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2日晚,河南鶴壁浚縣新鎮橋東一公里衛河北岸,洪水沖毀岸堤。23日,中國安能救援攜重型工程救援裝備火速趕赴現場處置 供圖/中國安能
群眾轉移供圖/中國安能
裝滿石土的卡車填堵衛河鶴壁段決口(網絡視頻截圖)
昨日上午11時,5臺龍吸水在京廣路南隧道“馬力全開” 供圖/中國安能
軌枕懸空,列車隨時有傾覆危險
救援人員為旅客發放食品等物資
楊俊魁在京廣北路隧道附近往返救人(網絡視頻截圖)
據河南省應急管理廳提供的消息,截至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稿時,河南強降雨已造成56人遇難、5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39億元,全面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備受社會關注的京廣路隧道救援清理仍在繼續,已確認有人員遇難,具體人數還在核實中。
目前災后重建工作正在推進。河南省防指已要求鄭州市和省直駐鄭單位全員動員,深入街道、社區,全力以赴投入搶險救援和災后恢復;限期排除城區積水,恢復供電、供水、通信和交通;采取強有力措施,保障物資供應和食品安全;加強疫情防控和衛生消殺,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發布
河南757.9萬人受災
連日來,河南遭遇強降雨。目前災后復工復產工作正在推進。據河南省應急管理廳提供的消息,截至昨天19時許,河南強降雨已造成56人遇難、5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39億元,全面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16日以來,河南遭遇強降雨,目前已造成全省133個縣(市、區)1306個鄉鎮757.9萬人受災,因災遇難56人、失蹤5人,全省已緊急避險轉移585193人,緊急轉移安置919519人,需緊急生活救助20803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76.6千公頃,成災面積168.2千公頃,絕收面積25千公頃,倒塌房屋3830戶9943間,嚴重損壞房屋7071戶21879間,一般損壞房屋23406戶62233間,直接經濟損失139.83億元,其中房屋及居民家庭財產損失40.25億元。農林牧漁業損失41.16億元,工礦商貿業損失11.04億元,基礎設施損失36.4億元,公共服務損失10.52億元,其他損失4494.5萬元。
此次暴雨中被淹沒的鄭州京廣路隧道備受關注,上百輛汽車橫七豎八地堆在該隧道南出口,目前救援隊正對該隧道進行抽排水,但隧道內仍有大量積水,已確認有人員遇難,具體人數還在核實中。
此外,因連日暴雨鄭州滎陽市個別鄉鎮受災嚴重,目前仍有群眾失聯,具體數字不詳。
昨天下午,河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防汛救援及災后重建情況。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李長訓介紹,河南省防指先后啟動防汛應急Ⅱ級和Ⅰ級響應,加強會商研判和調度指導,協調解放軍、武警部隊1.7萬余人,消防指戰員1.8萬余人,專業救援隊伍1.5萬余人,社會救援力量24.5萬余人投入搶險救災。文/本報記者 李鐵柱
現場
滔滔河水中 搭建應急動力舟橋
目擊地點:新鄉清水河村
新鄉市牧野大橋及新鄉市鳳泉區,衛河兩岸大面積村莊、社區、農田、道路被洪水淹沒,水深處達兩米以上。鳳泉區下轄村莊大量房屋被洪水淹沒,水深處一層建筑幾乎沒頂。所到村莊的村民大部分已疏散轉移至附近救助點。
據悉,截至23日16時,新鄉市境內共產主義渠合河站水位76.04米,水勢平,超保證水位0.94米;共產主義渠黃土崗站水位71.46米,水勢漲,超保證水位2.11米;衛河汲縣站水位70.53米,水勢落,超保證水位1.48米。
7月23日,河南新鄉清水河村。
“小心一點,慢一點。”村口路上,渾濁的洪水沒過膝蓋,救援人員排成兩列站在水里,中間是一條長長的繩索。在救援人員的保護下,村民們扶著繩索,一步步向前來接應的動力舟橋靠近。
這是一處集中轉移被困村民的“碼頭”。22日,受強降雨影響,新鄉市多條河流超過保證水位,衛輝市良相坡蓄滯洪區前稻田村、后稻田村等多個村莊遭洪水圍困,上千村民需要救援,情況異常嚴峻。
國家防總工作組當日趕赴現場后,與河南省相關部門一同協調組織被困村民救援,從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儲備鄭州倉庫中緊急調撥40艘沖鋒舟,協調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中心(中國安能)2套動力舟橋前來支援。
汛情就是命令!中國安能102名專業救援人員,攜應急動力舟橋、全地形兩棲救援車等裝備30臺套,當晚就抵達現場,緊急搭設應急動力舟橋。
23日早8時,滂沱大雨中,一臺動力舟橋啟動出發。前行的水路并非坦途,沿途有的地方被電線阻攔,有的地方水下是障礙物。經過一番摸索,動力舟橋終于在清水河村村口靠岸。此時,進村道路已淹沒在水中,村民陸續在村口集結,救援隊員利用繩索將村民護送至動力舟橋上。
由于雨勢太大,為確保安全,這一趟拉了30名村民,但一個相對安全的“碼頭”由此確定。此后,救援人員通過繩索或者沖鋒舟接駁等方式,護送被困村民從這里登上動力舟橋。
在現場指揮救援的中國安能一局副總經理白文軍介紹,該應急動力舟橋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水上救援裝備之一,可實現快速架設浮橋和結合漕渡門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浮式結構,保障大型裝備和人員通行,有效解決涉水搶險難題。
“這次救援,我們將3個河中舟、1個岸邊舟拼在一起,組成漕渡門橋,共搭設2臺,每臺展開后長40米,寬8米,車行道寬5米,總承載力可達到65噸。”白文軍說。經過一夜奮戰,2臺動力舟橋架設完成,每臺滿載450人。
23日上午,茫茫洪水中,兩臺綠色的動力舟橋猶如“生命之舟”,在不間斷救援。截至中午12時,已有約1400名被困村民被轉移至安全地帶。
文/本報記者 張夕 張月朦 實習生 鄧安然 張心儀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