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關珺冉編輯/漆菲“今天早上我在麥當勞吃了早餐,用ApplePay支付,在海外網站看新聞,并在社交平臺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照片。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日常將成為超現實生活。”20歲的俄羅斯小伙兒舒什瓦洛夫(VladimirShus
文/關珺冉
編輯/漆菲
“今天早上我在麥當勞吃了早餐,用ApplePay支付,在海外網站看新聞,并在社交平臺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照片。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日常將成為超現實生活。”20歲的俄羅斯小伙兒舒什瓦洛夫(Vladimir Shushvalov)最近在社交平臺如此寫道。
弗拉基米爾·舒什瓦洛夫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照片(采訪者提供)
從3月14日起,全球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將關閉在俄羅斯境內的847家門店。閉店前夕,不少俄羅斯人抓緊時間打卡,品嘗最后的味道。
“3月10日,我去了(莫斯科)紅場附近的一家麥當勞。”舒什瓦洛夫告訴《鳳凰周刊》,“雖然我平時不喜歡吃快餐,但還是在閉店前體驗了一把吃麥當勞的快樂。”
1990年,人們在莫斯科繁華的普希金廣場排起長隊,等待進入俄羅斯第一家麥當勞餐廳用餐。彼時,俄羅斯正在迎接一場時代巨變——麥當勞不只給俄羅斯帶來巨無霸、可樂和薯條,還開啟了一扇全新的“金拱門”。
32年后的今天,歷史似乎倒轉——為吃上最后一頓麥當勞,俄羅斯人再次排起長隊。“我們誤解了(俄羅斯)。”俄羅斯問題高級專家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直呼:“俄羅斯人不想成為美國人,也不想像美國人一樣。但他們依然想要牛仔褲、香煙、口香糖和漢堡。”
“從明天起,我們得自己做漢堡了”
3月14日,麥當勞在俄羅斯第三大城市葉卡捷琳堡市迎來最后一天營業。傍晚6點多,在一家購物中心的麥當勞餐廳內,六個自助點餐柜臺前排滿了前來享受最后一餐的民眾。
一對學生模樣的年輕男女,正激烈討論著該如何下單。對于年輕人來說,麥當勞不只是一個吃快餐的地方,更是一個聚會的場所。最后,其中的這名女孩點了薯條、漢堡、可樂組成的標準套餐。
她告訴《鳳凰周刊》:“麥當勞讓我想到曾在美國學習的時光。趁著關門前,我一定要多吃一點。”得知閉店的消息后,她感到非常遺憾,但并沒有太傷心:“這個事情(戰爭)一旦平息下來,麥當勞肯定會重新開業的。”
她的旁邊,一位母親為5歲的女兒買了一包薯條和一盒麥樂雞。“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根本不會來(麥當勞)。”她直言,“現在有這么多咖啡館和面包店,這里關門也沒關系的。”
一位40多歲的男人駕輕就熟地點了一份豪華套餐。他向《鳳凰周刊》回憶道:“麥當勞在俄羅斯開了很多年,對我來說是一段人生的回憶吧。”
來就餐的人群中,有人并不知道麥當勞即將關門的消息。“最后一天?我聽到一些傳聞,但不知道具體日期。哎呀,我們為什么不多買點呢?”一對夫婦說道。
與此同時,位于秋明州蘇爾古特市Universitetskaya街區的麥當勞餐廳快被擠爆了。它是當地最大的一家麥當勞餐廳,今年1月底剛開業,目前約有90名員工在此工作。才一個多月,這家新店的營業時間便進入倒計時。
3月13日,爆表的客流量讓店員應付不過來。他們不得不關閉半扇門,讓客人一個個進入。餐廳外的自動取餐窗口,等待取餐的車輛排起長隊。一位疲倦的員工招呼客人說:“還需要等待一個多小時。如果你做好了準備,最好用手機下單。”大部分人仍然留了下來,一位顧客笑稱:“畢竟從明天起,我們得自己做漢堡了。”
最后一天,快遞小哥也忙著接單送貨。“今天的訂單量和往常的周末差不多。”但他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會送貨到很晚。”
一位俄羅斯網友發布的照片火遍全網,他在冰箱里塞滿了麥當勞的漢堡。照片備注道:“麥當勞將在俄羅斯永久關閉,這是我的‘朋友們’的藏身之處。”
一些俄羅斯人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回應麥當勞的撤離。有人貼出1990年人們在普希金廣場店外排隊的照片,配上文字。“2025年3月,莫斯科,麥當勞餐廳開業。”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黃牛”也嗅到商機,在網上高價兜售麥當勞的漢堡、可樂、薯條、蘋果派或者套餐。一份廣告傳單寫道:“向那些想要品嘗時代最后味道的人”提供這些物品。
價格也十分離譜:一杯可樂售價1500盧布(約合85元人民幣);薯條加漢堡的套餐售價4萬盧布(約合2261元人民幣);超級豪華套餐(三個漢堡、一份薯條、兩個派)售價4.5萬盧布(約合2543元人民幣)。另外,還有網站售賣麥當勞的包裝紙袋、可樂杯乃至薯條架。
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當第一家麥當勞開業時,蘇聯仍然存在。
1990年1月31日,經過14年的漫長爭取后,麥當勞在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廣場旁的黃金地段開設了蘇聯的第一家門店。該店占地面積23680平方英尺,擁有27個收銀臺,可容納700名客人,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門店。開業當天,據說有3萬人進店消費,平均排隊時長2小時。
此刻,不少俄羅斯人在社交媒體分享起在普希金廣場店就餐的經歷。
“當時我才五歲,是媽媽帶我來的。我們站了幾個小時才買到人生中的第一個芝士漢堡。今天,我來與它告別”,“開業當天,為了防止有人砸碎門窗,警察也來了。我們在柵欄間穿行,就像在千人體育場內一樣。”
“我們在陽光下站了大約八個小時……但這不是什么大問題,因為我們本來就很習慣排好幾天隊,只是為了得到每個月糖和茶的配給。”俄羅斯攝影師庫舍列維奇(Mitya Kushelevich)撰文回憶自己9歲時,被媽媽帶去湊熱鬧的情景。
“一進去,我們被巨大柜臺后面年輕收銀員的數量所震撼了。他們微笑著,像蜜蜂一樣移動、搬運著一份又一份餐點。一點都不像一般商店里那些穿著白色圍裙的胖老太太,坐在空蕩蕩的貨架前,旁邊只有堆滿灰塵的罐頭食品作為裝飾。”庫舍列維奇寫道。
對許多俄羅斯人來說,不僅能從漢堡中嘗出冷戰結束的味道,也可以體驗到消費資本主義的滋味。
32歲的俄羅斯知名鋼琴家盧卡·扎特拉夫金嘆息道:“這家連鎖餐廳在上世紀90年代讓我們第一次嘗到了自由的味道。現在,麥當勞的漢堡卻成了侵犯自由的象征。”扎特拉夫金因此將自己“銬”在店門口,抗議其退出俄羅斯市場。
對俄羅斯而言,麥當勞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洋氣的名字、與眾不同的內飾、鮮艷的包裝、有禮貌的店員、干凈的餐廳和免費的廁所……俄羅斯人接受了西方的快餐文化,以及這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是以前他們在電影里看到的生活。
隨后的32年間,麥當勞在俄羅斯蓬勃發展。去年,俄羅斯麥當勞餐廳數量增加6%,明顯快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5%。此外,幾乎所有大型跨國公司都追隨這家快餐連鎖店的腳步進入俄羅斯市場——通用汽車在這里建廠造車,蘋果手機在這里銷售,星巴克開了第一家門店……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德國《明鏡》周刊3月12日稱,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陰影下,西方眾多企業從麥當勞、大眾汽車到蘋果都宣布離開俄羅斯,并有可能被俄羅斯“國有化”。
3月13日,俄羅斯人再次涌向普希金廣場,與麥當勞告別,也是與這個時代告別。
俄羅斯人:“唯一選擇是適應現實”
自3月14日開始,麥當勞停業、Instagram無法訪問、ApplePay關閉……舒什瓦洛夫口中的“超現實”正成為俄羅斯人的“新現狀”。
“我們俄羅斯人該怎么辦?世界在發生變化,我們無法左右什么。我既擔心烏克蘭的局勢,也擔心自己被制裁。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適應當前的現實。”他無奈地說。
在俄羅斯,麥當勞有6.2萬名員工,與數百家當地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合作。隨著俄烏局勢不斷升級,麥當勞面臨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社交媒體上,很快出現抵制麥當勞、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等公司的標簽。在這種壓力下,包括麥當勞在內的許多外資企業,最終作出撤出俄羅斯的決定。
3月4日,主管財政和審計的紐約州主計長托馬斯·迪納波利(Thomas DiNapoli)致信麥當勞、百事和其他八家公司,敦促它們暫停在俄業務:“在俄羅斯做生意的公司需要認真考慮是否值得冒這個風險。”迪納波利是該州養老基金的受托人,也是麥當勞的投資者之一。
麥當勞3月9日表示,預計關閉俄羅斯門店將使其每月損失約5000萬美元。麥當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肯普欽斯基(Chris Kempczinski)作出承諾,將繼續給6.2萬名俄羅斯員工發放工資。“但我們不能忽視烏克蘭人正在經歷的痛苦。我不確定麥當勞在俄羅斯何時能重新開業。”
俄羅斯《消息報》3月11日援引俄羅斯餐飲酒店業者協會主席伊戈爾·布哈羅夫的話稱,麥當勞不會放棄32年來在俄羅斯市場投入的成本。“它在俄羅斯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網絡,在俄羅斯的營業額占其全球營業額的10%,沒人想失去這筆錢。因此,當形勢穩定時,麥當勞將嘗試重返俄羅斯市場。”
短短一周內,麥當勞、星巴克、可口可樂、通用電氣、萬事達卡、宜家、耐克、蘋果、Zara等美國企業相繼暫停了在俄業務,加入制裁行列。這些無處不在的全球品牌乃至在這個國家建立起來的消費文化,或將逐步消逝。
在舒什瓦洛夫的記憶中,相比于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無論是制裁還是外交形勢,今天的情況都是更加糟糕的。“八年前,至少西方的商店和咖啡館還沒有離開。他們也沒有停止在俄羅斯上映電影和發布游戲。那個時候沒有如此敵對的局面。”
“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曾是俄羅斯西化和向世界開放的象征,如今這些公司的撤離,同樣也是一個信號。”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教授古利娜茲·沙拉富季諾娃說道。
隨著“經濟鐵幕”再次降下,俄羅斯人會害怕與他們生活30年的世界斷聯嗎?
美國知名俄羅斯問題專家、喬治城大學教授安吉拉·斯坦特(Angela Stent)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在他看來,俄羅斯不會回到20世紀90年代,而是回到70年代。“那個時候,人們還無法接觸到這些東西,他們的生活似乎與世隔絕。”
這些公司的離開,加上美國及其數十個盟友實施的廣泛制裁,已然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根據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俄烏開戰以來,俄羅斯的貨幣兌美元貶值超過40%。如今,一盧布不到一美分。
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俄羅斯與歐亞大陸項目聯席主任克里斯·米勒坦言:“這不僅僅是經濟數據萎縮或是通脹上升幾個百分點的問題。俄羅斯經濟在近三分之一世紀里建立起來的全球化局面,在短短幾周內被扭轉了。”
對舒什瓦洛夫來說,缺少麥當勞只是未來生活中遭遇的一個小問題。“事情一步步惡化至此,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保不住工作。在未來的半年里,現實問題恐怕會變得更為尖銳。”(劉嘉、小梅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觀象臺媒體】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何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