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2年,國際油價有很大可能第三次站在每桶100美元之上。油價每上漲10美元,中國將多支出350億美元文|王能全2月24日,在俄烏交火的槍炮聲中,國際石油價格最高摸至每桶105.79美元,歐洲基準天然氣價格上漲至106.1歐元/兆瓦時。俄
2022年,國際油價有很大可能第三次站在每桶100美元之上。油價每上漲10美元,中國將多支出350億美元
文|王能全
2月24日,在俄烏交火的槍炮聲中,國際石油價格最高摸至每桶105.79美元,歐洲基準天然氣價格上漲至106.1歐元/兆瓦時。俄羅斯是世界性油氣資源和生產大國,在世界油氣市場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未來,俄烏局勢的走向、西方國家的對俄政策,將決定世界油氣形勢,而中國的能源外部環境勢必更加復雜。
世界油氣市場未出現災難性結果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無論是世界天然氣還是石油市場,都由2020年受新冠疫情嚴重沖擊下的供應過剩,轉變為供應逐漸緊張。這段時間,由天然氣引發的歐洲能源危機蔓延到全球,天然氣和石油價格都持續上漲。2021年10月4日,國際石油價格重上每桶80美元,四季度歐洲和亞洲天然氣價格均超過3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進入2022年,世界油氣市場延續了2021年的供需緊張和價格持續上漲的趨勢,其中自年初以來不斷升溫的俄烏緊張關系成為主要推動因素。
1月28日,布倫特原油收于90.03美元/桶,這是七年來布倫特油價首次突破每桶90美元;2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與歐洲盟友的視頻會議中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日期是2月16日,敦促所有美國公民48小時內離開烏克蘭,當日布倫特原油最高價漲至每桶95.66美元;2月1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下令關閉位于基輔的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暫時性地”把留在基輔的少數外交人員轉移到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并呼吁位于烏克蘭的美國公民盡快離境,當日布倫特原油最高漲至每桶96.78美元,距100美元/桶的大關僅一步之遙。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在俄烏緊張關系的刺激下,布倫特原油先后越過了每桶90美元和95美元兩道大關,自2007年10月和2010年12月之后,第三次歷史性地站穩了90美元/桶的價格水平。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講話,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世界油氣市場迅速做出反應,期間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直線飆升至105.79美元/桶,WTI價格最高漲至100.50美元/桶,兩大原油雙雙漲過100美元/桶的大關;作為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的荷蘭TTF上漲50%,最高漲至106.1歐元/兆瓦時。
隨后,在看到俄烏軍事沖突形勢不如預期嚴重,特別是美國總統拜登未宣布對俄羅斯的能源貿易實施制裁、未宣布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之外,并與其他國家合作,準備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之后,國際石油價格回落。
2月24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99.08美元/桶,WTI期價格收于92.81美元/桶;2月25日,隨著俄羅斯同意與烏克蘭談判消息的傳出,布倫特原油再次下跌并收于97.93美元/桶,WTI收于91.59美元/桶,兩大原油均沒有站穩100美元/桶的關口。這樣,兩天的戰事結束后,對世界油氣市場的第一次沖擊結束,無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氣市場,均未出現災難性的結果。
俄羅斯在世界油氣市場舉足輕重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在世界油氣市場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不過,油氣行業在為俄羅斯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決定了俄羅斯高度依賴世界油氣市場,一定程度上也對俄羅斯的對外政策形成了掣肘。
俄羅斯是世界油氣資源大國。2021年1月1日,俄羅斯剩余探明石油儲量為1078億桶,排名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之后,位居世界第五,占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儲量的6.2%;俄羅斯的剩余探明天然氣儲量更高,為37.4萬億立方米,世界第一,占世界剩余探明天然氣儲儲量的19.9%,幾近五分之一。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根據國際能源署2022年1月19日出版的《石油市場報告》,2021年12月,俄羅斯的石油產量為每天1125萬桶,排名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1.41%;根據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提供的數據,2021年,俄羅斯原油和凝析油產量為5.22億至5.24億噸左右。根據國際能源署2022年1月出版的《2022年第一季度天然氣市場報告》,2021年俄羅斯的天然氣產量為7610億立方米,也是僅排名美國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18.46%。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石油天然氣出口數量,直接決定了俄羅斯在世界油氣市場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根據俄羅斯海關的統計數字,2021年俄羅斯的出口石油2.3億噸,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正因如此,決定國際石油市場局勢的歐佩克+,基本上是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二人轉”。2021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數量為2035億立方米,世界第一。
除絕對數字外,俄羅斯在世界油氣市場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具體的出口市場,其中歐洲對于俄羅斯的油氣進口依賴程度尤其高,同時歐洲也是俄羅斯油氣的主要出口地區。
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傳統的出口目的地和目前主要出口地區。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起自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蘇聯,目前通過七條天然氣管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以2019年為例,在俄羅斯出口的2369億立方米天然氣中,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為1926億立方米,占比高達81%,也即歐洲是80%以上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目的地。2020年,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數量有所下降,歐盟成員國合計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約為1526.5億立方米,占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38%,也就是說歐洲進口天然氣中的超過三分之一,來源于俄羅斯。
俄羅斯對歐洲石油市場的依賴更大,2020年俄羅斯石油出口中的約48%流向了歐洲市場,也就是說俄羅斯石油出口中的約一半依靠歐洲。
在歐洲國家中,俄羅斯與德國的能源關系最為密切。作為歐洲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德國的能源消費高度依賴進口,尤其依賴于從俄羅斯的進口。以2020年為例,德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約70%依賴進口,其中石油全部依賴進口,天然氣消費的約97%依賴進口,煤炭消費的約88%依賴進口,而俄羅斯是德國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來源國,德國石油消費的約31.5%和天然氣消費的約57%,都來源于俄羅斯。反過來,俄羅斯的能源出口也高度依賴德國,其中2020年俄羅斯石油出口的11%流到德國一個國家,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中有25%左右流向德國。
石油天然氣行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油氣行業的總收入占俄羅斯財政收入的約40%,俄羅斯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來源于油氣。2021年,俄羅斯油氣收入預計為8.5萬億盧布,大大超過2020年,其中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高達1101.19億美元。正是得利益于規模巨大的油氣出口,俄羅斯獲得了大量的外匯收入,為俄羅斯經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根據俄羅斯央行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24日,俄羅斯國際儲備達到630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使得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第五,為應對重大國際危機,準備了較為充足的外匯基金并提供了較為有效的政策手段。
俄烏局勢決定世界油氣市場形勢
目前處于緊平衡狀態的世界油氣市場,任何與石油天然氣相關的事件或新聞,都會將國際油價和氣價推入更高的水平,這使得以美國首的西方國家對俄政策處于兩難的境地,但對歐洲油氣市場的高度依賴,也決定了俄羅斯不能將與歐洲和美國的關系逼進死胡同。因此,我們認為,未來俄烏軍事沖突是不是會進一步惡化,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政策會不會進一步收緊,決定著世界油氣市場的未來趨勢。
(一)世界石油市場的緊平衡使得美歐對俄投鼠忌器
2月24日,在與七國集團其他領導人視頻會晤后發表的講話中,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七國集團領導人同意推進“毀滅性”的一攬子制裁和其他經濟措施,以追究俄羅斯的責任,讓俄羅斯與全球經濟隔絕。
但是,在這個講話中,拜登沒有提及對俄羅斯能源行業的制裁,更沒有回應媒體和行業廣泛討論的將俄羅斯排除SWIFT體系之外。與此同時,雖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外長呼吁歐盟立即切斷俄羅斯與SWIFT國際結算系統的聯系,但歐盟也表示,在現階段不太可能將俄羅斯排除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擔心此舉將對歐洲經濟造成嚴重的后果。
就在俄烏緊張關系不斷升級之際,2月22日,有美國官員對外表示,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并不是針對石油和天然氣市場。
從2021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不斷上漲的汽油和天然氣價格,就成為拜登政府的一大心病,高漲的油氣價格帶來了美國通脹不斷創下紀錄,嚴重影響了拜登的民意支持。為此,自上任以來,拜登本人和包括能源部長格蘭霍姆等拜登政府主要官員,都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如何降低國際石油價格中,為此不惜于2021年11月23日宣布釋放5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并不斷施壓沙特阿拉伯等國提高石油產量。
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國際石油價格自2021年10月4日突破每桶80美元后,2022年1月底又突破每桶90美元,并于2月24日摸高至105.79美元/桶。因此,除非俄烏軍事沖突進一步惡化并導致嚴重的平民傷亡,否則在當下緊平衡的國際石油形勢下,制裁俄羅斯的能源行業,將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趕出世界油氣市場,國際油價肯定會站穩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天然氣價格也將創出新高,這是美國拜登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更是無法承受的。
(二)高度依賴歐洲油氣市場也使俄投鼠忌器
2月24日國際油氣價格沖高后均出現回落,除美國與歐洲明確表態暫時不將俄羅斯的能源行業列入制裁外,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是,俄烏第一天軍事沖擊的規模和結果均有限,這說明,對歐洲油氣市場的高度依賴,也掣肘了俄羅斯在烏克蘭軍事行動的規模,俄羅斯不可能將與歐美的關系逼進死胡同。
傳統上,歐洲是俄羅斯最大和最穩定的油氣市場,天然氣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早在冷戰時期,前蘇聯就排除一切困難,建設了完善的管網系統,使得歐洲成為自己最大的天然氣市場;蘇聯解體后,與烏克蘭關系的不斷惡化,迫使俄羅斯花大價錢,建設了多條繞過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目的都是為了保住歐洲傳統的天然氣市場。其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最有代表性。
近年來,隨著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的不斷增大和對歐洲出口天然氣數量的逐漸增加,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數量已經在下降,對于俄羅斯來說,保住歐洲天然氣市場更加迫切。因此,從油氣商品的角度,至少理論上,俄羅斯不應該進一步升級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徹底惡化與歐洲的關系。
當下的俄烏軍事沖突已經影響了俄羅斯的油氣出口。俄羅斯原油的很多買家和船東,目前都處于觀望和等待狀態,害怕美國和歐洲的制裁波及到自己,這使得市場上的烏拉爾原油價格大跌,價格折讓達到創紀錄的每桶9.8美元,是過去幾年平均折讓水平的十倍。
俄羅斯對歐洲油氣市場的依賴,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是,歐洲當下也沒有可能完全擺脫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依賴,天然氣尤其如此。目前,唯一有可能緩解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只有美國的液化天然氣。
2021年,美國成為歐洲液化天然氣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占歐盟和英國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的26%,2022年1月每天向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的數量高達65億立方英尺,占現有液化能力的65%上下,由于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建設存在較長的周期,短期內美國無法迅速擴大生產能力,向歐洲提供更多的天然氣。正因為如此,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都不希望俄烏關系進一步惡化,都在積極斡旋,希望緩和俄烏關系,其中的原因,除不希望看到戰爭外,更重要的還是希望保持歐洲與俄羅斯能源關系的穩定,尤其是在當下供暖季尚未結束的時候。
(三)俄烏軍事沖突使中國面臨的能源外部環境更加復雜
2021年,中國進口原油5.13億噸,進口天然氣1.22億噸,是世界第一大原油、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為7964萬噸,俄羅斯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中國第二大石油進口來源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數量為1207.62萬噸,是中國管輸天然氣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和液化天然氣第六大進口來源國。此外,俄羅斯還是中國第一大電力進口來源國和第二大煤炭進口來源國,煤炭進口數量僅次于印度尼西亞。所有能源產品合計,俄羅斯是中國第一大能源進口來源國。綜合來看,俄烏軍事沖突使中國面臨的能源外部環境更加復雜。
首先,能源價格的上漲,增加了中國進口成本。以石油為例,2021年中國原油進口的數量比2020年下降了5.4%,但進口金額卻大漲了44.2%,其中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2021年不斷上漲的國際石油價格。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已經站穩了每桶90美元,逼近100美元。仍以2021年中國原油進口為例,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中國原油進口將多支出35億美元,上漲10美元則將多支出350億美元。
其次,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關系將面臨多次層的金融風險和支付難題。目前,雖然美國和歐洲等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沒有包括能源行業,但已基本包括了俄羅斯的主要銀行。龐大的能源貿易,需要兩國銀行業的支持。在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銀行實行制裁的局面下,中國如何與俄羅斯開始能源貿易將面臨支付難題。此外,在近期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的眾多包括能源貿易的雙邊協議中,明確以歐元進行結算,雖然這可以避免以美元結算支付存在的風險,但如歐盟對俄羅斯在歐元領域進行制裁,這些協議就將面臨如何執行的問題。
第三,美歐對俄羅斯制裁將使俄油氣更多流向中國,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也不利于中國能源安全。目前,俄羅斯已經是中國第一大能源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石油進口來源地,其中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石油占其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從中國能源安全的角度,應該分散進口來源,不能對單一的國家形成過高的依賴。從天然氣的角度看,除液化天然氣外,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主要是管輸天然氣,管輸天然氣存在設計能力等一系列技術問題,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輸量可能性不大。
隨著新冠疫情緩和,美國和歐洲等很多地區的生產生活正在恢復正常,世界主要能源機構都預測,2022年的世界石油消費將超過2019年,消費總量將達到1億桶/天的水平,創下新紀錄。而歐佩克+較好地執行了有序的增產計劃,使國際石油市場保持著緊平衡的狀態。
一段時間以來,不時傳出伊核新協議談判取得進展,每天約150萬桶的伊朗石油將重新進入市場。不過,即便對伊核新協議談判持最樂觀的看法,但由于涉及到石油生產恢復等一系列技術性的問題,伊朗石油真正大規模進入國際石油市場也需要時間。
俄烏軍事沖突的未來走勢,將決定已經神經緊繃的國際石油形勢。兩天戰事后,俄烏雙方都宣稱希望坐下來談判,國際石油價格從近100美元的高位應聲回落。如果沖突進一步惡化,美歐對俄羅斯制裁力度加大,國際石油價格肯定會再次大幅度上漲。即使沖突緩和,但俄烏緊張關系得不到根本的改善,仍會隨時引爆油價。
因此,在緊平衡的國際石油形勢下,我們認為,2022年國際油價有很大的可能第三次站在每桶100美元之上,世界將再次進入高油價時代。
作者為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編輯:馬克
高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