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開州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病房里,會看到這樣一個身材魁梧并說著標準普通話的"外地人"的身影。他是穿梭在病房間查詢患者情況的好醫生,他是年輕醫生眼中業務精湛的老師,他就是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王承勝。&
在開州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病房里,會看到這樣一個身材魁梧并說著標準普通話的"外地人"的身影。他是穿梭在病房間查詢患者情況的好醫生,他是年輕醫生眼中業務精湛的老師,他就是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治醫師王承勝。
"來到開州,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辣'!"開州高溫濕熱的氣候,辛辣的飲食習慣,讓來自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的王承勝醫生在生活中吃了不少" 苦頭"??呻S著時間的流逝,迷戀上山胡椒的王承勝醫生已逐漸習慣了在開州的生活,生活問題的克服讓他在工作中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患者口中的好醫生
王承勝醫生每天都會積極參與科室查房交班,跟進患者的身體情況,在與患者的交流當中,由于"外地人"跟"本地人"語言不通,王承勝醫生也鬧了不少笑話。面對這樣或多或少會有些尷尬的情況,他每次都抱著逗患者一笑的心態,有時候還會故意鬧笑話給心情很不好的患者看。
老百姓需要的不僅僅是親切的醫生,更需要業務精湛、實力過硬的醫生。
一天,一位60歲的女性鼻部疾病患者,自述10年前曾經在外院行"右鼻息肉手術",近一年右側鼻塞癥狀復發,只能再次住院治療。在查房及術前科室集體討論中,根據單側復發病史、結合鼻內鏡檢查及鼻竇CT檢查,更正診斷為右側鼻內翻性乳頭狀瘤復發,術后復發的原因應該為腫瘤生發中心隱藏在骨質內,需要徹底處理。手術中,王承勝醫生在鼻內鏡下微創旋切瘤體,探查瘤體的生發中心位于上頜竇后外壁的骨質中。由于鼻微創外科手術器械不能到達患處,王承勝醫生將耳科磨鉆創造性的應用于鼻外科,成功磨除腫瘤基底部生發中心的松散骨質,有效的避免了術后復發。
醫生心中的好老師
開州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技術精湛、設備先進,推行"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理念,在開州及周邊地區享有盛譽。 在開州區人民醫院支醫10個月的時間里,王承勝順利融入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團隊,與科室同事交流山東省耳鼻咽喉微創理念。積極示范指導年輕醫生鼻內鏡下鼻腔鼻竇微創手術、扁桃體腺樣體手術、支撐喉鏡下聲帶、會厭疾病的微創手術、顯微鏡下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手術、食管鏡取異物手術等及參與開展咽喉激光顯微外科等新技術。
"不僅僅要做,還得做好,為了百姓的健康不斷精進。"這是王承勝醫生在培養醫院低年資醫師業務水平時所說的話。他經常運用自身臨床經驗,參與病例討論和講課。
一日,急診來了一位食管硬幣異物的小兒患者。年輕醫生對于食管鏡下異物取出操作經驗不足。術前,王承勝醫生帶領年輕醫生到手術室反復演練食管鏡操作技術,傳授異物鉗鉗夾異物后的手感,鉗夾異物后連同食管鏡一同退出時的手法及注意事項。手術中,在王承勝醫生的指導下,主治醫生順利完成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食管鏡手術。
重任在肩,任重道遠。開州區人民醫院有這樣一群像王承勝醫生一樣樂于奉獻的幫扶專家,不但將技術留在開州,還促進了相互之間的交流。
個人簡介
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治醫師。濰坊市耳鼻咽喉學會會員,濰坊市變態反應協會會員。曾經到北京同仁醫院、山東省耳鼻喉醫院進修。擔任醫療組長,擅長鼻-鼻竇炎、鼻息肉、鼻部腫瘤等疾病的微創手術,支撐喉鏡下咽喉手術,氣管食管異物的診斷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綜合癥監測治療。對于良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有熟練經驗,效果顯著。參與濰坊科研一項,著作一部。
編輯:向昕
馬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