,為網友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職業打假人的行動動機
對于催生出來的職業:“職業打假人”,有的網友表示支持,因為他們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可以凈化環境;也有的網友表示反對,認為這個職業就是變相的“敲詐勒索”。可人總是要生存的,既然是職業打假人,動機自然是利益,只不過確實起到了凈化環境的作用,職業群體也只是精于此道,以此為生而已。
辛巴如果最初給王海“封口費”能擺平嗎
正如網友提問的:“他們打假的一整套背后邏輯是什么?”了解這背后的邏輯,就知道事情是可以擺平的。但這里有一個大前提,前提是王海的背后沒有推手,如果他背后有推手,恐怕不論辛巴選擇什么時候給,不論給多少,都無濟于事。
背后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大概的步驟如下:
1、選擇有一定體量、規模、影響力的個人或機構作為目標;
2、緊盯目標的各種商業活動,階段性收集打假目標的證據用于未來的舉證;
3、估算打假目標在打假成功以后對目標造成的最大經濟損失和目標承擔的最大法律后果;
4、通過社交媒體放風,制造輿論,為雙方的私了鋪路;
5、若目標愿意私了,估算目標的最大經濟損失和后果,達成一個雙方接受的數字;
6、若目標不愿意私了,用已經掌握的證據加大攻勢,促使目標妥協或促成目標的最大經濟損失和承擔最大的法律后果。
接下來我們看看打假人王海對于辛巴的階段性攻勢:
11月7日,職業打假人王海稱辛巴售賣的即食燕窩的蛋白質含量為0,而根據燕窩質量等級標準蛋白質的含量約在30%—50%,并呼吁已購買的消費者盡快要求退一賠三,起步價500。此后引發網友熱議。
11月19日,王海發布檢測報告,稱辛巴銷售的茗摯品牌燕窩是風味飲料而不是燕窩,其綜合成本每碗不超過1塊錢。王海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該產品蔗糖含量4.8%,而成分表里碳水化合物為5%,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
時至今日所發生的事情網友們就不陌生了,燕窩還沒賠完,乳膠枕,馬油皂,賓利月餅,敖東牙膏,全被王海揭露存在問題,王海應該還有后手或“王炸”,這就是把事件推波助瀾到造成目標最大經濟損失和承擔法律后果。
當你了解過這個打假過程以后不難發現,每一次的揭露都是分階段性的,從最開始的不痛不癢到攻勢一波比一波猛,殺傷力一波比一潑強。那么王海為什么不選擇在最初公布問題時,一次性全部揭發呢?所以當你在了解打假背后的邏輯以后,就不難知道答案了。
攻勢一波比一波更猛,在這套邏輯下,倘若辛巴在最初階段選擇妥協,相信是可以擺平這個事件的,承擔的最壞結果是辛選方因虛假宣傳遭受處罰,并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消費者退一賠三,最終只要誠懇道歉,承諾加強未來選品工作的質量,相信也不會鬧到今天的地步。
只要有打假人的出現,大多數輿論都會站在打假人一邊,因為不論他的動機是什么,結果總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雖然有網友認為收了“封口費”以后,打假人就可以平息自己的活動不太合適,但這樣做也沒什么不妥,你要知道職業打假人不是職業監管人,也不是執法人員。
如果辛巴在初始階段選擇與王海化解問題,要給多少“封口費”
正如前文分析的打假邏輯,打假人一定是預先做好了目標的風險估算。所以不少網友認為最開始如果給王海幾百萬也就了事了,可我想告訴你們,別說幾百萬,就是幾千萬都不能了事。
假設被我車撞了,司機要求給我1萬進行私聊,此時我評估自己的受傷程度,認為即便是走司法程序,最終獲得的賠償也就是1萬左右,那我就會為了時間成本接受這個私聊;如果此時我發現這位司機喝酒了,那就不是1萬的問題了,因為走司法的話,對于他的風險就是要進局子,這也是他的時間成本。所以如果私聊,畢竟是你情我愿的,我就會要的更多,還會根據司機的車進行估算,比如開普通車跟開豪車的時間成本不同。
所以在最初階段如果選擇妥協,王海或其團隊就會預演目標未來的損失,按照今天的發展勢頭以及辛選方未來將面臨的結果,如果允許時光倒流,你覺得辛選方愿不愿意破費2個億來化解這個事件呢?所以你還覺得幾百萬或者幾千萬就能了事嗎?
若現在再給“封口費”晚不晚
不少網友認為即便現在辛選方愿意給,王海也不敢要了。但我并不這樣看,因為這個過程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粗糙,比如王海發個短信給辛巴,給他一個賬號......他可沒那么傻。其實細節可以潤物細無聲,但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辛巴給不給或者王海敢不敢要,而是現在即便給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所以并不是晚不晚的問題。
為什么不起作用?現在即便王海收手了,事情已經發酵到如此地步,那些消費者能買賬嗎?消費者的輿論以及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也會迫使相關部門對其一查到底的,結果只能是涼涼了。
寫在最后
本篇文章只是單純的討論打假人和“封口費”背后的邏輯問題。我支持有打假人的存在,但不希望有任何違規違法者利用“封口費”就可以化解掉問題,因為我是站在廣大消費者這一邊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利益高于一切。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