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關于網上的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組委會回應事件,目前在網上網友們是非常關注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組委會回應事件的,在這里小編也是到網上查閱了一些相關的信息, 那么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下查閱到與小學生研究癌癥獲獎組委會回應相關的信息吧
云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因憑借一個關于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引發廣泛關注。
不少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了醫學或生命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
云南昆明小學生陳某某“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研究獲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據云南網記者最新跟進,陳某某論文的推薦方、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省科協青科中心副主任許薇7月14日表示,省科協已經注意到相關情況,對此十分重視。“目前,省科協已經成立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調查。”
家長給孩子鋪路?
公示資料顯示,此事件中的課題項目部分工作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
為此,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就此事件13日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后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加之陳某某的獲獎課題內容與其父母的研究方向相近,研究都曾聲稱發現新的基因C10orf67,因此不少網友因此質疑,該項目或許存在學術造假的情況,“都是家長為了給孩子鋪路”。
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該研究與小學生能力不相符,家長這樣做,實際上是“把孩子帶偏了” 。
此外,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陳某某的母親楊翠萍是“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項目負責人,該項目依托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批準金額為55萬元。項目起止年月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
陳某某的母親楊翠萍是“C10orf67在低氧適應及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 圖
專家聲音:課題超出小學生認知水平
澎湃新聞就此事件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
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周晨燕表示,因為看不到整個評獎的過程,所以只能依據公示的信息,按照常理進行推測。
周晨燕指出,這樣的課題超出了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陳某某不是專業做相關領域研究的,在沒有相關基本知識和大量閱讀文獻的情況下,他怎么莫名其妙要去研究C10orf67這樣一個基因呢?
因此周晨燕認為,一種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這是別人的課題,別人做這一領域的研究,順便帶了他。在實驗過程中,他可能完成了一些實驗操作。但整個實驗的idea(創意、實驗設計)不一定是他的。
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則補充道,某種程度上該項目研究難度屬于一個研究生的課題水平;但從項目實施的難度來說并不是太難,當中的兩個實驗方法都是很常規的方法,只要有相關的儀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是可以被掌握的。小學生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也可以達到做這個實驗的水平,因為這種操作是有相應的操作手冊方案的。關鍵問題是小學生無法具備做這個實驗的思路。
因此他認為,針對小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要一分為二看待。一方面,以該實驗為例,就專業知識和背景來說,小學生是達不到相應水準的;但另一方面,實施操作的人可以是小學生。
這位教授強調,該實驗中肯定有學生家長影響的成分存在,但不應該否定小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這樣一種形式。“一味的說不可能小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其實是否定了小學生參與實驗研究的積極性,可能又回歸書本教條的教學道路上去了。他認為,還是應該鼓勵小學生參與科學研究。
李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