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寒潮又又又又來了!這次是今年入冬的第四輪,氣溫或再創新低,這種“凍”手“凍”腳的天氣,一定要加強防寒保暖,否則很容易著涼感冒。雖說普通感冒很常見,快則一周慢則十幾天就能痊愈,但正因如此反而會讓人掉以輕心,在治療上“隨意糊弄”,釀成嚴重后果。
寒潮又又又又來了!這次是今年入冬的第四輪,氣溫或再創新低,這種“凍”手“凍”腳的天氣,一定要加強防寒保暖,否則很容易著涼感冒。雖說普通感冒很常見,快則一周慢則十幾天就能痊愈,但正因如此反而會讓人掉以輕心,在治療上“隨意糊弄”,釀成嚴重后果。
比如“混吃感冒藥致肝臟壞死”的報道就時不時上熱搜,這些鮮活的案例都在警示著,普通感冒也要謹慎對待,不僅要避開用藥誤區,還要對癥用藥。
感冒用藥三大常見誤區,別再踩了
1.多種感冒混著吃
感冒后,有的人可能同時出現發熱、鼻塞、咳嗽、頭痛等癥狀,若將幾種側重點不同的感冒藥混在一起吃,看似針對性地緩解不同癥狀,實則卻隱藏著用藥過量的隱患。
因為現在市面上的很多感冒藥都是復方制劑,很多感冒藥可能含有同一種成分。像解熱鎮痛藥通常含有乙酰氨基酚,規定用量不能超過325mg,按正常劑量服用就不會有問題。
但由于其具有肝毒性,長期大量服用就可能損傷肝臟。《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提到,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對乙酰氨基酚最大劑量是2000mg,一旦患者超劑量連續服用4-6天就可能出現肝衰竭。
2.自行增加藥量
有的人感冒吃藥后發現并沒有好轉,為了讓感冒好得快一點,就自行加大藥量。
這種做法十分不可取。
首先,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普通感冒就算不吃藥,多喝水多休息,一般在一周內就能自行恢復。而吃感冒藥是用來緩解感冒所引起的臨床癥狀,并不是用來治療感冒,所以吃感冒藥加快治療進程完全不成立。
其次,藥物的劑量都是經過臨床驗證的安全、有效劑量,若沒有遵醫囑,沒有按照說明書,就自行加大藥量,不但不會縮短感冒病程,還會增加腸道負擔,帶來健康風險。
因此,感冒用藥一定要遵循說明書或醫囑,不可自行加大藥量。
3.未嚴格遵循用藥時間、次數
有些人在吃感冒藥時,未遵循 “按時吃藥”的醫囑,或者未嚴格遵循說明書上的服用時間和次數,這種不規范的用藥行為,可能會令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藥品的用藥次數和時間都是藥物學家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后確定的,可以達到治療效果。比如“一日3次,飯前服用”,意思是準時在三餐前服藥,相當于每8小時服藥一次,這樣才能保證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達到治療效果。
如果一天只吃一次,或者隔一兩天再吃,每次也沒有嚴格遵循用量,又或者把所有的藥量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吃, 就會造成血液濃度過低或過高,影響治療效果。
分清感冒癥狀,對癥用藥
感冒雖是小病,但原因多樣,可能是外邪引起,如風寒暑濕燥熱,也可能是流感病毒導致,因此存在多種證型。
從中醫的角度看,一般可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暑濕感冒。沒有辨清證型盲目用藥,非但治不好,還可能損傷健康。因此對待感冒,一定要對癥用藥。
多發于冬春季,由風寒之邪引起。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頭痛無汗、舌苔薄白。
治療原則: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適合中成藥:風寒感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等。
由風熱邪毒引起,常見癥狀有身熱較重、頭脹痛、四肢無力、咽喉腫痛、口干、咳嗽、痰黃濁、舌苔薄黃等。
治療原則:辛溫解表,宣肺清熱。
適合中成藥:桑菊感冒片配合靈丹草顆粒。
應特別注意的是,風熱邪毒除了引起風熱感冒,還可能造成急性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則適合用靈丹草顆粒治療,能起到清熱疏風,解毒利咽,止咳祛痰的功效。
多發于夏季,因天氣炎熱,體內陽氣被陰寒所遏而引起。主要癥狀為發熱、微惡寒、頭重如裹、肢體困重或酸痛、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
治療原則:清暑祛濕解表。
適合中成藥:藿香正氣軟膠囊。
如果拿捏不好自己的感冒證型,還是老老實實看醫生遵醫囑,不要盲目吃藥,導致最后花了錢,吃了藥,病沒好,還傷了身。
參考資料:
1.《吃藥后發現效果不好 千萬別給自己加大藥量》.人民網—生命時報.2015-09-28
2.黃偉,常征,肖耀軍.感冒的分類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J].首都醫藥,2013:81-84.
金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