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霜降之后,沿著前幾日的腳步再游西湖,順便嘗嘗四百塊一只的叫花雞!霜降之前的西湖,荷花還有很多,蓮葉也還沒有完全發黃,綠得可人。似乎是聽懂了"留得殘荷聽雨聲",荷花雖少但卻愈發生得應景。從白堤(之前筆誤,寫成了楊公堤)慢慢走過
霜降之后,沿著前幾日的腳步再游西湖,順便嘗嘗四百塊一只的叫花雞!
霜降之前的西湖,荷花還有很多,蓮葉也還沒有完全發黃,綠得可人。
似乎是聽懂了"留得殘荷聽雨聲",荷花雖少但卻愈發生得應景。
從白堤(之前筆誤,寫成了楊公堤)慢慢走過,迎面是都是吹面不寒的風,大抵是戴了口罩的緣故。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的詩是極好的,但若沒有此美景相襯,也沒有這兩句膾炙人口的入韻首句了。
平湖秋月不只是一曲古箏,也是孤山邊上賴以成名的"杭州十景"之一。
雖然晚上我并沒有多少涉足,但"平湖秋日"這一字之差的景色也不遑多讓。
樓外樓前的客船很多,有載二三人的小舟,也有載二三十人的游船。看個人的喜好,七八十元即可入湖一游。
春江水暖鴨先知,秋日的水倒也不涼,群鴨競渡的場景在湖中屢見不鮮。
船夫搖著櫓,喝上一兩口熱茶,倒也不忘學著聲音向群鴨投食,惹得群鴨徘徊在小舟周圍,像是忠誠的近衛軍。
湖心亭三個字有些年頭了,似乎都快褪去原本的鮮紅,船家不能靠岸,只能遠遠地拍一副照片,就當來過,也確實來過。
里面偶爾可聽得人聲,約么是有人在里面看護吧。
繞湖心亭一周,可以看見"蟲二"二字的石雕。
無邊風月,盛覽于前。
游過湖心亭,再往前,就要加錢了,瞬間興致全無,船家也樂得返航。
樓外樓孤山店,人蠻多的,只能說游客占了極大多數。
畢竟本地人似乎懶得湊這秋日的熱鬧。
迎著正門進來,上二樓,這個景觀位還蠻不錯的,正對著湖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領略這無邊風月。
東坡肉完全是按照規矩來的,一人一例。
當然你想兩個人分吃,也沒什么問題。
加的蔬菜不止是為了好看,也有防膩的作用。
看肉的感覺就醬得很有味道,肥肉和瘦肉都已經軟到"化境",雖不至于入口即化,但也入口即爛,感覺非常適合小孩子和老年人,畢竟真的不需要牙齒。
皮很糯,很有彈性,唯一的問題就是皮占比真的太少了。
主要是一例的話,確實不多,一個人的量,倒是足夠了。
西湖醋魚一尾,看起來就知道料很足。
完美的一尾魚,配上濃稠的醬汁,潔白無瑕的瓷盤,挑不出什么缺點。
唯一的缺點就是我不吃醋,所以這道菜對我來說太酸爽,而且是有苦難言說不出來的酸爽。
霜降過后,露臺上的位子愈發涼爽,再配上編織的藤椅,不穿個外套是完全坐不住的。
露臺上靠近欄桿的桌子基本都是小桌,兩個人剛剛好,哪怕多一個感覺點的菜也放不下。
斜倚著欄桿,秋風蕭索從你的頸邊吹過,打兩個寒顫也不為過。
杭城的冬天快到了,似乎每一縷秋風都在你耳邊這樣嘮叨。
蟹釀橙是上次沒來得及點的。
樓外樓的蟹釀橙我是第一次吃,這也是一例。
橙子選材酸甜,但偏酸一些,這個我是理解的,這樣可以極好地趨避蟹肉的腥味。
蟹肉配上些許橙肉和橙汁,倒也酸甜可口,不過居然是熱的,這點我有些意外,我點之前一直以為是涼菜呢!
囿于價格,叫花雞也是上次沒點的(上一篇微頭條有這道菜的價格)。
但這次硬了一回,小點一只來嘗嘗。
看看四百塊一只的叫花雞和平常一百的外婆家茶香雞有什么區別。
答案當然是沒有區別,反正我吃不出太大的區別,區別主要就可能是一個是缽端上來的,一個是荷葉包著上來的。
不過論滋味的話,我覺得這只叫花雞更勝一籌。
荷葉的香味和泥土的氣息已經完全滲入叫花雞里,而且叫花雞更爛一些,撕起來比茶香雞順手多了。
味道的話,樓外樓的底蘊在這里,它的香料搭配更完美,不像別的家,可能不同的店味道就已經有差距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我又不是美食評論家,這個價格感覺我吃一次嘗嘗味道也就差不多了。
貴的東西唯一的問題就是貴,這句話是真理。
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樓外樓已經很多人了,基本全是外地的游客,在這平湖秋月,在這孤山邊,樓外樓似乎就是他們對杭州飲食的第一印象,希望是個好印象!
劉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