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筆尖趣史編輯|筆尖趣史圖|網絡導語:中國近百年的發展進程,是五千年歷史以來的最重大的變革。在這段艱難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些更是可以稱之為偉人。他們勤奮,努力,不懈,為國家付出,為國家獻力,把生命捐給國家!這里也和大家分
文 | 筆尖趣史
編輯 | 筆尖趣史
圖 | 網絡
導語:中國近百年的發展進程,是五千年歷史以來的最重大的變革。在這段艱難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些更是可以稱之為偉人。他們勤奮,努力,不懈,為國家付出,為國家獻力,把生命捐給國家!
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偉人的生活,從偉人的事跡中可以看到偉人領袖給我們留下來的那些精神遺產以及物質遺產。(大家想看的內容也可以分享到評論區,下期為大家更新)
致敬親愛的周總理
我們無法一一細數周恩來為這個國家作出的貢獻,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這個民族的無數優良品德的化身,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人們知道他是一個好總理,從他的身上,人們知道什么樣的官員才是“人民公仆”。小學課本上的十里長街送總理,可能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對這位偉人的第一次深刻認識。
十里長街送總理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配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顆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互相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夜幕開始降下來,幾輛前導車過去以后,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靈車四周掛著黑色和黃色的挽幛,上面裝飾著大白花,莊嚴,肅穆。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好像有誰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眼淚。
就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總理應送過多少位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陪著毛主席檢閱過多少次人民群眾。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
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
周總理的日常生活,實非一般所能想象。他的刻苦耐勞、樸實節儉,真令人感嘆了!每日五六時起身,終日的工作——奔波,寫作,會議,解決問題,一直到夜深人靜。不知什么叫疲勞,不知什么叫休息,一間房子,一張寫字臺,一把椅子,一張床鋪,這就是周總理唯一的工作、起居、安息之所。不是油條和大餅,便是一碗蔬菜和一碗淡飯,這就是周總理養身活命唯一的營養。
據悉周總理當時的工資為404塊,他的妻子鄧穎超工資為347.5塊,一個月加起來也就700多,然而周總理404塊其中的150塊會補助給自己兩個弟弟家庭生活??箲饡r期周總理兩個弟弟也為國家奮斗,二弟在抗戰中犧牲,三弟在抗戰中受傷,不能干重活,常年臥病在床。而周總理還有許多應酬。
算下來周總理自己的工資總是不夠花,很多時候一些革命友誼家庭來做客的時候,周總理總是說這次還是鄧大姐請客。在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們還從為數不多的工資當中補助了身邊的工作人員和自己的親友,一共花費了10218.67元。
周總理吃的一向比較簡單,午餐或晚餐僅有一葷一素一湯,葷菜就是普通百姓餐桌上常見魚或肉,素菜只是像蠶豆、豌豆和豆制品以及空心菜這些大路菜。
周總理總是把飯菜吃干凈,即使掉在桌上的飯粒都會撿起來,吃過菜還會夾起一片菜葉抹過碗底后吃掉。
周總理在國內視察,他規定不準酒水招待,不準擺水果,兩菜一湯吃飯,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盡量不花公費,茶葉也是自帶。
有一次周總理請在京親屬和西花廳的工作人員吃年飯,沒有菜,也沒有酒,只有包子和一大盆小米稀飯??偫矸蛉孙L趣地說,過年了,請大家吃包子,是因為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吃上包子;請大家吃小米粥,是不能忘記小米加步槍。
一天工作長達十七八個小時,1974年上半年,周總理的癌癥已開始擴散,仍有半數以上日工作在十八小時以上,總理的身體最終還是垮了。
據1976年總理去世后,負責整理周恩來和鄧穎超兩人工資收入和支出賬目的人回憶,周恩來的收入只有單一的工資和工資結余存款所得的利息,別無進賬。
總理的工資是400.80元,鄧大姐的工資347.50元。從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 元。用于補助親屬的36645.51元,補助工作人員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周總理也曾立了規矩:凡是積蓄夠5000 元,沒什么用,就交黨費。就這樣,總共交了14000元。總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兩個人總共才積蓄了5100 元。
就這5100元,總理最后交代把這些錢都捐給國家,這就是周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
共和國最偉大的元帥-朱德
革命時期,朱德同志先后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并在黨內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他身經百戰,歷盡艱險,功勛卓著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杰出貢獻。
在以后近半個世紀的征途中,革命的道路依然坎坷不平,而他一如既往,頑強地奮斗不息。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優秀兒女那種可貴的凜然正氣和錚錚鐵骨。
他極其關心并積極主張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及時提出一系列正確的建軍方針和原則,對陸、海、空和裝甲兵、炮兵等諸軍兵種的建設和發展付出極大的心血,對發展工業、礦業、農業、商業、外貿、財政、交通等項事業,都提出過不少中肯的意見和重要的主張。
1955 年我國開始實行軍銜制管理。9月27日,朱德在北京懷仁堂參加授銜、授勛典禮,從毛澤東手上接過第一號授予軍銜的命令狀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和一級解放勛章,榮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當時很多人祝賀,這個時候朱老總的一句話讓人潸然淚下:我不算英雄,只是一個在戰場上沒有被打死的普通士 兵,為革命犧牲了的烈士才稱得上英雄。
說起朱德朱老總的日常生活,恐怕是所有領導人中最“窮”的一個了,看他的衣食住行,完全想象不到他是我軍的總司令、第一元帥。當時我國已經開始施行工資制度,朱德元帥剛開始領取的工資加上補貼是649.6塊,妻子康克清工資為277塊。總體來說朱老總家的工資很高了。
然而朱老總的家庭總是十分困苦,當時朱老總老家的人在北京讀書,將孩子寄放到朱老總家里,大大小小十幾口子。
據悉最多的時候朱老總老家人將50多孩子送到北京,剛開始由賀龍照顧,事先,朱老總還不知道,這些小孩子都被送到賀龍那里,后來朱老總才知道,這些孩子們到北京的路費,還是賀龍掏的。
就是這樣,朱老總還是承擔了巨大的經濟壓力,雖不至于窮到揭不開鍋,也是捉襟見肘,經常超支。
然而這種生活狀態,朱德從不肯要任何特殊照顧,不愿讓國家為他多花一分錢。三年困難時期,家里由于來往客人多,糧食超支了50多斤。工作人員想讓機關補上,他堅決不同意,并堅持和全家人一起吃菜糊糊,硬是用“瓜菜代”的辦法把超支糧食補了回來。
據朱德的女兒朱敏曾回憶說:“父親始終保持著戰爭年代的儉樸作風。他每頓飯差不多都是一碗米飯、一小盤素菜、一小盤自己家里腌的泡菜,另一盤菜里幾片肉,一小碗湯。
在三年困難時期,朱德對自己的生活要求更嚴了,減少了糧食定量,一般不吃肉食,并反復對大家講:“現在國家經濟困難,人民生活艱苦,我們要想到全國人民,要同他們同甘共苦,節約一點是一點,絕對不能鋪張浪費。
1976年,周總理病逝之后,年近90的朱德考慮到毛主席病情嚴重,因此主動承擔了更多的工作。
6月11日,朱老總的身體也扛不住了,發起了高燒,剛開始康克清和朱德以為是普通的感冒。
5天之后朱德高燒依舊不退,康克清趕緊將朱德送到醫院,誰也沒想到朱老總這次的醫院之行再也沒有走出來。
1979年7月4日,朱德開始陷入昏迷,已經無法用語言與這個世界溝通。
1973年7月6日下午3點1分,朱老總在醫院再也沒有睜開眼,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
朱德病逝半年后,康克清給中央辦公廳的汪東興主任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及朱老總最后的遺產:遵照朱德同志生前囑咐,將他自發工資以來存放于中辦特別會計室的存款(20306.16元)全部上交組織,這就是朱德的最后一筆黨費。
是的,他沒有為子孫留下什么物質財產,唯有精神財富。毛澤東同志對朱德同志有這樣的評價,稱贊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榮”,這是黨對朱德同志的最高評價,是人民對朱德同志的最高評價。
共和國領袖-毛主席
毛主席是革命家,是戰士,是詩人,是領袖。他帶領中華兒女,推翻三座大山,當家做主!他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于世界東方!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頭,在威武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他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個洪亮的聲音震撼了北京,震撼了中國,震撼了世界。
新中國成立的每一寸腳步中都有毛主席的身影。
長征路上,面對圍追堵截,他喊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情。
抗戰路上,他發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宣言。
解放戰場,他唱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钡馁澑琛?/p>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國家領導人,毛主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毛主席家居物品突出地體現了毛澤東的個性、人格、品質。毛主席的生活十分簡單,他嚴格要求四菜一湯,最喜歡的就是紅燒肉,對海鮮大不以為然,從來不食。主食是大米摻黃豆、紅豆,面粉摻蕎麥粉,高粱粉或玉米粉及粗雜糧。
蔬菜多食莧菜、空心菜、小白菜、苦瓜、蓮藕等,還有馬齒莧、枸杞尖、地菜等野菜。
在日常生活中,毛主席頑固地保持著農民的儉樸近乎吝嗇,戀舊近乎成癖
據毛主席近身衛士回憶主席一生就穿那種老式的男紗襪。襪子磨出洞后,他不輕易扔掉,洗干凈,補補再穿,這幾乎成了他的習慣。
有一次,他要在頤年堂會見金日成。到了規定時間,我去提醒他。他正躺在大床上批閱文件,起床穿襪時發現其中一只后跟有一個洞,他要我拿去補。
我心急火燎拿著這只襪子跑到衛士值班室,三下五除二把這個洞“封”住了,再急忙送回主席臥室。
過不久,主席的聲音傳過來了:“怎么搞的,我穿不進去,腳跟踩不下去呀。”我返身到主席床邊,蹲下一看,哎呀!我把這只襪子后跟的上下層縫在一起了。要誤大事,我急得直哭。
主席微笑著說:“沒有關系的,把線拆開可以穿進去。到底是男孩子呀?!?/p>
衛士回憶的日常生活中,主席的飯菜非常簡單,飯是將大米、小米、赤豆、土豆、芋艿這幾樣主雜糧放在一只小砂鍋里煮爛了吃;菜是一葷一素,或者加碟湖南辣椒、紹興腐乳;一個湯,湯里放個“獅子頭”,加青菜香菇。
主席吃飯的時候讓衛士也很頭疼,主席非常喜歡讀書,尤其是到了飯點的時候讓衛士心疼不已,主席讀書入迷的時候,只會夾手旁邊的菜。這種吃法對于身體很不健康,于是衛士商量一下在主席讀書時經常將飯菜調換位置。
主席對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如果毛主席去大會堂不帶茶葉,喝一杯茶,都得去算一次賬。就是兩毛錢的事,但這兩毛錢,是毛主席立的規矩,他這樣要求其他領導人做到,他自己就一定要先做到。
有一次和主席一起吃飯的時候,不知道是誰掉了一些飯在桌子上,沒人在意。毛主席看見后一句話也沒有說,用筷子夾來放到自己嘴里了。毛主席從日常的小事總是不斷教育著大家,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糧食。
毛主席對自己生活上每花一分錢都會很在意。生活上特別簡樸,包括吃的、穿的、住的地方,他從來沒有把這個錢花在這些地方。毛主席日常生活花的錢都是自己的工資,當時毛主席工資是610塊,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帶頭自降工資為404塊,這使得毛主席日常花銷更加窘迫。
這點在主席穿著就能看出來,毛主席有一件睡衣,上面的補丁就有73件。平常用完的火柴盒都舍不得扔,會將新的火柴裝到舊盒子繼續使用。老人家說了,不要小看這個,我們大家要提倡這種精神,這種美德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美德。
毛主席經常抽煙、喝茶、吃飯、請客,每個月還要交房費、水費、電費,冬天家里還要交取暖費,如果人民群眾來看毛主席,毛主席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給群眾付車費,如果家庭困難的群眾,毛主席還從工資中拿出一些補貼群眾。
直到毛主席逝世他都沒有什么物質遺產留下來,毛主席最大的物質遺產是堆滿臥室、書房和小庫房的十余萬冊書籍,還有大約120萬元的稿酬。毛主席管家回憶毛主席從來沒把稿費當做私人財產,他對稿費的使用有明確的規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主席去世后,他的子女每人分到了八千元,這些錢是中央辦公廳按規定在稿費當中開支的,其余的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了。
毛主席是真正的把人民當成了人民,也只有他才能帶領自己那一代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他才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發揮到及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偉大的一生,為中國勞苦大眾服務的一生。
偉人的事跡總是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謹以此為致敬偉人!偉人永垂不朽!
王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