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喝酒的朋友啊,肯定都聽過一些說法:“為什么濃香是52度,醬香是53度?因為這是水分子和酒精的最佳結合點,這個度數的酒品質最為穩定”。話雖聽著有理,但是早在建國前,白酒度數普遍很高,有的高達60多度甚至接近70度,茅臺五糧液也不是清一色的52
喝酒的朋友啊,肯定都聽過一些說法:
“為什么濃香是52度,醬香是53度?
因為這是水分子和酒精的最佳結合點,這個度數的酒品質最為穩定”。
話雖聽著有理,但是早在建國前,白酒度數普遍很高,有的高達60多度甚至接近70度,茅臺五糧液也不是清一色的52、53。
為什么現在高度酒越來越少?
“有利于白酒穩定”這只不過是一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建國后,號召節約糧食,鼓勵提倡喝低度酒,不少酒廠變取消了原本的高度產品,把白酒控制在60度以內,也能節約成本。
時至今日,人們普遍偏愛低度、入口柔和的酒,喝著沒壓力。這高度酒市場也越來越小了,但仍然有不少“老酒鬼”喝低度的不夠勁兒,就愛那一口刺激的。
這不,就來盤點下,中國僅存的高度白酒
金門高粱(58°)
金門高粱酒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三大名酒之一,在臺灣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金門酒廠于2004年正式進駐祖國大陸,銷量很大,其中白金龍酒、陳年高粱酒最為熱銷。
雖然同為清香型酒,金門高粱卻不同于汾酒的“清”,其釀造改低溫大曲為高溫大曲,其酒體更加醇厚甜潤,但入口又偏向清香的那種甘冽。
58度白金龍作為入門款,很有誠意雖然在厚度上不如高端,但是仍然保留了醇香、連綿的感覺,后味算是同價位白酒里面比較長的,而且度數雖高,剛入口冽但是不燒喉,反而有明顯的甜潤感。
草原王酒(65°)
草原白產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它包括65度草原王,60度草原白,還有52度簡裝草原白,45度低度草原,39度小草、38度草原王,深受北方人民喜愛。
因其度數高,烈,讓很多人聞風喪膽。草原白以玉米、高粱為原料,集體“清香純正,綿甜醇和,余味爽凈”,入口凜冽醇香,回味悠長。
衡水老白干(67°)
老白干是河北省衡水市的特產,釀造歷史悠久,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甲等金獎”,以“醇香清雅、甘冽豐柔”著稱于世。
老白干照理說應該是清香型演化出來的一種香型,不過現在的老白干風味上不太偏“清”,風味同時帶點清香和醬香的感覺,特別是旗下高度酒,極大突出了醇厚濃郁的風格。
這款67°古法20算是老白干的中高端產品,糧食香味濃,雖是高度,但入口不刺激,不辣,很甜,返上來有一點的醬香感,層次感挺明顯的,沒有說幾種味道混到一起。
這款水平還是可以的,度數高但是醇厚,相比較來說不辣,挺舒服的。
悶倒驢(68°)
又是一個內蒙的高度酒,酒如其名,68度烈酒,足夠“悶倒一頭驢”,從名字里就能感受到馬背民族能喝酒的氣勢。
2012年悶倒驢曾被評為國家級酒類產品的“中國著名品牌”。在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的銷量增長極快,很受歡迎,一度成為北方地區老酒友的最愛。
入口感覺還行,到是沒有很刺激,但咽下去就能明顯感覺到烈、辣,喉嚨在燒,但是進到胃里有沒有那種“燒的感覺了”,反倒覺得清快,有一股暖流涌上來,這草原酒口味兒干凈,喝著也挺舒服的。
瑯琊臺(70°)
瑯琊臺算是山東的一個地標性白酒代表,去過青島旅游的朋友應該都嘗過或者聽過這個白酒品牌。據傳,瑯琊臺酒的釀造始于春秋戰國時期,瑯琊人民取瑯琊山泉之水釀制成酒,獻于越王勾踐。
“瑯琊臺”牌白酒,采用傳統“老五甑”工藝,使用回槽多輪發酵技術和串蒸技術,使“瑯琊臺”牌白酒具備了“窖香濃郁、綿甜甘冽、落口爽凈、回味悠長”等濃香型白酒特點。
70度瑯琊臺度數太高了,不太適合新手,有點吃了芥末的感覺,但老酒鬼是真的可以試試,入口燒、辣,但是咽下去回味起來,那叫一個通透,一口從喉嚨、食管、到肚子,爽快。
古井小罍神 (72°)
古井貢酒為安徽白酒四朵金花之首,在安徽本土有著極高的市場占有率,這幾年古井集團發展更是快,接連收購了黃鶴樓和光明酒。
小罍神是古井出品的小酒,只有100ml的小酒品鑒裝。這酒我只喝過一次,本來是抱著獵奇的想法試試,畢竟72度,日常喝還是有點夸張,不過一口下去到是沒有想象中的那種酒精味兒,酒很香,入口醇厚。別看他度數嚇人,但小口慢品下來,后勁兒到是不大,挺舒服的。
高度愛好者可以試試,這款到是沒啥壓力。
金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