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C端四變量 B端三層面
2019年,全球開啟5G商用部署,華為迎來了新增長機遇。
雖然已手握近100個5G商業合同,但這家中國的通訊巨頭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全球疫情,多個國家的5G網絡建設進程受到波及;美國封殺,華為在全球5G業務發展仍然充滿變數……
不過,華為在中國的發展順風順水。例如中國三大運營商在今年初開啟了新一輪的5G設備集采,華為可謂成為了最大贏家。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2020年5G 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采項目中,華為也取得了排名第一的份額。
“最近一年來看,中國5G的發展進步很大”,楊濤表示,第一是在頻率方面,中國是基于中頻來發展5G,“我們發現全球接近90%的營運商都選擇了中頻這個發展方向。所以,中國在整個5G中頻處于非常好的開端”。
第二,在整個5G網絡建設部分,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建設了19萬個基站,預計到全年會達到50萬到60萬站之間。“這樣看來,中國在整個5G的建設規模上也是處于領跑地位”。
第三,在C端,到目前為止三家運營商發展了5000萬5G用戶,預計全年有望達到2億。
第四,在B端,目前中國有19個行業、幾千家企事業單位都在進行基于5G的創新工作,場景解決方案也愈發成熟。
楊濤稱,對于華為而言,toC的發展存在四個變量:業務、網絡體驗、商業定價和終端,“業務主要是做消費者的三大件,包括高清視頻、云游戲和VR;網絡體驗是隨著國家建站覆蓋的廣度和密度,達到更好的體驗;商業模式是指在運營商推廣過程中產生;而終端要覆蓋各種用戶細分群”。
toB的發展則通過三個層面,包括行業標準、產業鏈的成熟和法律法規方面等。
AI解決5G能耗及優化是攻克重點
“5G對于C端和B端來說,它要解決的問題差異很大,建設規則、維護規則、用戶規則都不一樣,這是一個新課題”,楊濤說,華為對toC的經驗非常豐富,但toB還有待共同解決。此外5G還面臨功耗、能耗的問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去解決能耗問題以及優化問題,也是接下來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對于運營商推出的“5G消息”,楊濤表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這個新產品。
“RCS是5G消息的前身,安全是優勢,因為運營商對每一個用戶的接入,都要做健全認證接入,所以能夠保證溯源,就是知道消息是哪里來的。這就是5G消息和OTT的消息類產品不相同的地方,也是優勢所在”。
他坦言,對于5G消息的前景,目前還無法做出預判,“期待能夠看到市場的發展,實踐中再來檢驗這個產品的前途”。
預判6G將使用毫米波段為主
楊濤稱,華為判斷從2020年到2025年,運營商在整個移動市場的投資大概會在1800億美元以上,“我們估計,90%都會來源于5G這一塊,而且比例會越來越高。我們從整個態勢來看,未來五年市場還是比較可期的”。
對于6G,目前華為已經在參與相關預研工作。
“華為對很多產品是三代理念:上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所以一般預研都會提前好長時間”,楊濤說,在6G部分,華為有一個判斷,即6G是用毫米波段為主,而且目前處于場景挖掘和技術尋找階段。
“我們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會出現一些6G方面的使用情況,目前華為也在積極地參與這方面的工作”,楊濤說道。
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