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因為腿痛去看過病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經歷:有的醫生開檢查的時候會首先開X線,有的醫生開檢查的時候會首先開磁共振,這時候病人就會有疑問,我想做MRI,醫生為什么要給我開X線呢?或者磁共振太貴,為什么醫生不先給我開呢?是想賺錢么?其實抱著這種
相信因為腿痛去看過病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經歷:有的醫生開檢查的時候會首先開X線,有的醫生開檢查的時候會首先開磁共振,這時候病人就會有疑問,我想做MRI,醫生為什么要給我開X線呢?或者磁共振太貴,為什么醫生不先給我開呢?是想賺錢么?
其實抱著這種疑問的患者很多,在門診的時候也經常遇到患者要求開這個檢查開那個檢查,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現在醫院基本上都不存在開檢查提成這一說了,所以不用擔心醫生為了賺錢給你開一大堆檢查,那為什么每次去看病,醫生開的檢查不一樣呢?或者跟我想做的檢查不一樣呢?
先說一下最最普遍的原因,其實很多患者連檢查的區別都不知道,但是來到就要求醫生給他開某種檢查,這種一般是道聽途說的原因居多,可能是例如腿疼的患者有些會在一起交流病情,有些患者就說自己只做過X線的檢查,有些患者會說磁共振拍得更清楚,然后聽到的人前來看病的時候就會受到影響,這是絕大部分患者的內心活動,殊不知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腿痛,到底應該拍什么片子?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醫生開檢查前會做的事情,還是以腿痛舉例,在病人進入診室后,醫生就會對病人有一個初步的觀察,年齡、性別、走路姿勢等,有些人腿痛得厲害,已經出現跛行的癥狀,一走一拐,沒法正常負重,有些人則還能正常行走,看不出病情,首先會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做一個大致判斷。在病人坐下,就開始了病史詢問的環節(注意,不會有醫生連問都不問就給你開檢查哦),問病史的過程就是判斷的過程。
如果你有外傷史例如摔倒、撞傷等,要首先排除有沒有骨折,然后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頻率、嚴重程度、加重以及緩解因素。這時候首選的就是X線,因為它的檢查很快,基本不需要排隊,而且能對骨頭的受傷情況有一個整體判斷,如果X線看不出,那么會選擇CT,CT對微小骨折的清晰度更高一些,那為什么不首先開CT的,這是從方便性和經濟性考慮的,當然,即使沒有外傷史,如果年齡比較大,以前又經常勞累,也會首先考慮X線來判斷有沒有退行性的骨關節炎。
總的來說,X線具有經濟、方便、快捷的特點,能夠快速為醫生提供一個病情判斷,從而選取大的治療方向,X線上能看到骨質疏松、骨頭連續性是否完整、關節間隙是否狹窄、是否有骨腫瘤等信息。
病史問完后,還會進行體格檢查,因為血管、神經、肌肉、骨質、韌帶、腫瘤等造成的疼痛癥狀都不盡相同,如膝關節疼痛就可能囊括了半月板損傷、關節積液、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前后交叉韌帶損傷、滑膜炎、髕骨軟化癥等疾病,腿部疼痛的原因就更多,血管栓塞、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受壓、肌肉韌帶拉傷等,這些都是需要進行體格檢查來鑒別診斷。
如果不考慮是骨頭的損傷,而考慮肌肉、韌帶、積液、半月板等異常,那么首先要考慮的可能是磁共振掃描,因為X線不能對韌帶、半月板、液體等顯像,難以確定病情以及部位,而CT對這些軟組織病變也并不專長,只有磁共振能清楚顯示半月板變性、撕裂、韌帶損傷等,這些在醫生的心中可能已經成了本能反應,但是礙于在門診病人實在太多,很多情況下沒有時間給病人解釋,也就造成了讓病人誤會的局面,久而久之不理解和不信任感越來越多,這也是大環境所致,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原創:白大顧,顧醫生,關注我可免費咨詢,歡迎大家點贊、轉發、關注、交流,十分感謝!
金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