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內蒙古的企業,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里盛產牛奶,而根據今年新公布的數據,伊利力壓當地一眾產業成為了民企第一,在國內民營企業中脫穎而出,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內蒙古民企·伊利無論在全國各地,你都會看到伊利牛奶的影子,在這種遠銷各地的優勢下,伊利以9
說起內蒙古的企業,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里盛產牛奶,而根據今年新公布的數據,伊利力壓當地一眾產業成為了民企第一,在國內民營企業中脫穎而出,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內蒙古民企·伊利
無論在全國各地,你都會看到伊利牛奶的影子,在這種遠銷各地的優勢下,伊利以953.45億元的營收占據了內蒙古民企第一的位置,與之相比擅長投資的鄂爾多斯集團營收僅有617.05億元。伊利比鄂爾多斯的營收多了300多億元,但是因為鄂爾多斯大部分的產業在房地產開發和羊絨、羊毛系列的產品,所以就不再進行多方面的比較。
在民企中,說起最賺錢的企業大家都會想到貴州茅臺酒,然而在去年一年的營收數據中,茅臺的營收在948.22億元,伊利比茅臺還多入賬了5.23億元。
而經常被人們相提并論的,是另一家常溫牛奶的品牌——蒙牛。在2010年到2019年,蒙牛的營收一直處于穩步正常的狀態,但是在2018-2019年時,直接上漲了百億元,由689.7億元升至790.3億元,這也是蒙牛近十年內最大的漲幅,而反觀伊利在2018年時,營收就已經突破了800億。
到了2020年,蒙牛的營收卻僅有760億元左右,與2019年相比還下降了有30個億,而他們的利潤較往年相比也下降了14.1%。當然在蒙牛的年度報告上也可以看出是因為受到了全球衛生公共事件的影響,增加了成本費用。但是同年的伊利已經突破了950多億元,蟬聯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之首。
蒙牛現在被伊利甩開一大段距離,但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創始人其實大都是從伊利出來的。
從伊利離職創辦蒙牛
許多人都知道,蒙牛的創始人叫牛根生。其實他在1999年之前,一直是跟隨伊利的創始人鄭俊懷的。
在伊利成立初期,是鄭俊懷將牛根生提拔到副總經理這個崗位上來的,而牛根生也確實沒讓鄭俊懷失望,他開發了一款新的冰淇淋,賣的十分火爆。
但是隨著伊利的發展越來越好,錢也越掙越多,牛根生和鄭俊懷的管理理念發生了沖突,很快便在1999年提出了辭職,他這一走,不僅帶走了60%的中高層,還帶走了30%的市場客戶。
蒙牛的創辦不僅對當時的伊利產生了沖擊,在市場上,伊利的冰品銷售就連續下降了3年,更糟糕的是,一時間中外眾多品牌都在瓜分伊利的市場。但是蒙牛卻在自立門戶后發展得如魚得水。
失去大批管理層的伊利還好及時進行了調整修復,不然后來的損失將會是慘重的。而在所有民營企業中,要說最喜歡錢的企業,大家肯定想到的不是牛奶這個行業,而是酒業中的翹楚——貴州茅臺。
茅臺不敵伊利
然而在去年一年食品企業百強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茅臺的營收在948.22億元,與伊利相比還差了5.23億元。這波數據的對比,不禁令人感慨,因為伊利雖然旗下產業不少,但是與貴州茅臺酒的單價始終是無法比擬的。
而在去年的營收中能夠甩開幾個億的差距,足以見其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到,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追求健康了。
伊利現在的成績在民營企業中已經是大放異彩,而它卻沒有多么神奇的歷史。它的前身只是呼和浩特的一家奶牛場,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直到1993年時才改名有了現在的伊利。
順應著社會經濟發展,伊利乳業很快營收便出現了連年上漲的趨勢,由2000年的5億元,漲到了2001年的12億元,到了2002年又直接翻倍到了24億元,而2002年的茅臺酒,營收僅有18.34億元,雖然茅臺的“炒作”常常出現,但是真正看銷售額還是伊利更勝一籌。
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伊利還開拓了別的產品。比如安慕希、金典等,其實都是伊利旗下的。除了在飲品上著力開發,甚至開推出了冰淇淋,比如巧樂茲,這不僅給伊利增加了收入來源,而且也更受消費者喜愛。
伊利不但經常為各大綜藝節目贊助,而且還請過許多代言人,比如我們熟知的周杰倫、劉亦菲和易建聯等等。除了在綜藝節目上見到伊利的影子,在各大體育賽事電視劇、電影方面也經常看到它的贊助。伊利能力壓一眾民營企業而嶄露頭角和這些多方面的努力也是密切相關的。
張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