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山林風自在,水底葉沉浮”,盛滿茶湯的木葉盞浸潤了水分,黑釉顯得油亮可鑒,盞底木葉在湯水中悠蕩,兩者相映成趣。提到木葉盞,總能立刻讓人聯想到禪意:一葉一菩提一木一浮生,說起來再貼切不過。同是宋人為了斗茶、點茶之用而衍生的黑釉茶器,黑陶黃紋的
“山林風自在,水底葉沉浮”,盛滿茶湯的木葉盞浸潤了水分,黑釉顯得油亮可鑒,盞底木葉在湯水中悠蕩,兩者相映成趣。提到木葉盞,總能立刻讓人聯想到禪意:一葉一菩提一木一浮生,說起來再貼切不過。
同是宋人為了斗茶、點茶之用而衍生的黑釉茶器,黑陶黃紋的木葉盞似乎與同期的兔毫、鷓鴣盞不太相同,也并不利于斗茶時的觀察湯色,那么木葉盞是建盞嗎?木葉盞與建盞之間有何區別?關于木葉盞你了解多少,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下:
▲吉州窯·木葉天目
木葉天目-中國瓷器的瑰寶
史載木葉天目產于吉州窯,是江西吉安一座舉世聞名的綜合性瓷窯,其瓷器品類融匯禪學與儒家文化,吸收多種工藝,裝飾新穎獨特,格調清新質樸,為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民間窯場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州窯是宋代另一個黑釉瓷的重要代表。
木葉盞,不僅是中國瓷器中的瑰寶,也深受全世界文人的喜愛。
據《西天目山志》記載:宋末元初為西天目佛教活動鼎盛時期,國外高僧陸續入山參禪問法。日本僧人視西天目為臨濟宗發祥之地,1926年,日高僧元光寂室于西天目參禪回國,仿西天目禪院規制開創永源寺,建立永源寺派,視西天目為祖山。
“天目盞”又名“天目木葉盞”,是天目山各寺院中招待貴賓的茶具。
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
雖同為黑釉瓷但木葉盞不等同于建盞。
1.胎骨區別
建盞的主要特點便是胎骨含鐵量高,呈灰黑色,厚重、質地粗糙;吉州窯黑釉盞胎骨呈黃白色,較輕薄、質地細膩。
建窯遺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后井村、池中村一帶。吉州窯遺址位于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一帶。
相距330公里(直線距離)的兩個地區,自然土質不同,窯口制胎骨的原料、成分均不同。
▲建窯建盞選瓷原料
▲吉州窯木葉盞選瓷原料
2.釉料區別
建盞和吉州窯的都使用是鐵黑釉,呈色劑均是氧化鐵,但是建盞釉料含鐵量更高。建盞施厚釉,一次上釉一次燒制、半釉,吉州窯黑釉盞施釉極薄且勻,多次、全釉。
建盞多呈均勻潤澤的的紺黑之色,吉州窯黑釉盞則黑釉色中略帶醬褐。
如果要比"黑",吉州窯黑釉盞稍遜一籌。
3.造型區別
建盞典型器型是束口盞,闊口窄足,圈足矮,挖足淺。
吉州窯黑釉盞器型多為斗笠盞和連口深腹盞,平底邊緣淺切作圈足,近似無足。
4.裝飾手法區別
建盞黑釉屬于鐵系結晶釉。建盞釉色斑斕多姿,如條縷遒勁的兔毫,燦若星空的油滴,神秘莫測的曜變,將黑釉瓷藝術發揮到極致。
吉州窯黑釉雖然也有窯變,但是方式與建盞不同。吉州窯黑釉含鐵量比較低,無法像建盞黑釉一樣析出多樣結晶斑紋,但是吉州窯工卻是另有妙想。
先施一種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釉料,然后再噴灑一種氧化鐵含量較低的釉料,歷經高溫烤炙進行交融、流淌,千變萬化,令人驚嘆萬分。這種釉面茶盞,稱為玳瑁盞或虎斑盞。
▲宋 吉州窯玳瑁釉罐
吉州窯除了上述玳瑁盞,還創燒木葉盞和剪紙貼畫盞。
▲吉州窯剪紙貼花梅花紋盞 北京故宮博物院
▲吉州窯褐斑釉漏花梅鵲紋盞 波士頓美術館
如果論天然結晶,建盞呈色的表達方式更多樣化、更具備一定的觀賞性價值,吉州窯雖然先天的條件不足,沒有建盞的獨天優勢但卻不執著于此,而是另辟蹊徑,創造很多獨特的人工裝飾,自成一色。這是陶工們在勞作生息中用心靈與自然融合的境界美,是簡約單純的藝術美。
李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