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1年,湖口草龍被列入第3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而目前國家級非遺名錄中僅有兩個草龍項目——湖口草龍和上海舞草龍。兩相比較,湖口草龍重在“編”,而上海“舞草龍”重在“舞”。所以,從手工技藝的角度講,湖口草龍屬全國之最。湖口草龍傳承人喻芳澤
2011年,湖口草龍被列入第3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而目前國家級非遺名錄中僅有兩個草龍項目——湖口草龍和上海舞草龍。兩相比較,湖口草龍重在“編”,而上?!拔璨蔟垺敝卦凇拔琛?。所以,從手工技藝的角度講,湖口草龍屬全國之最。
湖口草龍傳承人喻芳澤在傳承草龍編扎技藝
唯一的傳承人
被霧氣籠罩的湖口仍能感到一絲寒意,但當陽光穿透迷霧灑下來,鋪在地上的稻草泛起閃亮的金黃色,讓人內心涌起一種特別的溫暖。
在一間門口掛著“湖口草龍技藝傳承所”的金色銅牌的院子里,喻芳澤坐在正中間,八九根稻草在他手里上下翻飛,片刻工夫,一片栩栩如生的龍鱗成形了。接著,他抽出一根絲線,將鱗片緊緊地扎在龍骨上。放下一節編扎完成龍骨,喻芳澤抽出一支香煙,點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看著喻遠莉編扎龍頭。
“這里還得緊點,這里再密點?!庇鞣紳芍钢更c點。他現在最大的心病就是希望女兒早日學會編扎草龍這門技藝。“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放,一點一點來,指肚壓好了,不然沒有折角?!庇鞣紳蓪Σ蔟埦幹谱非缶媲缶?,女兒喻遠莉也學得非常仔細。
在距離他們不遠的庭院一角,擺放著許多已經編織完成的龍身、龍節和龍尾?,F在就差龍頭了,為了趕時間,同時也為了檢驗女兒這些年學習編扎草龍的功力,他特意將喻遠莉從縣城里叫了回來?!斑@條草龍體態算大的,有13節,長31.7米,如果將編扎草龍的稻草一字排開,有60多千米,足以從家門口排到九江了?!边@是個浩大的工程,喻芳澤算了筆賬,1 000根稻草一扎,這條草龍要用100多扎。30多年編扎經驗的喻芳澤對此早已心中有數。
喻遠莉從小對草龍耳濡目染,也“偷”學了不少編扎技藝。1986年,九江舉行民間藝術節活動的第一條草龍,就是她與父親合作完成的。但她的技藝顯得支離破碎,未能系統化。2011年,湖口草龍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喻芳澤自然成為該項目唯一一名傳承人。那時,喻芳澤就明白:必須為湖口草龍尋找一位合適的傳承人。“既然是國家需要,我就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否則我就成罪人了。”結果,選來選去,還是覺得女兒喻遠莉最合適。
“爸,你看現在合適不?”喻遠莉喜歡將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她將不好的地方展開,又重新編扎了一遍。喻芳澤默默地點點頭。
喻遠莉婚后一直住在縣城,但為了早日“出師”,她不得不在城鄉之間來回奔波。通過系統性學習,加上遺傳了父親對藝術的悟性,喻遠莉學起來進步很快,目前除了龍頭比較復雜的關鍵部位外,其他部分已難不倒她。而且她現在已是省級湖口草龍傳承人。
細活出精工
民以食為天,萬物谷當首。湖口草龍因為谷草所制,因此被稱為“真龍”。
一條湖口草龍短則數米,長則數十米,以稻草為主要材料,輔以竹木做支架,再歷經編、織、插、嵌、鑲、繞、纏、懸、掛、空、別、剔、鏤、透等十多種工藝技巧方可編制完成。喻芳澤編織的草龍體態較大,多為9-21節。他曾編制過一條長27.8米的草龍,有龍身11節,直徑0.38米,重達35千克,用稻草約83 600根。編扎完成的草龍呈現出一派莊重威嚴、古樸典雅的神韻。做工精致,形態逼真,湖口草龍近看精致,遠觀極為立體。
草龍的編扎多從龍頭開始,而龍頭又最為精巧繁復,包括龍嘴、龍牙、龍眼、龍角、龍珠。
草龍的身體部分由龍身與龍節共同組成,龍身由稻草將5只竹環編織到一起,再飾以龍鱗。
龍鱗遍布草龍全身,以一定間距有序排列;龍節每一節36環,環環相扣,中間則用細繩連接,伸縮自如;龍尾呈三角放射型,每只角尖墜上紅草絨球,游舞起來,草球晃晃悠悠,讓草龍威嚴中平添了幾分情趣。
草龍各部分編扎順序不能顛倒,對草龍各部分的稻草用量都有嚴格要求,如龍頭用草7 600根,龍身每節620根,龍鱗用草9根;一條草龍身體遍布龍鱗,總計1 790個;最長的用草近1米,最短的還不到0.1米;編扎完成后的草龍頭似駱、角似鹿、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尾似魚,形態逼真,渾然天成。
“如此下來,編扎一條完整的草龍需要8個月時間,而且這還不算前期搜集整理稻草的時間。”每年秋收時節,喻芳澤都要親自前往稻田挑選稻草,而且只要呈金黃色的糯米稻草,“糯谷草莖桿長,韌性強,還帶有淡淡的香氣,是編扎草龍的最佳材料?!本幵跋冉?,使編扎過程中不易斷裂。如此編扎出來的草龍外形金黃,工整漂亮。
正因為草龍編扎周期長,再加上前期搜集稻草,整理稻草,時間就更長。所以至今他完整編扎過的草龍不足10條。
大器晚成
“全國不止湖口有草龍,為何我們的草龍被評為國家級?因為湖口草龍精編全國第一?!庇鞣紳蔀榇祟H感自豪。
喻芳澤也算是大器晚成,而且學習草龍編織也比較晚,早年糊過紙龍、扎過布龍,直到40歲時才決定學習湖口草龍編扎。
1985年,湖口縣文化館館長董建民找到喻芳澤,讓他編扎一條具有傳統工藝性質的草龍,以便參加第二年舉辦的九江民間藝術節。由于不了解草龍的編扎工藝,喻芳澤四處打聽,經人介紹認識了擁有一手好手藝的周云開老人。
周云開老人曾于1920年至1945年間編扎過多條草龍,是遠近有名的扎龍師。但自上世紀50年代后,因草龍編織工藝復雜,且學習過程枯燥,好幾位學徒都半途而廢。久而久之,周云開老人也就心灰意冷了。當喻芳澤找上門時,他已82歲高齡,且視力大不如從前,因此拒絕了。直到喻芳澤第三次登門求教,才勉強收下這位“大”徒弟。為了更快掌握這門技藝,喻芳澤天不亮就起床,走上三里路,將師傅背到家中,在師傅的指導下從頭學起。第一天,搭建竹木支架,周云開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第二天,取來稻草開始教喻芳澤編扎,然而周云開示范不到第10根,喻芳澤就能順著編下去,這讓周云開對喻芳澤刮目相看;到了第三天,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悟性,喻芳澤已經將龍嘴上下部編織成形了。周云開這才喜笑顏開,覺得喻芳澤興許能接下傳承的擔子。就這樣周云開才正式接納了這位“高”徒,并當做傳承人來培養。
一年后,喻芳澤編扎的龍頭已經與師傅不相上下了。掌握基礎編扎技藝后,有著糊紙龍和扎布龍經驗的喻芳澤覺得草龍不夠精致,缺乏立體感,因此與師傅商量:“草龍要有鱗片、有角才逼真,更具真龍神韻。”果然,這一改進使湖口草龍觀賞性得到較大提升,成為當年九江民間藝術節的一大亮點,讓更多大眾記住了湖口草龍,并獲得專家好評。
“但改進也不是盲目的,比如為何草龍節數為單數?因為龍脊骨為單數;龍尾較短是因為長江中下游只有短尾龍;而且每段龍節需要136片龍鱗……不知道這些規矩,是要出洋相的?!庇鞣紳烧勂鸩蔟堫^頭是道。
正是喻芳澤對這門手藝的熱愛,才讓他做出了手工技藝高超獨特、精細逼真的湖口草龍。這條草龍在江西省首屆民間藝術節獲得江西省文化廳頒發的一等獎,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未來的驚喜
湖口草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一個原因,它在民間流傳時間最長,始于隋唐,盛于明清。
據史料記載,湖口草龍第一代傳承人為清光緒年間的周雍發,之后周云開,到現在的第三代傳承人喻芳澤,歷經“三代單傳”。 “傳男不傳女”的思想在農村手藝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喻芳澤的兩個兒子遠走他鄉,又找不到其它合適的年輕人來傳承這門手藝。喻芳澤深深憂慮著湖口草龍的未來,尤其是2011年,湖口草龍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他經過深思熟慮終于決定摒棄過去農村“傳男不傳女”的思想,正式培養女兒作為湖口草龍的唯一傳承人。不僅僅是傳承人,另一個地方也埋藏著深深的隱憂。湖口草龍體態較大,編扎復雜,所需時間、精力,還有稻草等成本都較大,盡管每年能得到國家文化部門和當地政府各發放的1萬元補助,但這2萬元對于喻芳澤而言,意味著他對草龍的全部投入和回報,與他的實際投入有較大差距。這也給湖口草龍的傳承帶來了一定難度。
因此,湖口縣文化部門一方面組織學者、專家搜集整理了大量有關草龍的影像及文字資料;一方面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完善群眾文化場所,組建群眾文化活動隊伍,讓湖口草龍“動”起來,“活”起來。
盡管如此,喻芳澤仍舊為湖口草龍的傳承不遺余力:“濰坊的風箏、北京的雕漆等,它們都做得不錯,重點是找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一樣能夠普及推廣?!睘榇?,他在草龍編扎技藝的基礎上成功創作了草編龍蝦、草編螃蟹、草編魚等有趣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和孩子。喻芳澤指著“躲”在墻角一只栩栩如生的草編龍蝦介紹:“一只草編龍蝦需要約40個工時,一對草編螃蟹需約24個工時。相較編扎草龍,龍蝦、螃蟹等新作耗時少,工作量小,但藝術性卻更高,編扎難度更大。雖然難是難了點,但只要有人愿意學,我就愿意教。”
“最近我與文化部門的同志正在思考做一些更小的,便于攜帶的小型旅游工藝品,讓到我們這個民間藝術之鄉的游客隨時都能看到,能買到?!毕氲胶诓蔟埖奈磥?,喻芳澤一臉興奮。
文|殷美生 劉海軍 攝影|殷美生 童艷華 王泉斌
高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