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提到“安乃近”,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它在前幾年仍然很受歡迎,因為它有很好的退燒效果。幾年前,安乃近基本上家家必備,因為它既便宜又有效。但是這樣一種便宜有效的藥物如今在醫院是買不到了,可能只會有一些診所出售。有些人會認為藥品制造商已經倒閉,具體
提到“安乃近”,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它在前幾年仍然很受歡迎,因為它有很好的退燒效果。幾年前,安乃近基本上家家必備,因為它既便宜又有效。但是這樣一種便宜有效的藥物如今在醫院是買不到了,可能只會有一些診所出售。
有些人會認為藥品制造商已經倒閉,具體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還不知道。事實上,這是因為它被列為違禁藥物。有很多這樣的藥物,曾經被許多家庭視為常備藥物,但后來在國內外都被列為違禁藥物了。那么為什么安乃近被列為違禁藥物呢?
一、安乃近是什么?
安乃近也被稱為雙吡酮,在1952年由國內制藥廠研制成功,引入中國市場后一度與阿司匹林齊名。由于其化學結構屬于2類吡唑啉酮,因此有鎮痛、退熱劑和不明顯的消炎效果。安乃近歸類為非甾體類抗炎藥,與異質組的其他藥物相比,它還具有額外的解痙特性。結合其最有利的胃腸道耐受性,這一特點使得安乃近在上市初期得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越來越多的報道指出安乃近的副作用影響心血管系統(即低血壓和心律失常) ,呼吸系統(即支氣管痙攣,特別是哮喘患者) ,和皮膚(即斑丘疹)等。雖然大多數副作用在停藥后迅速消失和或在臨床環境中可控,但是安乃近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其最早描述可追溯到1936年,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安乃近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可以獨立于藥物的劑量或給藥方式出現,因此無法預測。此外,盡管大約一半的病例發生在安乃近治療的第一周,但是潛伏期可長達數月之久,因此很難確定其相關性。已報道的安乃近引起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病率差異很大。
雖然一項首次國際研究計算出每100萬名患者每周接受安乃近治療有1.1例粒細胞缺乏癥,但其他研究發現發病率要高得多,包括一項瑞典分析報告每至少1439份安乃近治療有1例粒細胞缺乏癥。但無論哪種方式,過去幾十年中已經報道了許多由安乃近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的死亡病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安乃近因此退出了市場,或者在一些國家從未獲得批準,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印度、日本、美國、英國和美國。然而,安乃近仍然可以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通過處方藥(如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或非處方藥(如巴西、中國、以色列、墨西哥、波蘭、土耳其和俄羅斯)買到。
在這些國家,該藥物仍然普遍用于癌癥疼痛、絞痛、術后疼痛、頭痛或急性損傷引起的疼痛等適應癥。例如,在2006年至2013年期間,安乃近是瑞士第三大止痛藥處方最多的藥物,在德國,它是2012年處方最多的止痛藥物,每日定量超過1.4億劑。在非處方出售安乃近的國家,這種藥物是慢性疼痛患者服用最多的止痛藥。
在巴西進行的一項以人口為基礎的橫斷面研究分析了41433人,結果顯示,安乃近是最常用的自我治療藥物。安乃近是美國拉丁裔家庭中非常常見的自我藥物,美國一個城市兒童醫院的單點分析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所有講西班牙語的拉丁裔家庭以前使用過安乃近。
特別是在美國,安乃近作為非法藥物摻假的應用日益增加。例如,最近通過不同的色譜分析在非法芬太尼樣品(芬太尼本身經常被用來切割海洛因)中檢測到安乃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知道安乃近也被用作街頭吸食可卡因的摻假劑,卻仍然使用。
安乃近仍然是世界上經常使用的藥物,有合法的,也有未經官方批準的,甚至是非法的。這種藥物在肝臟中進行廣泛的代謝,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安乃近究竟對身體有什么危害,卻依然在使用。
二、 安乃近的作用
1、鎮痛作用
典型的非甾體抗炎藥的鎮痛作用是減輕炎癥,也就是說,安乃近被用于繼發于炎癥減輕的鎮痛作用。在早期的研究中都證明了安乃近對炎癥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作為一種非麻醉性鎮痛藥,在一些國家已被用于治療疼痛和發熱近90年,而在另一些國家則完全不為人知。它是由德國公司在1920年合成的,并于1922年開始大規模生產。
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安乃近一直在世界范圍內免費供應,當時發現該藥物有引起粒細胞缺鐵性貧血的風險。此后不久,安乃近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部分歐盟國家被禁止使用。然而,它仍然在一些歐洲國家、土耳其、以色列、印度、巴西和第三世界國家廣泛使用。
2、強化解熱作用
安乃近強解熱作用背后的神經化學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證據表明它主要作用于下丘腦熱調節中心以退熱,或者抑制前列腺素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合成可能有助于其解熱作用。然而有研究證實了安乃近的解熱作用與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合成的機制無關。至于抗傷害感受作用,安乃近的解熱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3、抗炎作用
安乃近具有較弱的抗炎活性。有研究在慢性炎癥(大鼠佐劑誘導關節炎)模型中研究了安乃近、吲哚美辛和地塞米松的鎮痛和抗炎作用。安乃近作為一種鎮痛藥比作為一種抗炎藥更有效,而消炎痛和地塞米松也有明顯的抗炎作用。這些結果表明,安乃近通過一種不涉及前列腺素樣物質釋放的機制,減輕關節炎大鼠的痛覺過敏和水腫。
4、解痙作用
安乃近也有獨特的解痙作用。在動物模型中,安乃近延緩了海馬、皮質和紋狀體的神經元損傷,防止了繼發性高熱損傷的并發癥,并在腦缺血中誘導了顯著的神經保護作用。治療性低溫可以降低缺氧性腦損傷和心臟驟停時的腦代謝率,在心臟和顱內手術過程中具有保護作用,也被用于頭部損傷患者控制增高的顱內壓。
三、 安乃近的安全性
安乃近的臨床使用與各種不良反應有關,例如粒細胞缺乏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反應、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腎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卟啉癥急性發作等。一項研究報告說,在懷孕期間服用安乃近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無疑是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癥,后者最為常見。
在荷蘭的一項人口研究中,據報道,安乃近可使粒細胞缺乏癥的相對風險增加 23 倍。這種增加發生在該國各地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并與參考人群進行了比較。據報道,在成人和兒童中出現了雙吡酮介導的粒細胞缺乏癥后的致命感染,與粒細胞缺乏癥相關的死亡率主要是由敗血癥引起的。
在醫學文獻中,安乃近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生率各不相同。1973 年,瑞典報告的發病率為每年 10,000 名居民中1人,而 1981 年,德國的粒細胞缺乏癥發病率為 20,000 人中1人。德國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了 2000 年至 2010 年的數據,報告的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
由于與安乃近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和死亡人數眾多,這種藥物最初于 1963 年前在加拿大撤出市場,隨后于 1973 年在美國撤出。此外,共有 30 個國家世界已將其退出市場,主要是在歐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然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仍繼續將其用于臨床目的,并且其免費銷售允許在沒有控制機制的情況下隨意使用。
在美國,拉丁美洲移民人口中沒有處方就服用安乃近的人群與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病者關聯密切。在拉丁美洲,安乃近自由銷售的影響可能是其輕度和中度不良反應既未被認識也未被報道的因素之一,因此其發生率可能被低估。
在這些國家,關于安乃近的不良反應的報道很少。他們的記錄將僅限于嚴重感染、過敏反應和其他需要緊急醫療護理的嚴重醫療狀況的病例。曾經一名 59 歲的患者因多發傷而疼痛,并出現與安乃近相關的粒細胞減少癥。安乃近在臨床上用作鎮痛劑共 23 天,暫停后粒細胞減少癥立刻得到解決。
但醫生沒有提及患者之前是否被告知安乃近的不良反應,例如粒細胞缺乏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腎毒性等。也沒有提到是否向患者提供了沒有嚴重副作用的替代鎮痛劑。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特性的藥物,這些藥物已證明臨床安全性、耐受性、不良反應極小、無嚴重不良反應。
新型鎮痛劑與安乃近的嚴重副作用形成鮮明對比。目前,沒有臨床證據證明使用安乃近作為鎮痛劑或一線解熱劑是合理的。包括加拿大、美國和英國在內的全球 30 多個禁止使用安乃近的國家表明,這種藥物不僅沒有必要,而且可能對健康有害。
如果自由銷售安乃近或濫用,營利性制藥公司就可以從這種藥物的銷售中謀取暴利,盡管它具有毒性和高風險。在沒有醫療配方的情況下使用安乃近會顯著增加對消費者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應該杜絕安定寧的自由銷售,不允許亂用。選擇繼續將其用作鎮痛劑的醫生應告知患者其有害影響,包括其并發癥和死亡風險。
四、在印度合法的安乃近
1996年,印度政府禁止了安乃近與其他藥物的聯合用藥,這項禁令是全球對安乃近安全性擔憂的結果。這種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如免疫系統嚴重受損。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都在努力弄清楚,安乃近的副作用是否經常發生,足以讓這種藥物完全退出市場。但印度卻依舊是少數依舊銷售安乃近的國家。
在全球范圍內,這種用藥因其本身安全性堪憂而受到嚴厲批評,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好處。但即使在今天,安乃近本身也可以在印度合法銷售。雖然政府2013年確實禁止了它,但2014年早些時候政府改變了命令,使銷售安乃近再次合法化。
印度的行為違背了包括美國、法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十幾個國家的意愿,這些國家已經不再允許這種產品進入它們的市場。安乃近只是眾多此類藥物中的一種,這些藥物在印度銷售,但在其它地方被禁止。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聽起來很奇怪,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 一個國家的藥品監管機構完全有權決定哪些藥品適合本國人口,哪些藥品不適合。事實上,這就是它存在的目的。重要的是它是否有履行其職責的制度。在制藥公司所稱的“成熟”市場(如西歐和美國) ,新藥幾乎總是首先推出。在這些市場,監管機構根據對志愿者進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結果批準一種藥物。
由于沒有一種藥物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機構根據風險收益比率作出決定。當與藥物的效益相比較時,是監管者決定某些風險是可以接受的,這就是為什么有一些嚴重副作用的化療藥物被批準投放市場的原因。
印度等所謂新興市場的監管機構從西方那里得到啟示。只要藥物在其本國或主要市場得到批準,就對大約100名印度志愿者進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由于印度主要是一個非專利藥品市場,進入的監管門檻相對較低,除了藥品創新者之外,許多公司傳統上都在印度生產這種藥品的復制品,印度有數百家公司銷售數千種藥物配方。
總結
曾經的常備藥安乃近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許多人認為停止生產是因為價格太低不賺錢,事實并非如此。安乃近退出歷史舞臺主要是因為其嚴重的不良反應和新替代品的持續可用性。退出市場只是順應了時代發展和保障人民健康。
事實上,早在2020年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發布了相關文件,明確規定在中國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安乃近注射液和其他品種。這些公告表明中國已完全下架安乃近,并將其列入黑名單。今天,隨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中國的醫藥研發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未來肯定會有更好的替代藥被研究出來。
高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