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上周的 Facebook 內部例行會議上,扎克伯格向員工們提出一個請求:不要再把我們內部對話泄露給媒體了。
泄密讓扎克伯格抓狂
泄密問題實在讓扎克伯格很煩惱,而且這事已經好多年了。Facebook 幾乎每次公司大會和高管回答的內容,當天就會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甚至是一字不差的復述。他召開內部 Town Hall 大會,是為了體現公司治理透明,給員工了解公司決策,和高管平等對話,但現在卻成為了外界了解 Facebook 內部分歧的窗口。
私自給媒體爆料放風公司內幕,這種行為對不對?很多人并不贊同這種行為。他們認為,“這些人把公司內部信息透露給媒體,給 Facebook 帶來了負面影響,損害了公司影響。而且也是違反了公司的員工守則,應該遭受處罰。”由于扎克伯格不肯處理的爭議言論,最近 Facebook 確實處于非常被動的境地,遭受著主流媒體的輪番報道和網路輿論的不斷抨擊。
但也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見。他們覺得這種泄密行為是在公司內部矯正機制出現問題時,引入外部輿論監督壓力,迫使公司采取措施糾正當前的問題。對長遠來說,這反而是有利于公司持續發展。沒有媒體報道和輿論施壓,Facebook 就可能沉迷于商業利益,而忽視社交平臺應該有的社會責任。
內幕爆料從來都是美國媒體監督的重要手段。沒有泄露內部信息的 “消息人士”,媒體就不可能撰寫出獨家內幕,公眾也不可能獲知熱點事件背后的真實情況。這方面最知名的案例莫過于水門事件的深喉。時任 FBI 副局長出于各種原因和想法持續給《華盛頓時報》內幕和指引,最終導致尼克松政府在彈劾壓力下被迫辭職。
當然,未經許可接受媒體采訪談論公司內部信息,以及私下對媒體泄露公司內部情況,這顯然是違反員工守則的。一旦被公司發現,這些員工必然會遭到處分和解雇,嚴重的還可能提起訴訟。這樣的事件在硅谷科技公司里面也并不少見。單是 2017 年,蘋果就抓到了 29 個泄密者,其中 12 人因此被捕。
蘋果威脅起訴泄密員工
說到硅谷保密文化,不可能不提蘋果。喬布斯給蘋果制定了完善的保密機制,嚴格控制著員工接觸信息的權限。員工不知道其他組的同事在做什么項目,也無法進入不同部門的辦公區域,在一些特定區域甚至進行交談。只有極少數員工,才可能把工程機帶出公司進行測試。諷刺的是,在這極少數人里就出現了 2010 年酒吧丟失 iPhone 4 工程機的重大泄密事故。
正是這種高度保密的產品文化,才保證了蘋果新品發布的神秘感。2007 年首款 iPhone 正式發布之前,甚至只有 13 人見過最后的成品,這在任何公司都是無法想象的。2010 年一位蘋果員工在發布會前一天,向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 (Steve Wozniak)提前展示了 iPad,同樣遭到了無情解雇,因為沃茲已經不在蘋果工作了。但有趣的是,那位丟失工程機的蘋果員工反而沒有丟掉工作。
喬布斯還在蘋果創建了一個監控團隊,專門負責抓內鬼。他們甚至會采取主動泄密的方式來 “釣魚”,即對有泄密嫌疑的員工進行分組,主動向不同組發送不同的產品信息,看媒體曝光什么信息就知道是哪組嫌疑人泄密。通常只需要兩三次操作,就能精準鎖定 “內鬼”。
庫克時代蘋果的新品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秘密,絕大多數產品在發布之前就已經路人皆知。不過,泄密渠道主要是蘋果越來越多的供應商。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