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國是糖尿病大國,中國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超過11%,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血糖升高帶來的各種并發癥,是影響健康和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高血糖對于身體健康的影響,除了可能帶來的大血管并發癥——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外,糖尿病
我國是糖尿病大國,中國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超過11%,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血糖升高帶來的各種并發癥,是影響健康和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高血糖對于身體健康的影響,除了可能帶來的大血管并發癥——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外,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是糖尿病人值得警惕的慢性并發癥。
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大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國外一項持續25年的隊列研究中,通過臨床診斷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為45%,而如果用更敏感的神經傳導測定法診斷時,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則升高到60%到75%。而我國的一項關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多中心研究發現,我國糖尿病患者發生神經病變的患病率53%。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如何發生的?都有哪些癥狀?
關于高血糖影響神經系統健康,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理,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認為主要與高血糖,脂質代謝紊亂以及胰島素信號通路異常所導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有關。
胰島素信號通路異常導致神經營養信號缺失,從而抑制神經軸突生殖,加速細胞凋亡,糖尿病導致的微循環障礙,會引起缺氧,從而造成神經元等細胞的損傷。最終導致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發生不可逆性損傷,促使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
千萬不要認為糖尿病多年后才會引起神經病變的并發癥,臨床實踐發現,糖尿病神經病變,可以在糖尿病發病的前期就發生,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應當在確診糖尿病后,每年都應該接受一次神經病變的篩查。
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癥狀呢?通常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對稱性多發性感覺神經病變,最開始影響下肢遠端,隨著疾病的進展,逐漸向上發展,形成典型的襪套樣和手套樣感覺,而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多數都會伴有各種各樣的疼痛感,常見的為灼痛、電擊樣疼痛、銳痛,也可能是酸痛,瘙癢,冷痛和誘發性疼痛,糖尿病神經病變若影響到大神經,則可能會導致麻木,位置感覺異常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還有約一半左右的神經病變是無癥狀的,如果未及時識別,會增大患者出現糖尿病足的風險,無癥狀者通常可以通過定期檢查或神經電生理檢查做出診斷。除此之外,糖尿病還可能導致自主神經病變,累積胃腸道,泌尿生殖系統等方面,還可能出現泌汗功能障礙,無癥狀低血糖,瞳孔功能異常等等,同樣也值得特別注意。
如何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想要減少神經病變的發生風險,積極控制血糖,當然是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基礎和重點。對于控制血糖,有兩點值得特別注意——
首先是要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在發現血糖升高之初,甚至是還沒有發展為確診的糖尿病時,就對血糖進行積極的控制調理,不論是對于減少糖尿病發病風險,還是糖尿病神經病變風險,都有明確的獲益,而如果糖尿病問題很久了都不知道,甚至是病情較嚴重,同時還存在多種共病(如血脂異常,高血壓等)的患者,再去強化血糖控制對于預防神經病變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另一點在盡早的同時,在保證身體耐受和盡量控制低血糖風險的前提下,應該盡量嚴格的控制血糖,相關大型臨床研究發現,在糖尿病初期進行強化血糖控制,能夠大大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包括神經病變的發生幾率。因此,如果能夠在糖尿病初期,做到長期平穩的控制血糖水平嚴格達標,也是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要方面。
除此之外,生活調理,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是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合理飲食,積極加強運動鍛煉,本來就是加強血糖控制的生活調理方式,而這兩個方面如果做好了,同樣也有助于促進神經纖維的再生,有助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防治。除此之外,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吸煙,高血壓等都與神經病變的發生有一定關聯性,因此,積極控制血脂血壓,戒煙,控制體重等,也是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專家共識給出5類藥物
對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主要還是針對神經病變的病因進行了的相關治療,除了控制血糖的降糖藥以外,在我國新發布的《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治專家共識》(2021年版)中,介紹了5類針對不同病因和發病機制的治療藥物,簡單為大家匯總分享一下。
1、營養神經藥物
大家耳熟能詳的甲鈷胺,就屬于此類藥物。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的活性代謝產物,用藥后更容易進入神經細胞內。甲鈷胺能夠促進神經元內核和蛋白質的合成,對于髓鞘形成和軸突再生都有明確的促進作用,能夠修復損傷的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在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臨床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臨床上甲鈷胺有注射和口服兩種劑型,可以結合情況使用。
2、抗氧化應激藥物
α-硫辛酸是常見的藥物類型。硫辛酸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夠抑制脂質氧化,增加相關血管的血流量從而增強神經營養,還能提高神經鈉鉀ATP酶的活性,也具有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的作用。對于改善神經病變癥狀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樣也有口服和注射兩種劑型。
3、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藥物
代表藥物是依帕司他,作為一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能夠抑制多元醇通路異常,改善代謝紊亂,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觀癥狀和神經傳導速度。依帕司他單藥長期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癥狀,并延緩病程進展,尤其是對于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變輕微的患者。依帕司他還適合與硫辛酸、甲鈷胺等藥物聯合應用,均優于單藥治療。
4、改善微循環的藥物
前列地爾等前列腺素類似物藥物就屬于此類。這類藥物能夠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磷酸腺苷含量,舒張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從而達到營養神經系統,改善神經病變癥狀的作用。除了前列地爾以外,能夠口服的貝前列腺素鈉,以及前列腺素E1脂微球載體制劑等,都屬于此類藥物。
除了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類似物類藥物,改善微循環的藥物還包括己酮可可堿,胰激肽原酶、巴曲酶等藥物,就不一一贅述了。
5、改善細胞能量代謝藥物
乙酰左卡尼汀屬于此類藥物。這個藥物由肉堿乙酰轉移酶催化生成,可促進細胞能量合成,能夠刺激腦內有氧代謝,減輕細胞氧化應激損傷,減輕細胞興奮毒性作用,通過減少突觸的谷氨酸濃度,起到減輕痛覺過敏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疼痛,還可改善神經纖維再生和振動知覺,該藥屬于口服藥物,安全性好,不良反應較少。
丁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