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現在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較之前有所加重,而新生兒出生率卻到了關鍵的轉折點,當代年輕人不愿意生二胎甚至不愿意生育,是一個大問題。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優生優育成為深入人心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在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較之前有所加重,而新生兒出生率卻到了關鍵的轉折點,當代年輕人不愿意生二胎甚至不愿意生育,是一個大問題。
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優生優育成為深入人心的標準,養育孩子“費事費力費錢”是個大趨勢。
當然,為了鼓勵生育,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很多專家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專家建議生1個娃獎勵100萬,評論區卻兩極分化
前不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專家梁建章提出:生1個孩子獎勵100萬,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激勵大家的生育積極性,這樣對國家、社會和生孩子的家庭都有好處。
在他看來,國家是可以承擔得起“一個孩子一百萬”這個費用的,而且這是一筆長遠投資,因為未來一個孩子所創造的社會收益不止一百萬。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這是一筆不會虧本的“買賣”。
對于他的這個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所處的立場不同,想法也會不同。
建議提出不久就引發爭議,評論區兩極分化,有人調侃地說“要是落實立馬就生”,也有人認為這個建議考慮得不夠周全。
其實細細想想,這個建議確實難以執行。
為什么這個建議不可行?
一個上海家庭的真實案例表明,現在養孩子投入一百萬遠遠不夠,要養好一個孩子絕非易事。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這無疑是花費較多的一筆錢,幼兒園、小學、課外輔導這些費用,按照十年的時間進行粗略計算,就已經達到了五十多萬。
另外,換學區房要貸款三百多萬,不僅貸款增多了,房間面積也更小了,更不用說加上孩子的穿衣、飲食、日常交友,還有長大后的婚嫁之事,一百萬遠遠不夠。
所以很多網友認為這個想法不太可行,家庭壓力還是大,確有理由。
先暫且拋開一百萬是否足夠養育一個孩子這個問題,事實上,誰又能保證孩子將來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就能夠超過一百萬呢?
面對如此之大的競爭壓力,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努力奮斗的決心和勇氣的。
再者,一百萬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實現的話,很多人可能把生孩子當作謀生的手段,很多女性將會淪為生育工具。
國家的老齡化程度是降低了,但新生兒急劇增加,對社會可持續發展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況且,孩子們被拋棄、部分父母生而不養的情況也難以避免。
不要輕易考驗人性,當人們把生孩子當做賺錢籌碼時,孩子的未來就難以保證了,不僅很難創造價值,還會帶來問題。
促進生育率必須從根本做起
事實上,生一個孩子獎勵一百萬這件事情并不只是說說而已,也不像表面那樣輕飄飄,背后要考慮的東西是很沉重的,大家都應該深思熟慮。
第七次的人口普查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象: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的人口年平均增長率正在下降,平均家庭戶人口數較往年也在減少,已多年維持低生育率。
而想要改變現狀,把生育率從1.1提高到更替水平2.1,國家大概需要花費十萬億的財政支出,均攤給大概一千萬個小孩,則每人一百萬。
有位寶媽與丈夫都是獨生子女,二人育有一子,雙方父母沒事就會幫忙照看孩子。
她對生孩子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生孩子不應該追求數量,而應該注重質量,要對孩子負責,把孩子培養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現在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原因其實是多方的。比如房價高,年輕人要還房債,孩子這個時候就是一個“負擔”。
還有性別比例的不協調,有一部分男性戀愛結婚都成問題,更不用說是生孩子了。
再就是當代女性具有新時代的特點,她們越來越自立自強,更想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因而會推遲或放棄生育這件事。
所以,一個孩子獎勵一百萬這件事絕對不應該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考慮多方因素的影響,要提高生育率也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可能取得和預期相反的效果。
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