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不管是當皇子時,還是繼位登基后,在飲食方面都十分簡樸。鏡頭下我們看到的雍正帝,往往都是四菜一湯,連菜湯也要伴著米飯一起吃,而且基本上還是以素菜為主??墒俏覀儚那鍖m檔案的記載來看,雍正皇帝日常膳食并非只是“四菜一湯”,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不管是當皇子時,還是繼位登基后,在飲食方面都十分簡樸。鏡頭下我們看到的雍正帝,往往都是四菜一湯,連菜湯也要伴著米飯一起吃,而且基本上還是以素菜為主。
可是我們從清宮檔案的記載來看,雍正皇帝日常膳食并非只是“四菜一湯”,更多的時候,他的飲食用度比起康熙、乾隆二帝來一點也不遜色。尤其是雍正在正常的分例之外,還經常性地加餐。
幾份關于雍正帝珍貴的膳食檔案
雍正帝勤于政務,一生勵精圖治,常親自批閱奏折至深夜。他曾大臣說:“朕仰荷皇考詒謀之重大,夙夜祗懼,不惶寢食,天下幾務,無分巨細,務期綜理詳明……”
誠如雍正帝所言,他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在位13年取得了卓越的政績。然而,作為一個封疆專制帝王,雍正同樣也無法繞開吃喝玩樂、追逐享樂的這一歷史規律。
平日在宮中,雍正帝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并對中國上層社會傳統的玩藝,如香袋、盆景之物,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至于犬馬之愛,他更有甚之。
相關文獻記載,雍正屢次指示制作狗衣、狗籠、狗窩、套頭等物,以為玩物之飾。此外,他還在宮中喂養鷺鷥等鳥,并按每日配給肉類,以作鳥食之用。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他自己聲色犬馬的貪欲而購置與喂養的,且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
關于雍正帝膳食,中國歷史檔案館中現存有很多珍貴的資料,可以清楚地窺見當時雍正帝與皇室成員的飲食情況。這些資料主要來源于《進膳底》與《大建進膳底》。
以雍正四年十月為例,史料中記載了雍正帝具體的膳食用度:
“十月初一日,萬歲、皇后,妃分例以外添:五十斤豬一口半、豬肉五十七斤、小豬六口、鵝八只、鴨五只、雞三十六只、筍雞二十只;賞怡親王飯桌添:豬肉十二斤、鴨二十七只、雞二十八只、文蹄十八個?!?/p>
“十月初九日,萬歲分例以外,添:豬肉十一斤八兩、鴨四只、雞四只;賞翰林吳世玉飯食添:豬肉二斤十二兩、雞一只;阿哥等往海子里去,添五十斤豬半口、豬肉二斤;跟隨太監三十三名,添:豬肉十六斤八兩;小狗兩條,常添牛肉十兩?!?/p>
十月的每一天都有詳細的膳食記錄,從初一到三十日為止,宮中用度共計:五十斤豬二百五十二口,豬肉五千四百八十六斤四兩、小豬一百九十七口半、鵝二十九只、鴨七百七十八只、雞二千三百九十七只、筍雞五百二十七只、牛肉四千四百八十三斤十二兩、文蹄三十二個。
以上這些都還是雞鴨魚肉一類的,不包含各種蔬菜、水果、牛奶、餑餑等。可見雍正時期宮中的花銷非常大,和乾隆中期相比,數字相差并不大。要知道,不管是后妃還是皇子人數,雍正都不及乾隆多。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萬歲分例”,是指皇帝每日的固定膳食供應,這個數字從康熙到嘉慶為止,變化不大,一般每餐都在六十至七十個菜不等。因此可以肯定,雍正每餐絕對不會是四菜一湯。
雍正勤政但并不節儉
如果從歷代帝王的飲食標準來看,雍正說什么也算不上奢靡,很多研究清史的學者都認為,雍正的私人用度是超過康熙的。但雍正帝自己總是喜歡標榜節儉。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曾諭百官:“國家欲安黎庶,莫先厚風俗;厚風俗,莫要于崇節儉。《周禮》一書,上下有等,財用有度,所以防僭越,禁奢侈也。”
雍正在這里提出了安民、易風俗、崇節儉、防僭越幾者間的關系,他認為崇尚節儉,才能使官民各守本分,尊重名器,因為社會穩定。同樣還在這一年,雍正又諭各省鹽政官員,指責鹽商過于奢靡“衣服屋宇,窮極奢華,飲食器具,備求精細,宴會嬉游,殆無虛日,金錢珠貝,視為泥沙”。
但是雍正實際上說一套做一套,一邊是苦口婆心勸臣民們節儉,而自己及皇室成員的寄生性消費支出卻是在與日俱增。本來按照皇帝、后妃、皇子們的“分例”,皇室的飲食已經十分奢侈了,但雍正幾乎每日還要在“分例”之外進行增添。
其實,清代皇室的用度一直居高不下,道光帝在位三十年,視勤儉為第一要務,然而內務府的開銷不見實質性地削減。就像《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一樣,清宮這種消費無度的觀念以及不可逾越的封建等級,恰好是封建社會末世的一個縮影。
張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