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減負的政策執行數年,校外補習機構屢禁不止。如今雙減政策落地,徹底給教育機構們上了一道鐵門檻。學生雖然沒有補課班可去了,家長卻不甘心就此“躺平”。因此各類新型補習途徑日漸火爆。暑期補課班大量取締,一對一“家教”火了近年來,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問
減負的政策執行數年,校外補習機構屢禁不止。如今雙減政策落地,徹底給教育機構們上了一道鐵門檻。學生雖然沒有補課班可去了,家長卻不甘心就此“躺平”。因此各類新型補習途徑日漸火爆。
暑期補課班大量取締,一對一“家教”火了
近年來,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對這方面的投資也越來越大。甚至不少家長斥巨資請名師,為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補課。雖然政策上的大方向是想給學生們減輕學習壓力,可是隨著中高考的改革,中小學的學生和家長壓力不減反增。
雙減政策落地前,學生的補課方式就有“一對一”和“一對多”兩種方式。一對多就是補課班,一位老師教多名學生。一對一就是通常說的家教。一對一的補課費用雖然高出很多,但是老師的教學進度更有針對性,互動感更強,對于那些上課容易溜號,或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學生尤為有效。
如今一對多的補課方式被取締,以前因為費用問題而選擇一對多的家長,都會轉而選擇一對一的補課方式。教育機構的補習老師們,不僅沒有失業,還比之前賺得更多了。
以“物美價廉”占據市場優勢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家教行列。雖然在校大學生沒有從業資格證,但是能考上大學說明學習還不錯,輔導個功課應該不成問題。最主要的是,大學生做家教的薪酬較低,工薪族家長都能接受。很多大學生家教還未畢業就有了月薪過萬的經歷。就在家教行業興起的同時,教育部門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
家教一對一補課違反規定嗎?教育部?回應來了
以前學生高中后才開始加大補課力度,然而如今中考普高錄取率降低,若是中考失利錯過普高,學生可能就要去職高了,再想考大學可就難上加難了。屆時家長后悔都晚了,拿多少錢補課也無濟于事。這才讓家教市場有機可乘。
按照雙減政策的規定,對在職老師“同家長搞利益互換”等行為是零容忍。而那些校外補課機構的老師,還要在校大學生兼職當家教卻鉆了政策的空子。如今,教育部又發布了“進一步明確”的通知,讓那些想鉆空子的補習機構和個人無處躲藏。
通知表明,凡是涉及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補習,都在管理范圍內。因此家教市場雖然補課地點在學生家里等私人場所,可還是屬于校外補課管理范疇。那些補課老師也不要心存僥幸,一旦違反規定后果很嚴重。
如此一來,最受益的可能是教師家庭的孩子。都不用補課了,教師放假就在家輔導自己家孩子,這成績想不提高都很難。或許家教市場就會迅速回溫,而家長們的“焦慮”心態或將越演越烈。那些不補課學習成績就下降的學生該何去何從?
濫用一對一補課,學生的成績或將越?補越低
很多人對于校外補習機構的發展,都“歸功于”家長。沒有市場需求,就沒有供給。現在是學生和家長需要補課,而不是補課班強迫學生補課。單純地減少補課機構,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有些網友戲稱:“只要中考高考不取消,就沒辦法全面取消補課班。”其實之所以產生補課班亂象,就是因為家長想用金錢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來強制提升學生的競爭力。這樣是違背中高考選拔的初衷的。
學生通過成績選拔升學,名校招生目的不僅是為了要高分考生,而是要真正有學習能力的學生。那些學習能力強的考生,才能在進入大學后更能有更好的發展前途。
而那些通過補課而進入大學的學生,就好像強扭的瓜不甜一樣,即使有名校光環,可是個人專業技能一般,在就業的時候還是會“露餡”。很多大學生就業難也跟這些原因密不可分。畢竟很多家長對名校的執念,也是考慮到就業因素了吧。
一對一的家教暫且不說他符合不符合規定,只看擔任家教的“老師”就決定了補課的效果。家長花高價請“老師”到家里補課,并不是花錢買安心的,還是想提高學習成績的。
?不少家教老師缺乏教學經驗,有些題目“老師”即便會做,也講不出個所以然。跟學生自己看參考答案效果差不多,那這補課還有啥意義?
家教或將使學生養成了填鴨式學習習慣,學生更加不愿意自己動腦思考。家教還大大降低了學習的自律性,以后沒有家教和家長看著學習,學生就會產生惰性偷懶。這也是不少參與過一對一補課學生,一離開家教成績直線下滑的原因。
一些家長給孩子請家教并非是學生學習真的需要,而是一種從眾心理:別人家孩子學了,我家孩子就不能落下。實際上每個孩子學習習慣都不一樣,并不一定有了家教就一定會對學習更有幫助。家長想幫學生提高成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方法還需進一步改善。
今日話題:你覺得“一對一家教”對提高成績幫助大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萬晴教育指南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