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救助政策,是對于遭遇天災等突發事件、或者因為家庭成員意外傷害、患有重大疾病等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未享受低保、五保等其他社會救助政策,或者雖然是五保戶、低保戶,但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一種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政策。我
臨時救助政策,是對于遭遇天災等突發事件、或者因為家庭成員意外傷害、患有重大疾病等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未享受低保、五保等其他社會救助政策,或者雖然是五保戶、低保戶,但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的一種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政策。
我國的臨時救助制度,是從2014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之后,開始在全國推行的。臨時救助制度從推行開始,救助對象就是那些因為遭受洪災、旱災等突發自然災害,家庭主要勞動力遭受重大傷病,子女上大學等原因造成突然性、暫時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的家庭。

哪些人可以申請?
我國的臨時救助政策覆蓋全公民,意思就是說只要是生活困難的家庭均可申請臨時救助。在具體工作中,主要照顧低保、五保、孤兒、低收入群體(上年度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年低保年標準、低于當年低保年標準1.5倍的家庭)和低收入邊緣群體(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當年低保年標準1.5倍、低于當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家庭)。主要分為兩種家庭:
- 支出型生活困難家庭,又稱之為“學困型”家庭。主要是指家庭成員接受學前、高中或者全日制大中專教育,導致生活支出大幅度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造成一段時間內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在現實工作中,救助的主要是家庭成員中有1個或多個上大學,1個在高中讀書、1個接受大中專教育的家庭。
- 急難型生活困難家庭,又稱之為“災困型”“病困型”家庭。主要是指因為遭受火災、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等突發情況,或者因為家庭主要成員患有重大疾病、遭受嚴重燙傷、燒傷、中毒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性困難的家庭。在現實工作中,主要遇到和救助的對象是遭受突發性災害的家庭和家庭成員突患重大疾病,急需住院治療,所需費用較多的家庭。
怎么申請?
- 主動申請。因為遭受突發災害、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子女接受全日制大中專教育等原因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均可以向當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并按照要求提供所需材料。材料一般包括戶口簿、身份證等基礎性資料和子女接受大中專教育的證明材料(學生證、在校證明、錄取通知書等)、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住院治療的證明材料。
- 主動發現。指的是當地村委會要主動核查核實本村村民是否存在遭受突發房屋倒塌、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等情況,或者被確診為重大疾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療等特殊情況,發現后,要主動幫助符合臨時救助申請政策的家庭提交申請。
哪些人不符合條件?
臨時救助政策,究其根本,還是一項社會性的救助政策,救助的人群,主要是社會低收入群體。經濟收入較好的家庭,是不符合申請條件的。
- “四有”人員。所謂“四有”人員,指的是擁有消費性小轎車,在城鎮購買了商品性住房,注冊有《工商營業執照》且經營著商鋪、合作社、公司等,有財政供養人員的家庭。能夠買得起房、開得起車、有能力經營公司商鋪、有財政供養人員的家庭,一般來說,在農村地區,家庭情況肯定是要比一般家庭好的,所以,是不符合臨時救助政策申請條件的。
- 經常性出入高消費場所人員。在農村還有這樣一類人,“抽得起二三十塊錢一包的煙、吃得起上千元的酒席、住得起四五百元的酒店、喝得起幾百塊錢的酒水”,但是,家庭一旦遇到困難,就吵著嚷著爭取政策。顯然,對于這樣一類平時大吃大喝、遇到困難就需求支持的人,是不屬于臨時救助政策的救助范圍內的。
補助標準
在國家層面,對于臨時救助,并未制定統一的臨時救助標準,而是由各個省市、縣區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水平,結合困難類型、困難程度等,分類分檔確定救助標準。
- 甘肅省定西市。救助標準最高不超過5萬元。一般來說,救助金額在800元—10000元之間。具體標準為:支出型生活困難家庭救助金額為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元/月)×救助人數(人)×困難持續時間(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急難型生活困難家庭:困難程度較輕的,一次性給予800元的小金額救助;困難程度較重的,按照支出型標準計算,期限同樣最長不超過6個月;而對于重大疾病救助,則根據病情程度和預交費用情況進行救助。
- 河南省。根據救助對象的困難類型和程度,原則上給予每人不超過當地當年城市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6倍的一次性基本生活救助。而且還規定,同一事由一年內只能申請一次臨時救助,同一家庭或個人全年享受臨時救助不應超過兩次。
- 廣東省廣州市。人均不低于2個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急難型臨時救助標準人均最高不超過本市6個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支出型臨時救助標準不超過本市12個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同一家庭在1個自然年度內臨時救助金額累計最高不得超過5萬元。
本文由“九農DX”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