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全新一代的思域正式在海外發布了,不少車迷認為這一代的思域已經不是正統的思域了,而相信真正了解本田的車迷們,一定對本田的TYPER車系不會陌生。TYPER自誕生之日開始,便被冠上了各種高大上的標簽,素有“本田性能圖騰”之稱。一直以來,都
近日,全新一代的思域正式在海外發布了,不少車迷認為這一代的思域已經不是正統的思域了,而相信真正了解本田的車迷們,一定對本田的TYPE R車系不會陌生。TYPE R自誕生之日開始,便被冠上了各種高大上的標簽,素有“本田性能圖騰”之稱。一直以來,都是最讓本田車迷沸騰的精神指標。TYPE R系列能帶來速度與興奮,來刺激駕駛者并增強駕駛者的駕駛感受。帶著這樣的初衷,本田將濃縮了頂尖技術和融入了賽車基因的發動機放置在了每一輛標有TYPE R的車上,而這些發動機,被我們稱之為“紅頭機”。今天我就帶著大家看一看歷代思域TYPE R吧。
一、思域 TYPE-R EK9
其實思域 TYPE R EK9 并不是本田第一款TYPE R,在它之前還有兩款TYPE R 車型,分別是NSX 以及代號DC2 的Integra 。正是因為思域更親民的定位才讓更多的人接觸到TYPE R車型 。在1997年推出的EK9 TYPE R共有三種車型,分別為:前期車型、改款車型、RX車型。EK9的產量算是相當稀少,總數只有16000多輛,而且全數都只在日本市場銷售,是最正宗的JDM 車型!這也是為什么正版EK9價格會被炒到十分高的原因。
事實上,EK9的外觀設計并不是我喜歡的,比起五代思域的SiR II(EG6)版本,我則更傾向后者(EG6)。緊致有型的設計使得EG6的戰斗氣息更濃烈,而有些呆萌的EK9好像和性能少了幾分聯系。
EK9的內飾設計,有著90年代日系性能車典型的特征,紅黑經典的運動配色充滿駕駛欲望,以至于在第五代TYPE R車型上我們也能找到相似的設計風格。Recaro的賽車座椅從第一代TYPE R至今從未缺席過,包裹性更強、質量更輕的特性可以讓車手在過彎時更好的壓榨這臺車的性能。EK9儀表盤顯示的信息依次是轉速表、時速表和油量/水溫表,從10000轉速表的表底顯示不難發現,這臺發動機是本田慣用的高轉速發動機。
EK9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引擎室里的那顆“紅頭”一代名機B16B。這具1.6L VTEC 自然進氣引擎其實進行了不少改進,發動機工程師對B16B每一個部件進行了重新設定,像是調整引擎輪軸角度、擴大引擎氣門角度、強化曲軸底座以及換上低摩擦率活塞等等。這也讓這具紅頭引擎能夠壓榨出高達185Ps的最大馬力,峰值扭力則達到160 N·m,以一具自吸1.6L的發動機來說是真的瘋狂!傳動系統則是采用了五速手排搭配提升抓地力的Helical LSD,并使用了Double Cone Synchro來提升換檔效率。底盤方面,EK9采用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懸架結構,將思域的運動基因進一步放大。其實除了這臺迷人的B16B型發動機,EK9的底盤也是它值錢的原因,雖然EK9是基于普通版Civic EK4的底盤打造,但本田在EK9 的底盤上使用了“焊縫車架底盤”技術來加固底盤強度,比起普通EK4 它的底盤可是強很多。
這樣的輸出功率在當下看來是相當普通,尤其是渦輪當道的今天,160 N·m的扭力更是低得可憐。但當時對于車重只有一噸出頭的自吸車來說,這樣的輸出真的十分強大,而且攻彎才是EK9最大的魅力,這也是許多本田黨在20年后的今天依舊如此迷戀它的原因。
二、思域 TYPE-R EP3
第二代思域TYPE R,誕生于2001年,代號EP3。與上一代的EK9相同,也是一款三門掀背車型,但EP3與EK9的最大差別就是“英國制造”,因為當時日本國內的兩廂車市場急速萎縮,以致思域車系轉以三廂車為主,兩廂的EP3在英國工廠生產,再以進口的方式返銷回日本。
思域TYPE R性能車家族通常顏值都不低,唯獨第七代產品EP3,這個“板鍬“車頭配上”斗雞眼“車燈,實在算不上好看。雖說本田沒賦予EP3俊俏的臉龐,不過它卻是第一代搭載本田大名鼎鼎的紅頭K20系列引擎的性能車。
雖然TYPE R EP3的內飾延續自基本款“以人為本”的那套,但比起當初EK9的設計,本田工程師還是做了不少改進,譬如安置在中控臺的那根6速排擋,它的形狀、行程、操作荷重等均經過本田精心的調教和設置,而且排擋桿離方向盤的距離也非常近,在激烈駕駛時能更流暢快速地完成換擋動作。同樣思域TYPE R EP3獨有的后側窗玻璃和尾門玻璃以及紅色地毯、原版Recaro賽車座椅、Momo方向盤取代了普通的本田原廠部件,同樣使整車的運動氣息十足。
動力方面,EP3上所搭載的是誕生于2001年第一代K20A 2.0L i-VTEC自然吸氣發動機,在8000轉時可以達到200Ps,以及7000轉時205 N·m的峰值扭矩。相對于本田Integra TYPE R的設定,思域TYPE R的不同點在于,除了要在賽道上有足夠的趣味,還要重視在山路的表現。為此,跟DC5同款的K20A也經過了調教,雖然最大輸出被調低至200ps(歐版車型為200Ps,日版車型則為215Ps),但相比本田Integra TYPE R系列卻有著更強的實用性。更何況,一直踩到8400轉的爽快感,在當時也無出其右了。此外本田還針對日規版本的車型調整了懸架,讓它更緊致,以提升整車的響應性。
雖然這是本田在歐洲第一次推出TYPE R,但EP3強悍的性能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車迷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影響。
三、思域TYPE-R FN2
第三代思域TYPE R于2006年在巴黎登場,而且是首次分成了掀背版的FN2和一般房車版的FD2。FD2 是由我們最熟悉的亞洲版思域改款而來,而FN2則是以歐洲版掀背版思域為基礎改進而成的。
FN2 曾被外界公認為“最垃圾的本田思域TYPE R”:飽受詬病的低趴和操控是永恒的話題。好在外觀給它加分不少,但也免不了爭議。比起FD2帥氣的外觀造型設計,FN2歐規思域 TYPE R則顯得更具未來感,車尾同樣比照車頭,采用了相當動感且別致的外觀造型,位于左右二側的三角型排氣尾管,也是FN2招牌的設計。
來到車內,從EP3這一代就開始采用的雙層式中控界面,在FN2上則更完整的規劃了起來。上層時速、下層轉速的兩層式儀表的設計,在當時也算是相當先進且新穎的設計,即便是放到現在也不算過時,辨識度算是直覺且清晰。不過因為車輛問世時液晶顯示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下方的轉速表界面仍然為指針式設計。 一鍵啟動的紅色Engine Start按鍵,在FN2之后也成為歷代標準配備的指標。不過有趣的是,FN2無法全靠這個按鍵進行啟動或者熄火,必須與下方的鑰匙同步配合才有作用。此外FN2采用旋鈕型式的操作鍵,流露出了當時歐系鋼炮的專屬風格,而至于TYPE R一貫常見的紅內裝與專屬配件,在FN2上依舊完整保留呈現。
動力方面,FN2 思域TYPE R依然搭載了K20發動機,可以輸出201Ps的最大馬力。雖然看似出力與EP3世代相去不遠,但本田工程師利用加大終傳比、齒比以及5600rpm的最大扭力峰值,讓原本低中速稍嫌普通的出力增色不少。值得一提的是,FN2思域 TYPE R的底盤結構采用了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設計,與EP3世代完全不同,而是由歐規的飛度修改而來,因此,FN2與歐規的本田飛度共享了一些設計元素,包括座下油箱和扭力梁后懸。
視頻加載中...
著名的Top Gear支持人杰瑞米克拉克森曾經說過“如果一輛車沒有辦法使駕駛者心潮澎湃、精神亢奮,那么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代步工具”。其實汽車從發明之初就是充當著代步工具這樣一個角色在為人類服務,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汽車除了代步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駕駛樂趣,而我相信思域TYPE R車型就是其中一位。
張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