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眾議院發表國情咨文演講時,大炒對華“競爭”,聲稱美國正在反擊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話里話外,都透露出美國要與中國“脫鉤斷鏈”的企圖,但這種強行割裂與中國經濟聯系的做法,無疑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在2月25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專訪中表示,中美不能“離婚”,必須共存,這關乎到75萬美國家庭的吃飯問題。不過,美國還是低估中國了,3月11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發文認為,若中美“脫鉤”,美國至少有200萬人失業,伯恩斯口中的數據遠遠低于實際,忽略了中美貿易帶來的間接就業。
由此可見,“脫鉤”將會對美國經濟社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但美國仍要一意孤行,對此,伯恩斯也挑明了緣由,美國“不想生活在中國人主導的世界中”,所以美國不會允許中國超過美國,但因為中美經濟已經深度交融,美國又不得不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系。從這也可以看出,美國高層緩和對華關系,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被打到了痛處,不得已接觸中國。
美國人發現,來硬的根本行不通,中美關系“硬著陸”,對美國也沒有半點好處,所以手段也呈軟化的方向發展。拜登政府頻頻派出高級官員來華訪問,希望“穩住”中國,如美商務部長雷蒙多來華,就是為了修補美國造成的裂痕,不至于讓中美關系在“競爭”中破裂。
手段在變,但美國遏制中國的野心,可半點都沒退化,但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對于全球爭霸不感興趣,美國的“擔憂”完全是多余的,中國發展利于全球,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擴大,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積極意義。美國大搞陣營對抗,鼓吹“中國威脅論”,這種強行樹敵的做法,實在是無聊至極。
中國根本都不予以理睬,美國還要強行往上靠,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在“脫鉤”讓中美關系陷入緊張之際,罪魁禍首的美國卻氣急敗壞,發出了“中國必須與美國溝通”的言論。去年4月的G7外長會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是以這種寧靜的口吻喊話中方的,但美國沒有資格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中國講話,美國人干了那么多齷齪事,還想要好處占盡,但中國可不會慣著,世界并不是由美國說了算,多極化是歷史大勢。
尤其是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翹楚,中國在世界東方越站越穩,諸多研究機構都有這么一個共識,中國經濟有望在1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去年年底,英國著名智庫“經濟商業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年度經濟預測報告,在夾帶私貨的情況下,還指出中國經濟在2037年超越美國,即便西方動用了再多資源,都還是無法阻撓中國經濟的進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便表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貢獻了全球增長量的三分之一。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世界第二,這些實打實的數據,不是美國想回避就回避得了的。
經濟的增長也帶動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全球的地位越發顯著,許多問題,沒有中國的參與,是解決不了的。就比如氣候問題,眾所周知,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正逐漸加速,一旦溫度上升到超過臨界點,那么全球的生態系統將面臨巨大災難,屆時,雨林消失、冰川融化、物種滅絕,都會成為常態。這些生態工具的消失,都將打亂地球的自我調節系統,導致氣溫不可逆轉、自我強化地持續上升,直至數百萬年后下一個地質時期到來。這個周期,地球等得起,但人類文明可沒這么多周旋的空間,不及時治理氣候問題,那么人類在地球的日子,也就進入倒計時了。
而中國是關鍵一環,作為全球最大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國家,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了14.5億千瓦,發電總量占全國總裝機的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已超過同期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顯然,這不僅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促進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去年中美特使的會面,就開了個好頭,表明中美對這個問題是很重視的,中美發表的《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支持二十國集團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3倍,要充分加快兩國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氣發電替代。
美國嘴上半句不離“脫鉤”,可真要做起事來,都繞不開中國,逃避是沒有用的,拜登政府應該放下偏見,直面中國,主動了解中國歷史,給予中國更多尊重。中國有多達14億的人口,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年輕的美國,如果展現出求知欲,那么就需要靜下心來,畢竟,中國的歷史,不是一步到位就能了解完的。
漢唐盛世、宋元風華,歷朝歷代的發展成就,會讓美國對中國有更深的認知,有助于美國消除傲慢情緒。美國只是先進一時,而中國,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幾乎都是最先進的存在,美國無時無刻都在想如何挑戰中國,但中國的底蘊,絕非年輕的美國能比。
中國無意與美國為敵,中國的發展,只是為了讓本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日子,如果美國一直追著中國不放,那么也別想有好的下場。
國關大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