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頭條創作挑戰賽#?#一張圖記錄夏日生活#?#頭條創作挑戰賽#?
(《種地吧》劇照)
“每一片土地都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
撰文 | 劉晚盈
編輯 | 曹穎
《看天下》雜志原創出品
土地的公平在于,無論你是萬眾矚目的明星,還是籍籍無名的邊緣人,想要收獲,都要從播種開始。
2022年11月19日,一輛大巴車將10個年輕人拉到了杭州市西湖區后陡門58號一處破敗的院子門口,迎接他們的是6個多月的種地生活。
在此之前,他們是10個在娛樂圈過得并不如意的年輕人,有的參加了選秀但從未進入出道圈,有的發過歌但聽者寥寥,還有的在短劇劇組做著“十八線演員”……
逐夢娛樂圈、遠離土地的年輕一代,為什么選擇回歸土地,他們又如何成長為一代新農人?
土地是公平的
種地的機會是自己爭取來的。
2022年初,國內首檔以種地為題材的綜藝節目《種地吧》開啟前期選角工作,想尋找20歲出頭、愿意花半年時間扎根土地的年輕人。沒有通告費、風吹日曬下面朝黃土背朝天、封閉耕作半年,這些要求讓絕大多數稍有名氣的藝人望而卻步。
《種地吧》制片人吳寒此前透露,節目組前前后后面試過300多個人,淘汰了一大批后,又把剩下的候選人安排到北京、杭州等地的郊區,和農民一起生活、一起勞作,目的是“觀察他們到底是真心想來勞動,還是僅僅尋求一個機會出名”。
最終,10個被認為對土地有熱愛、有敬畏的年輕人——陳少熙、何浩楠、蔣敦豪、李耕耘、李昊、鷺卓、王一珩、趙小童、卓沅、趙一博,乘上了開往杭州三墩鎮后陡門村的大巴。
李耕耘(《種地吧》劇照)
這些年輕人中,只有李耕耘保留著對土地的記憶。他出生于農村,從小看著父母翻過山頭去田地里,也見過鄰居老人家囤著沒脫殼、甚至發霉了的稻谷,因為老人經歷過饑荒年代。
報名參加《種地吧》時,李耕耘正處于人生低谷期。從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后,他一直在邊緣角色中打轉,大學同宿舍的室友中,王子奇和郭俊辰都已相繼在演藝圈嶄露頭角,出演重要角色。找份正經工作、直播帶貨、拍短劇、創業,試了一大圈,他最終來到《種地吧》,覺得“管飯就行”。
其他人或多或少和李耕耘境遇相似。比如趙一博,從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輪機工程系畢業后,成為“勇闖娛樂圈”大軍中的一員??上г囁畠赡旰?,他發現這個行業競爭無比激烈,盡管外形不錯,但他也只能在拍攝周期十來天的短劇項目里徘徊。如果沒有入選《種地吧》,大部分人還要繼續跑劇組,參加比賽,在娛樂圈里找機會。
而現在,娛樂圈里的繁華或失意,暫時都要拋諸腦后了,在他們踏上土地的那一刻,需要關心的只有種子、泥土、肥料、排水溝……
遠離土地很久的年輕人,帶著熱情和信念來到田間后,才恍然發現,成為真正的農民,往往要從犯錯開始。
《種地吧》第一季中,鷺卓、卓沅、陳少熙組成的種植組,早早決定搭建大棚,等大棚搭完,他們才發現大棚內的土地尚未完成平整工作,但此時大型機器已經沒辦法進駐,3個人只能拿著木板和錘子,一錘接著一錘,把地打平。
“貪心”也是新手農民的典型特征。
規劃玫瑰花種植時,鷺卓一開始預定了7500盆玫瑰花苗,等第一批4000盆送到時,才發現完全超過了他們的種植能力。僅僅將4000盆花苗從貨車搬運到大棚內,就讓10個年輕人筋疲力盡,陳少熙甚至因為在大棚內工作時間過長而引起呼吸性堿中毒,被趙小童一路背回房間。幾經糾結后,鷺卓最終打電話退掉了剩余的玫瑰花苗,完成“不能貪心”的必修課。
鷺卓在一次訪談里說,他那段時間每天都很慌亂,生怕犯錯。“一周睡不好覺,每天凌晨2點睡,6點就醒來,就想這個事情怎么辦。”失敗是他此前人生的“主旋律”,陰影持續籠罩?!斗N地吧》里,他賣平菇時,攤前十分冷清,無人光顧,他不由得想到自己以前參加節目,被人評價、挑選的場景。
當一切都走上正軌后,鷺卓又覺得,是這段瀕臨崩潰的日子,讓他走出浮躁的狀態,逐漸沉穩下來。因為“種地就是反復干,你得對待好它,它才會給你好的反饋”。
2024年,《種地吧》第二季開播時,大棚面積擴大到近10畝,不管是種玫瑰花的鷺卓,還是種水培生菜的卓沅,都已經學會提前測量種植面積,估算栽苗數量。
犯過的錯,白干的活,都是年輕人交給土地的學費,也是土地教給年輕人關于生活的學問。賣平菇急不得,種地急不得,等玫瑰開花急不得,養雞養羊急不得,人生也急不得。
《種地吧》每季節目長達6個月拍攝周期,充滿冒險和不安。原有的綜藝錄制方式,在面對自然規律時完全失效了。
導演楊長嶺曾透露,錄制期間,他不允許工作人員跟10個年輕人說話,也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要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有時農業生產需要不斷重復做同一件事,作為綜藝節目會顯得無聊漫長,每次楊長嶺都一邊焦慮節目效果,一邊勸自己“不要去干涉”。
沒有人可以給農作物預設劇本、笑點和淚點,只能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等待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化學反應”。
一件有結果的事
因為總受到雨雪天氣的困擾,在《種地吧》第一季中,10個年輕人最渴望、最期待的就是“晴天”。
他們在節目里成立了一家公司。在給公司取名時,蔣敦豪提議干脆叫“十個晴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公司正式注冊時,晴天的“晴”改成了勤奮的“勤”?!笆畟€勤天”自此成為這10個年輕人的代稱。
領營業執照那天,10個人穿著定制的工服,每個人騎上一輛共享單車,一路從后陡門58號騎到工商局,歡歡喜喜地成為一家農業公司的10個董事。
2022年冬天,“十個勤天”種下了第一批小麥,一共142.8畝。楊長嶺透露,他當時對每天灰頭土臉、與耕作時間賽跑的年輕人只提了一個要求:不讓麥子死掉。
《種地吧》中,干農活的兩個少年。(《種地吧》劇照)
為了達成這一看似簡單的目標,“十個勤天”通了15天水渠,雨夜搬運30噸有機肥,再徒手把這些肥料撒到142.8畝土地上。
那年,杭州的雨雪來得比往年更猛烈。時令不等人,冬小麥的種子必須在冬至前完成播種,農業就是農業,沒有等待可言。
“十個勤天”成日被大雨澆,但他們操心的不是鏡頭前自己發型和穿搭保持得如何,而是地里的水能不能排出去,翻地的旋耕機會不會又陷進爛泥里。他們一起在下水渠里,拿著一根長木棍,被寒冷和惡臭包圍,來自天南地北的10個人來回拉動著長木棍,將渠里的堵塞物通出來。每個人臉上、頭發上、衣服上,都掛著泥漿,早就沒有半點明星的樣子,但每個人看起來都志得意滿。
撒完肥的那個傍晚,他們坐在田邊剩下的有機肥編織袋上,很難得,什么也不用做,靜靜等待夕陽落下。衣服早就臟得不行,連顏色也很難分辨。他們像普通農民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休息的時候,在田埂上聊天。十幾歲就離家做練習生的卓沅突然說:“我們終于做了一件有結果的事?!?/span>
在冬至前種完小麥,是他們種地生涯里第一件有結果的事。此后,他們還栽種了4000盆玫瑰,養了30只羊,為14只小羊接生,把房子粉刷一新,建起半個籃球場。在小麥成熟的季節,他們在麥田里開了一場演唱會,唱自己過去寫的歌,也唱自己在后陡門種地期間寫的新歌,歌詞里都是跟土地有關的意象。
“渺小得像麥芒 夢卻做得浩蕩
他仍是種子 他總要生長
少年滿身泥漿 眼神依舊清亮
他兩手空空 只是心懷熱望”
《種地吧》第一季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0分,入圍了2023年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綜藝名單,是2023年最出圈的綜藝之一。
2023年11月25日,在“愛奇藝尖叫之夜”活動上,《種地吧》獲得年度原創綜藝榮譽。當天,到場的明星幾乎都盛裝出席,而“十個勤天”上臺領獎時,穿著一模一樣的白T恤和牛仔褲。種地一年后,他們已經不是對職業生涯充滿迷茫的娛樂圈邊緣人,作為代表發言的大哥蔣敦豪坦然地將自己介紹為新農人,并向臺下文娛領域從業者推薦自己和其他9位兄弟?!拔覀兂耸切罗r人,其實也有演員、歌手、說唱歌手,希望在農閑的時候,各位老師、各位制片人、各位導演,能夠看看我們10個少年?!?/span>
第二天,“十個勤天”飛回杭州,回到地里收水稻,正式開始《種地吧》第二季錄制。
2024年初,“十個勤天”被邀請上春晚。聽到這個喜訊時,一向沉穩的蔣敦豪忍不住落淚。21歲那年,他參加歌唱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獲得冠軍,年少成名后,等待他的不是想象中的大好前程。他只能一直寫歌、一直唱歌、一直參加新的比賽。每一年春晚前,網上會流傳一份嘉賓名單,蔣敦豪的名字偶爾會出現在其中。他在節目里回憶:“每次我爸媽看到,都會問我是不是真的,但是我每次都會跟他們說,沒這回事,我再努力兩年。”
今年他可以告訴他們,是真的。
《種地吧》第二季仍在錄制中,種地的少年們長大了一歲,他們還在地里。油菜花剛剛開過,又一年的麥穗即將變黃,對于農業,對于種地,他們還有許多未竟的夢想。李耕耘想做辣椒醬,帶領自己的重慶老鄉發家致富;卓沅想繼續把菜種好,讓自己種的菜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蔣敦豪養起了蜜蜂,作為樂隊旅行新蜜蜂的主唱,他現在每天被蜜蜂追著叮,換來一罐罐新鮮的蜂蜜。
眼下,杭州的草莓長到最后一茬,品相不大好,“十個勤天”支起小攤,收購周邊農民家里售賣狀況不佳的最后一批草莓,打算做成草莓醬等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一位頭發花白的農民,用板車推著100多斤草莓來到收購點,高興地與人分享:“心情好得嘞,要是他們不來收,這些草莓全部爛掉了?!?/span>
從前只為自己星途苦悶的少年們,現在有了更遼闊的夢想。他們仍然喜歡舞臺,喜歡戲劇,跟種地有關的一切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養料,而他們眼中能看到的,不再只有自己的光鮮,也有他人的生計和未來。
土地是公平的,不會在意來者何人,大明星也好,邊緣人也罷,在土地面前,都沒有光環可言。收獲也是公平的,不管是經驗豐富的老農民,還是初次種地的新農民,種子種下去,汗水滴入土,太陽東升西落,麥苗就會從地里長出來。
而人生就如同種地,“每一片土地都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劉晚盈)
正直云朵1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