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胃癌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據統計,胃癌的發病率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排第三位。其中,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但是近年來,許多疾病呈現出一種年輕化的趨勢,胃癌也是其中之一。現在的年
胃癌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據統計,胃癌的發病率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排第三位。其中,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
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但是近年來,許多疾病呈現出一種年輕化的趨勢,胃癌也是其中之一。現在的年輕人經常不吃主食,且喜歡情緒化飲食,因此會出現經常性胃痛。
但是出現胃痛等癥狀,大部分年輕人也不甚在意。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做法,因為經常性胃痛可能是胃癌的象征!胃癌早期都有哪些表現呢?我們該如何預防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么”專家答疑平臺上解釋過此問題。
專家:早期胃癌大部分無明顯癥狀 經常性胃痛需及時檢查
林麗珠教授指出,早期胃癌大部分無明顯癥狀,只有到了進展期,胃癌的癥狀才會較為明顯。胃癌的癥狀一般表現為以下方面。
1.上腹部疼痛
癥狀剛開始時疼痛規律與消化性潰瘍相同,但在老年人身上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多表現為腹脹、上腹痛。如果腹痛經常發作,或腹痛時間間隔愈來愈短,那么就應引起高度的警惕。
2.上腹部飽脹感
這是老年人患胃癌的最常見癥狀,出現這一癥狀時患者多伴有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若癌腫位于胃的入口處,患者會感到進食不通暢;若癌腫位于胃的出口處,則會出現梗阻,病人會嘔吐出酸腐的隔夜食物。
3.食欲減退
在生活中大概有一半的老年胃癌患者在患病期間都會有明顯食欲減退、日益消瘦、乏力,其中大部分患者是因消瘦而就醫。但是林麗珠教授提到,若伴有上腹部疼痛,且能排除肝炎可能等情況,則應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4.消化道出血
常見的癥狀表現是嘔血、黑便及大便潛血陽性。在胃癌早期即可存在少量消化道出血的征象。
此外,如果是經常性胃痛的話,有可能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和萎縮性胃炎,如果是萎縮性胃炎,則有有癌變的可能,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
林麗珠教授建議如果經常有胃疼、胃脹、消化不良、身體消瘦、貧血等癥狀的人,需要及時去醫院做胃鏡檢查,以便早發現和早治療胃癌。
這個檢查人人都需要做一次
如何能在早期查出胃癌、更好地預防胃癌呢?
中老年人是胃癌的高發群體,因此如果是中老年人的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做大便隱血檢查。這種方法不僅能有助于早期發現胃癌,還被人們普遍接受。而且大便隱血常常是胃癌的主要癥狀,所以一旦發現大便有隱血,就有必要進一步檢查。
而對于其他年齡段的人來說,胃腸鏡檢查是診查胃腸道腫瘤及癌前病變最有效的方法。胃癌早期可能有癥狀,也可能一點癥狀都沒有,但是不論有無癥狀,人們在50歲時最好做第一次結腸鏡檢查,這樣有利于早發現和早治療胃癌。
做完第一次結腸檢查后,此后可每隔3-5年再檢查一次,這樣才能保障胃部健康。
如果是條件不允許的條件下,大家也應該做個大便隱血檢查,看看大便是否有潛血的可能。如有發現問題者,則需要再作進一步檢查。
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