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來五味子的持續高價,致使全國各地商家對于它的關注度達到空前的高度,它因此也進入了明星品種的行列。自2015年五味子價格快速拉升后,高價位刺激之下,各產地的五味子種植面積有所增加。2018年大部分商家認為近兩年應是五味子的旺果期,產量會大
近年來五味子的持續高價,致使全國各地商家對于它的關注度達到空前的高度,它因此也進入了明星品種的行列。
自2015年五味子價格快速拉升后,高價位刺激之下,各產地的五味子種植面積有所增加。2018年大部分商家認為近兩年應是五味子的旺果期,產量會大幅增加,從而導致五味子價格大幅下滑。但實際情況出乎大家意料。2018年五味子產新時,由于商家恐慌心理加重,價格一路下滑,年后才恢復平穩狀態;2019年春天的霜凍又將五味子價格再次推向140元/千克,但后續需求不足,導致價格又緩慢下滑,目前價格穩定在120-130元/千克。
那么,是什么支撐五味子價格在達到歷史高位后卻遲遲沒有大幅下跌,反而在高價位持續運行了四年?
一、五味子自身特點
(1) 五味子生長周期長。五味子生長周期長達4-5年,其中育苗期1年,移栽后3-4年方可達到旺果期,前期3年需要持續投入卻基本無收入,這對于普通種植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2) 前期一次性投入高。五味子前三年的生長期投入達到10000-15000元/畝。日常管理包括施肥、除草、剪枝、采摘均需要人工操作,在人工費用日益上漲的今天,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其次,基礎設施要求較高,還需加設滴灌設備,這會對提高產量有一定幫助。據筆者考察,當地種植五味子的多為包地大戶或政府扶持項目,其次是農戶在自家庭院內或房前屋后種植。
(3) 種植技術要求高。五味子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剪枝,五味子生長需要良好的透風性,剪枝不合理、不及時的話,會造成五味子枝葉茂盛而果實稀少的現象,養分被茂密的葉子吸收,無法有效輸送給果實。而土地選擇方面,選擇葡萄地改種五味子會有助于提高產量。另外,種植五味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用農戶的話說就是“種五味子,地里永遠有干不完的活”。
(4) 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五味子最怕的是倒春寒,而東北近5年便出現3次倒春寒。五味子花苞生長期如果遭遇倒春寒,便會影響其后續的生長。今年春季五味子漲價便是受凍災引起的,不少種植戶因此損失慘重,種植五味子真的是要“靠天吃飯”。
二、種植面積與畝產量無法兼得
五味子的種植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技術過硬的老從業者,第二種是因五味子漲價而大面積種植的包地商人,第三種是農村集群種植戶。
(1)技術過硬的老從業者。由于五味子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種植面積超過40畝便很容易出現管理不到位的情況。筆者調研所有產區后發現一個現象,真正達到高產的都是50畝以下的種植戶。他們是五味子漲價后受益的種植戶,自己精心管理,對雇工的管理很嚴格,且對雇工進行一些技術指導,雇工的技術水平相對成熟,加之五味子的地塊是由葡萄地改種而來,這樣才能達到畝產3000-5000斤,收益非常可觀。
(2)包地大戶。包地大戶雖然有大量資金及政府扶持,但是無精力、人力去管理。這些種植基地的滴灌等基礎設施較完善,實際生長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種苗存活率低,生長速度普遍緩慢,周期延后,旺果期比管理到位的園區晚1-3年。而畝產量便更是慘不忍睹,筆者調研后發現,超過百畝的種植園畝產量多為100-500斤,收益率遠不如幾十畝的高產園。
(3)農村集群種植戶。這類種植地多在村落周邊和家庭庭院內。五味子的主要產量便出自這里。他們一般是看到了他人真實的收益,受到同村賺到錢的村民影響,種植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但此情況多為小家小戶種植,精心管理的一畝三分地,產量自然不差,收入抵得上外出打工,周圍村民便慢慢地加入進來。
曾經,五味子低價傷農,導致大面積的五味子植株被砍伐,供需嚴重不平衡才導致五味子達到歷史高價。但上漲過程中,不少種植戶因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大量老產區種植戶吸取經驗教訓,多保持觀望狀態。這直接導致2016-2017年五味子高價時期,老產區并未有大量種植面積的增加,反而是新發展五味子種植的地區在該階段的新增面積較大。當高價維持到2017年,種植戶才開始逐漸相信五味子好行情會持續,陸續開始種植,故五味子的種植面積與產量并未及時恢復。
綜上所述,維持五味子多年高價的主要原因還是供需關系,也就是產不足需,庫存被持續消化,故行情始終未有大幅下跌。目前五味子產新在即,已有野生鮮果搶青采摘,那么后市將如何演繹呢?歡迎大家與筆者一同討論,筆者微信同手機號:13756163966。
溫馨提示:點擊“了解更多”,查詢更多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
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