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到中年,我的審美突然回歸質樸,看到閃閃發光的東西就兩眼冒光。某天網上沖浪,看到友鄰曬出自己的手作金箔蛋糕,饞得我嘴角流下了羨慕的淚水。關鍵是,還很貴氣!當時我的財迷小腦瓜就浮起了若干疑問:金箔里真的有金子嗎?古代有“吞金自殺”的說法,金箔
人到中年,我的審美突然回歸質樸,看到閃閃發光的東西就兩眼冒光。
某天網上沖浪,看到友鄰曬出自己的手作金箔蛋糕,饞得我嘴角流下了羨慕的淚水。關鍵是,還很貴氣!
當時我的財迷小腦瓜就浮起了若干疑問:金箔里真的有金子嗎?古代有“吞金自殺”的說法,金箔真的能吃嗎?
文 | 三個料理人·王槍槍
本文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微信公眾號“博物”(ID:bowuzazhi),原文首發于2022年2月21日,原標題為《我真的不懂,現在怎么流行吃金子??》,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金箔里真的有金子!
說金箔,離不開黃金。古人很早就發現,金子這玩意,看著很剛,其實質料柔軟、延展性強,反復捶緞,就能越來越薄,直至薄如蟬翼、呵氣可起,金箔始成。
如果你是博物館愛好者,那你一定能發現金箔的蛛絲馬跡。無論是殘片,還是與器物、佛像、衣飾、建筑融為一體。在金箔的使用上,埃及人是先鋒,法老圖坦卡蒙死后戴的面具就是由金箔制成。
中國金箔制品最早出現在商代。成都金沙遺址的館藏——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就是用自然砂金鍛為金箔,再用尖硬物刻畫切割制成。器身極薄,含金量卻高達94.2%。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圖片來源:金沙遺址博物館官網
在把黃金整薄這件事上,人類算是玩明白了。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金箔,其厚度為 0.01±0.001 毫米(約 10微米),約為人類普通頭發絲直徑的八分之一。而在現代世界金箔業的中心——南京,1 克黃金可以制成 0.47 平方米的金箔,厚度僅為0.12微米。
所以你也別想著把食物上的那點金箔攢起來發家致富,那還不夠1g呢。
到底是什么神仙鍛制工藝,能讓黃金“命比紙薄”?
最早記載金箔生產技藝的文字,見于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烏金紙,竭力揮捶打成?!爆F代匠人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十二道精細的工序。我用祖傳的思維導圖手藝幫大家列了列。
作圖好累,大家都給我點開大圖看!
這十二道工序,在過去可是不小的勞動量,每一環節都要依靠工匠的苦力和經驗。感謝現代科技,讓金箔制作有了機器的加持。
比如配比階段,曾經黃金含量全憑老藝人的望聞問切,如今則有了高精度天平;“打了戲”,過去要靠兩位工匠精密配合,各自舉著幾斤重的錘子,一人為護錘,一人為推錘,輪流用力錘打,至少要三萬多錘才能將金箔打得薄、柔、輕,如今則有了打箔機代勞,大大解放了人力。
出具:工匠使用鵝毛將打制好的金箔從烏金紙中移到毛胎紙內。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切箔:工匠用竹刀將金箔切成標準尺寸。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但一些重要的工序,比如做捻子、出具、切箔,還是要依靠工匠的雙手和對力道的微妙把握,稍有不慎,金箔破裂,前功盡棄。
在金箔的制作過程中,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輔助材料,那就是烏金紙。金箔能抵住數萬次錘打而不破裂變形,耐高溫、耐沖擊的烏金紙居功至偉。
2 食物里的金箔能不能吃?
吃金子,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古埃及,黃金被認為有凈化身體和靈魂的功效。在中世紀的歐洲,黃金也以薄片或粉末的形式加在食物及飲品中,供貴族享用。
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正式將黃金列入食品添加劑范疇。從此金箔入菜,成為潮流。
那吃金箔對人體會不會有傷害呢?
對人體來說,金箔既無害處也無營養,原樣進去原樣出來。這錢花得稍微有點不值。
在日本,食金之風更甚,這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遺產。經濟極盛時期的日本人,在巧克力、糕點、糖果、冰激凌、壽司、牛排、清酒都撒上了金箔,以此彰顯自己的身價。
但在中國,金箔既不能作為食品原料,也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擬將純度為99.99%的金箔加入白酒中的征求意見稿,至今也沒有正式批準。
不過,上世紀90年代,武漢黃鶴樓酒廠就生產過一批含金箔的酒;1993 年,廣州酒家從日本進口金箔,推出了"黃金宴",其中“黃金鮑翅宴”包括三道黃金菜:黃金油泡響螺片、黃金夏果鮮帶子、金裝紅燒雞鮑翅,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賣出了3980元的高價,而每席所用金箔成本還不到四百元……
而金箔重鎮南京,也沒有放棄這股時髦。其金箔入菜的代表菜式則是“金箔鹽水鴨”,融合了南京兩大“名片”。
吃金箔、喝金箔,吃的就是視覺體驗,絲毫不打折扣的金色,完美襄助食客高調氣質,更可以讓食材擁有符合食客身份的高價。不過,且不說是為了吃刺激、吃炫耀,如果有人吃的是排毒養顏、青春永駐,那就是緣木求魚了。
3 “吞金自殺”靠不靠譜?
既然金子能吃,那古代吞金自殺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文藝作品里,吞金自殺的場景太多了?!都t樓夢》里,吞金而逝的尤二姐死后面色如生,比活著還美貌。
《紅樓夢》里,尤二姐吞金自殺。
但藝術作品總有夸張的成分,吞金自殺并不如影視劇所展現的那樣“百發百中”。
首先,黃金化學性質穩定,人體無法分解,所以吞金本身不會讓人中毒。但這里有兩點例外,古代落后的冶金技術使得金子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重金屬成分;春秋戰國以前,所謂的“金”指的并不是黃金,而是青銅、合金等其他金屬。所以也許尋死之人吞的是“金”,但最終導致死亡的卻可能是其他有毒重金屬。
其次,吞金給人造成物理傷害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否會危及生命,也要看金子本身的體積、重量、形狀。比如金子體積過大,可能堵塞氣管和腸管,造成窒息或者腸梗阻;金子表面有突起、尖刺,可能擦傷甚至刺入食道、胃腸粘膜,引起炎癥、出血、穿孔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確實可能導致死亡。
電視劇《美人心計》里的雪鳶,也是吞金自殺。
這種說法多了,現代人也有仿效古代“吞金自殺”的。有文獻記載,自1946-1949年在南京中央醫院的門診急診統計中,吞金自殺共有104例。所吞的金器多為金戒指、耳環、項鏈及首飾……
我整個一大震驚,這可都是黃金啊,戴在身上不香嗎,別吞!
延伸閱讀:
“24K金箔”真的能吃?餐飲界“貴氣”吃法不僅是智商稅還違法,山東多地嚴查
“雞塊上面還有一些金箔,這個賣相也是超過味道。”
“牛角包上面有一小片金箔,沒有味道這么做可以更好吃嗎?不,可以更貴。”
“食物上面有金箔裝飾,拍照好看。”
......
打開點評類網站,不少網友分享美食的時候都會提到一種“食材”——金箔。
近些年來,一些商家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更加高端,經常會在食物中添加金箔或者金粉,給食物“鍍金”也成為了消費的噱頭。這樣做不僅提高了食物的賣相,價格也是不菲——冰淇淋球涂上金粉售價達38元,一塊8英寸蛋糕“穿上”金箔外衣價格翻番......
即使這樣,也會吸引很多人前去嘗鮮。不少人坦言,加上金箔后,食物的賣相遠超過它的味道。
這些裝飾金箔,較為輕薄、極易破碎,所以不少消費者食用時很難將其與菜品分離,只能一起食用。
但是,生產、經營這種“含金美食”均屬違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齊魯晚報”(ID:qiluwanbao002),原文首發于2022年2月28日,標題為《“24K金箔”真的能吃?餐飲界“貴氣”吃法不僅是智商稅還違法,山東多地嚴查》,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下發《關于依法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金銀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不得采購、不得使用、不得制售含金銀箔粉的餐食;網絡交易平臺依法下架,已經進口的立即停止銷售;嚴厲打擊虛假宣傳金銀箔粉可食用的違法行為。
《通知》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格食品安全監管,“食品生產者不得采購使用金銀箔粉生產加工食品,食品銷售者不得采購銷售含金銀箔粉食品,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售賣含金銀箔粉餐食”。各級海關部門要嚴格進口食品安全監管,食品進口商不得進口含金銀箔粉食品,已經進口的,立即停止銷售。
《通知》要求,嚴格網絡交易監管,加強平臺內經營者資質審核,嚴禁平臺內經營者銷售含金銀箔粉食品。加強對“含金銀箔粉食品”“可食用金銀箔粉”的網絡交易監測,及時督促網絡交易平臺依法采取下架等處置措施。
目前,在網購平臺輸入“食用金”“金箔”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看到仍有部分商家在售賣,而不少買家對“是否可以食用”金箔并不了解。
很多金箔銷售店鋪雖然標注了“不可食用”,多數金箔銷售店鋪在“用途”中標注的是裝修材料、工藝品制作、美容、裝飾等,但仍有點綴食物的圖片出現,容易給消費者造成誤導。
需要注意的是,相關違法行為早有處罰先例。
2021年8月,上海就有一餐飲店將金箔作為食品原料,添加、使用在生產菜品“炙烤和牛壽司”中,并對外以每份人民幣48元進行銷售,被上海市場監管局處罰。
去年12月,杭州市上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一家餐廳突擊檢查。執法人員在檢查時發現,這家餐廳在炙燒和牛手卷、焦糖鵝肝、巧克力布朗尼、極牛寶盒等4種菜的表面,直接使用了裝飾金箔進行點綴。
在餐廳后廚,執法人員發現了8瓶裝飾金箔。這些金箔是去年7月購入,產品標簽上無產品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產品生產標準、生產者、生產時間、生產許可證編號等信息。店家聲稱這些金箔都是“食用金箔”,但餐廳無法提供相關證明。
執法人員認為,這家餐廳添加的“食用金箔”為三無產品,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錄》的“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及相關標準”一欄,沒有“金箔”或者“金”的信息。因此,餐廳銷售使用金箔裝飾點綴菜品的行為,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構成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的違法行為。
上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餐廳經營者作出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今年2月22日,廈門市思明區筼筜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對一家高檔西餐廳突擊檢查,在餐廳后廚發現一瓶裝有少量金色粉末的塑料瓶,其英文標識含有“gold(金)”,但在其用法中,已注明“裝飾用不可食用”。據調查,該金箔粉被用在一道“香煎鵝肝”上。
2月17日,嘉興桐鄉市場監管部門在某烘焙店發現:一個8寸高的蛋糕表面撒有金箔,在蛋糕制作間發現一個已開封使用過的標簽為“裝飾金箔”的材料瓶。監管部門以涉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對這家店立案查處。
2月18日,舟山市市監局定海區分局查處了2家烘焙店,經營者在制作裱花蛋糕時,添加了金銀箔粉。
2月20日,溫州鹿城區市監局在一家日料餐廳檢查發現,經營者在“金槍魚中腹刺身”“抹茶金箔布丁”兩道菜品中,添加金箔并銷售,其菜單、門口海報中,均有金箔菜品的信息。
近日,山東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也對生產使用金銀箔粉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專項檢查行動。
山東海陽市市場監管局“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依法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等違法行為的專項行動,堅決遏制“食金之風”。
此次行動共檢查食品生產企業6家,食品小作坊25家,食品銷售單位76家,餐飲服務單位83家,監測廣告126條次,暫未發現違法行為。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要求經營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充分認識到食用、售賣金銀箔粉的危害性,培養健康理性的觀念,自覺抵制以食品添加金銀箔粉為噱頭宣揚奢靡享樂、拜金主義等違背社會風尚的廣告宣傳。
近日,濟南市平陰縣市場監管局開展金銀箔粉食品專項檢查。 本次檢查主要針對食品生產單位進行,督導食品生產者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嚴禁采購銷售含有金銀箔粉的食品,不得制作含有金銀箔粉食品的餐食,嚴禁以金銀箔粉為噱頭進行廣告宣傳。
本次專項檢查,執法人員共出動56人次,對轄區內26家食品加工業戶進行檢查,未發現違規金銀箔粉使用情況,同時執法人員告知金銀箔粉不可作為食品添加劑用于蛋糕制作,并要求經營者嚴格遵守該規定。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在我國,金箔和黃金并未被列為食品添加劑,屬于非食品原料。消費者食用含金箔的菜品,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商家將裝飾金箔用于菜品點綴,且誤導消費者可以食用的行為,構成違法。
食品安全無小事,如發現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請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為庫叔提供10本《亞得里亞海三千年》贈予熱心讀者。塑造現代世界的,不止有地中海和巴爾干,還有亞得里亞海。一場深入亞得里亞海腹地的6國17城“文化苦旅” ,探尋失落的文明中心,發現文明新大陸。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李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