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毛澤東前言1960年3月,在這個春風送爽的季節,毛澤東乘坐專列從江西進入浙江。在杭州,毛澤東接見了尼泊爾王國的首相,還欣賞了著名婺劇女演員鄭蘭香演出的《牡丹對課》。表演結束后,舞曲音樂響了起來,毛澤東站起身,伸出手向“白牡丹”提出邀請:“我
毛澤東
前言
1960年3月,在這個春風送爽的季節,毛澤東乘坐專列從江西進入浙江。
在杭州,毛澤東接見了尼泊爾王國的首相,還欣賞了著名婺劇女演員鄭蘭香演出的《牡丹對課》。
表演結束后,舞曲音樂響了起來,毛澤東站起身,伸出手向“白牡丹”提出邀請:“我請你跳個舞,好嗎?”
一曲舞畢,毛澤東下來休息,他與大家緩緩聊起了歷史:“你們知道嗎?歷史上確有呂洞賓這個人……”
毛澤東視察水電站:合起來是十一條龍治水哩!
1960年3月14日,陽光普照,是個好天氣。
毛澤東專列停車專用線上,一輛列車緊隨開道車徐徐駛來,緩緩停下。只見毛澤東身穿銀灰色大衣,頭戴前進帽,出現在車廂門口。
看到毛主席下車了,浙江省金華地委書記李學智跨步上前,緊緊地握住毛澤東的手,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毛主席,您老人家身體好!”
毛澤東微笑著點頭回答:“你好,你好。”
在李學智的攙扶下,毛澤東緩緩走下列車。鐵路邊就是農田,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碧綠的麥苗滿山遍野,顏色鮮艷喜人。毛澤東脫下大衣,摘下帽子,在田埂間穿梭。只見他蹲下身聞著油菜花的清香,又仔細察看了油菜生長的情況,最后才站起身,滿意地笑了,好像在說,夏糧該是有好收成了吧!隨后,毛澤東極目遠眺,盡情地欣賞這婺江春色。
毛澤東在田埂間待了好一會兒,才在身邊人的催促下,余興未盡地上了車,準備前往雙龍水電站。
路上,主席問起雙龍地名的由來。李學智解釋說:“傳說在遠古時代,這一帶遇到大旱,莊稼顆粒無收,人們四處逃荒,生活非常凄慘。玉皇大帝知道后下旨海龍王,派兩條龍到人間降水,造福人民。這兩條龍噴水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雙龍水庫。”
毛澤東聽后笑了,說:“很美的傳說。”
此時,他專注地看著窗外,不時提問。車經過一排部隊營房,他問道:“這是哪個部隊?與地方的關系怎么樣?”
李學智回答說,這是十二軍一個炮兵連的營房,營房是部隊自己建造的。部隊與地方的關系很好,部隊干部常常帶頭參加勞動,幫助地方修建了金蘭湯水庫,還參加了夏收夏種。接著,李學智指著車前的公路說:“我們開車的這條羅店到雙龍洞的公路就是部隊幫助修建的。現在農民上山打柴、下山進城方便多了,群眾非常感激,就把這條公路取名“八一英雄路。”
毛澤東聽后高興地表示,自己回來想看看部隊。
車子沿著“八一英雄路”蜿蜒向上,不久,雙龍水庫躍入眼簾:水面清澈,波光閃耀,岸上綠樹成行。
李學智告訴毛澤東,這個水庫是一九五五年農業合作化高潮時,干部和群眾一起勞動興建的。水庫上面就是雙龍水電站,利用雙龍洞流下的水可以建起八個梯級電站,叫“一壟八站”。
毛澤東聽后指點著水庫,笑著說:“這種水庫既可以灌溉,又可以發電,也可以養魚,還是游泳的好地方。”他稱贊,浙江水力資源豐富,搞水電大有前途!
轉眼間,雙龍水電站到了。水電站坐落在雙龍洞風景區,離金華市區僅十多公里。一九五八年五月動工興建,一九五九年九月三十日國慶十周年前夕正式發電。全部工程包括蓄水量四十五萬立方米的雙龍水庫,四千多米長的盤山渠道,一百四十八米的穿山隧洞,一百九十六米落差的壓力水管,五百一十二千瓦裝機容量的發電機組。這些項目都是靠群眾自力更生,土法上馬,突擊完成的。
在廠房里的發電機旁,毛澤東詳細地觀看每個部件,他好奇地問道:“這發電機是你們自己造的嗎?”
李學智立刻回答說:“是上海造的,我們也能造小型發電機。”
“水輪機也是你們自己造的嗎?”毛澤東又問。
“是的,這是我們自己制造的第一臺七百五十千瓦水輪機。”
毛澤東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后,他俯身查看了勵磁機的運行情況,詢問值班工人,配電盤是不是你們自己制造的?
工人給出了肯定的回答,表示都是自己找材料做的,儀表也是自己改制的。
“很好,很好。”毛澤東聽完工人的回答很是高興。
出了廠房,毛澤東又查看了尾水渠,接著走到高壓輸水管旁,問這是什么?
李學智介紹說:“這是高壓水管,有四百零七米長,落差一百九十六米,開始用的是松木管,但壓力太大,下部向外滲水,現在把一部分換成了鋼管,很成功。”他見毛澤東抬頭仰望高聳的高壓輸水管,又繼續補充說:“這里的水源有兩股,一股是雙龍的水,一股是九龍的水,兩股水由盤水渠道和穿山隧洞匯合,進入高壓輸水管沖出水輪機發電。”
“一個雙龍,一個九龍,合起來是十一條龍治水哩!”毛澤東風趣而形象的話,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這時,毛澤東轉過身來,指著一棟房屋問:“那是辦公室嗎?”
水電站的工作人員回答:“是工人宿舍。”
“走,看看去。”毛澤東說罷信步走去。
宿舍里空無一人,工人們都上班了。毛澤東走進宿舍,坐在木板床邊,摸摸被子暖和不暖和,拉開電燈開關,看看燈光亮度,還隨手拿起桌上的《金華日報》翻了翻。
出了宿舍,毛澤東走到沿山的公路邊,眺望著電站周圍的山水。工地上種了麥子蠶豆,遠遠望去,滿山郁郁蔥蔥,青綠一片。他問跟隨視察的江西省委書記楊尚奎:“你們江西的小麥產量有多少?”
楊尚奎回答:“一般畝產一百斤。”
“金華的產量是多少?”毛澤東轉身問李學智。
“好的有二三百斤,差的一畝也有一百七八十斤。”
毛澤東又問楊尚奎:“你們江西為什么不能做到呢?”他認真地說:“要重視抓農業生產,要多種些麥子。”
毛澤東來到炮兵連:不要欺負人少的噢!
夕陽西下,毛澤東與電站職工揮手告別。在返回金華的途中,他在炮兵連停留了一下。
在欣喜的戰士們的簇擁下,毛澤東走進營房。在走廊上,他從墻上的信袋中抽出一封還未寄出的信,贊揚地說:“這字寫得很好嘛!”
在戰士宿舍,他數數床鋪,關心地說:“你們是兩層鋪,上面睡的人晚上睡覺不小心掉下來怎么辦?”說完他還伸手按了按鋪上的棉墊和被子,問戰士,晚上睡覺暖和不暖和?
“很暖和!”戰士回答。
“很好。”毛澤東隨便地坐在鋪位上,掏出香煙,遞給身邊的戰士:“抽支煙吧。”
“不抽煙,主席自己抽吧。”戰士推辭說。
“你們不抽,那我只好自己抽了。”毛澤東邊說邊點起煙,與戰士們親切地交談了起來。他問長問短,十分關心戰士們的日常生活。
毛澤東問一個戰士:“你們的津貼費有節余嗎?”
“有節余。”戰士回答。
“寄回家嗎?”毛澤東又問。
一個戰士說:“家里需要就寄回家,不需要就存進銀行。”
毛澤東贊賞地說:“好,節省給家里好。”
隨后,他又看著戰士身上的衣服,問道:“公家發的鞋襪夠穿嗎?”
“夠穿。夠穿。”戰士們連聲回答。
毛澤東站起身,摸摸戰士的棉襖說:“你們穿得好厚啊!你們現在穿得這樣好,我過去也當過兵,那時,我們吃得比你們差,穿的是草鞋。”他話頭一轉,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要艱苦樸素啊!”
隨后,毛澤東又一一詢問了戰士們的籍貫,笑著說:“你們這個省人多,他那個省人少,不要欺負人少的噢!”
戰士們高聲說:“我們一定團結!”
走出營房,毛澤東環視著這些年輕的戰士,不斷地向他們揮手告別:“再見,再見!”
戰士們則以熱烈的掌聲送別偉大領袖毛主席。汽車已經駛遠了,但他們還站在營房門口,久久不愿散去。
毛澤東接見“白牡丹”扮演者:我請你跳個舞,好嗎?
毛澤東專列離開金華到達杭州后,十八日深夜,毛澤東接見了尼泊爾王國首相,然后興致勃勃地趕去杭州飯店欣賞婺劇《牡丹對課》。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曾這樣稱贊婺劇:“京劇的前身是徽劇,京劇要尋找自己的祖宗,看來還要到婺劇中去找。”
《牡丹對課》說的是神仙呂洞賓的故事。一次,呂洞賓聽說藥店老板的女兒白牡丹年輕貌美,便假扮凡人來到人間。在藥店里,他胡謅藥名,百般刁難,弄得老板一籌莫展。白牡丹挺身而出,妙語連珠,說得呂洞賓無言以對,只好認輸。
這出戲由浙江婺劇團的演員們演出,他們正在參加第一次“全省青年演員現場會”。這天凌晨,他們接到通知:立即去杭州參加重要演出。演出開始前,演員們知道他們是為中央領導演出,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也來了!
婺劇名演員鄭蘭香飾演白牡丹,張荷扮演呂洞賓,他們配合默契,演唱流暢自如,不斷贏得臺下的大聲喝彩。毛澤東聚精會神地看著,輕松愉快地笑著,起勁地鼓掌。
戲演完了,毛澤東興猶未盡,他還要見見這些演技精湛的演員們。
鄭蘭香和其他幾位演員被請上三樓。寬敞的大廳里燈光柔和,毛澤東坐在藤椅上,開心地微笑著。鄭蘭香又激動又緊張,呆愣在那里。身邊有人介紹說:“這就是演白牡丹的鄭蘭香。”
鄭蘭香這才如夢初醒,她快步走上前。
毛澤東站起身,握住鄭蘭香的手,風趣地說:“你,今天勝利了,祝賀你啊!”他又轉身對身邊的張荷說:“你,今天吃敗仗了。”
大家輕松地笑了。演員們都興奮得不知如何是好。半天,鄭蘭香才謙虛地說:“演得不好,請主席指正。”
大家閑聊了一會兒,突然音樂響了起來,是舞曲。
毛澤東隨即伸岀手,說:“白牡丹,我請你跳個舞,好嗎?”
鄭蘭香高興地答道:“好啊!”
毛澤東身材高大,鄭蘭香只及他胸部高,顯得更加嬌小。毛澤東的舞步很慢,很舒緩,就像在悠閑地散步。他邊跳邊同鄭蘭香交談,詳細地問她是哪里人,什么時候開始學戲,老師是誰,還演出過什么戲?
鄭蘭香一一回答:自己是溫州人,1955年考入浙江婺劇團,拜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周越先、徐汝英為師學藝,1960年又拜昆曲演員姚傳薌為師。
一曲舞畢,毛澤東拉著鄭蘭香的手坐回藤椅,大家也圍了上來。夜已經很深了,但大家都毫無倦意,因為實在珍惜和毛主席在一起這難得的機會。
毛澤東也笑逐顏開,又提起了剛才看過的戲,他說:“我看過全國不少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戲,其實七戲、八戲都不止了,但格調都很低下。你們這出戲改得好,有新意,改成了斗智,反映了老不如小、神仙斗不過凡人的思想,讓老想占便宜的人得不到便宜。”
說完,毛澤東站起身,仰起頭,一字一頓地說:“這就是人定勝天的主題!”
而后,毛澤東又轉了話題,他說起了歷史:“你們知道嗎?歷史上確有呂洞賓這個人,家住山西,是個屢試不第的秀才,為人刁鉆,仗著自己有點才學,瞧不起人,常常以小聰明作弄老百姓……”
毛澤東輕松的話題逗得大家不時哄堂大笑,原先拘謹的氣氛一掃而光。
聊了許久,舞池的音樂聲又起。這一次,毛澤東拉著飾演童兒的演員的手,說:“小頑皮,我們來跳一個。”
歡快的樂曲一首接著一首,大家都沉浸在無盡的快樂之中。
丁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