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應付生活中無邊的苦難的。所以,自己需要別人幫助,自己也要幫助別人。”——茨威格許多人都不愿意去醫院,因為醫院不僅僅是看病花錢的地方,也是生死別離的地方。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醫院卻又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不得不去的地方。在這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應付生活中無邊的苦難的。所以,自己需要別人幫助,自己也要幫助別人?!?/p>
——茨威格
許多人都不愿意去醫院,因為醫院不僅僅是看病花錢的地方,也是生死別離的地方。然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醫院卻又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不得不去的地方。在這里,可以看遍人生百態,可以看盡人情冷暖。眾生疾苦在這里體現,人性之光也在這里大放光明。
在江西省腫瘤醫院的旁邊,有一條叫做學院路的小街特別不起眼。其中一個叫做愛心廚房的地方,讓喧囂的城市當中,多了一絲人間煙火。這個廚房異常簡陋,也不提供山珍海味,來往人大都互不相識。但就是因為一道道簡陋的菜肴,人間之愛在這里體現,人們之間的感情在這里迸發。而來往的人們都親切的將這座廚房,稱為“抗癌廚房”。
一、“借鍋”炒菜
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是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鄉人士。2003年,夫婦倆來到石泉村賣油條,擺了一個小攤。小攤選擇的位置距離江西省腫瘤醫院很近,前來吃飯的人多是病人的家屬,因此,一開始夫婦倆的生意還不錯。
這一天,夫婦倆炸完油條之后,爐火還很旺。當夫婦倆正在歇息的時候,一對中年夫婦領著一個穿著病號服的小孩來到跟前,略顯不好意思的想要問萬佐成和熊庚香“借鍋”炒個菜給孩子吃。
經過一番詢問之后,萬佐成和熊庚香得知,原來這對夫婦的孩子得了重病,在醫院躺得久了,就希望能夠吃上媽媽做的飯。內心悲苦卻又充滿希望的父母,將目光放到了萬佐成和熊庚香的小攤上,幾番躊躇,他們便想來借個鍋來親自給孩子做飯。
見到如此一幕,萬佐成和熊庚香打心底他們,于是,便將爐火讓與對方,完成了對方的“心愿”。這一頓飯,萬佐成和熊庚香沒有收取他們的費用,但從內心深處,不知為何,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自這個母親“借鍋”炒菜之后,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的小攤便更加紅火起來。而后,隨著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病人家屬或者病人來到這里借鍋做飯。因為人數越來越多的緣故,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經過商議之后,便決定再購買十多套廚具和爐子,以方便那些病人家屬。
從那以后,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每天幾乎在凌晨兩三點就要起來炸油條。隨后,在六點左右的時候,就有病人家屬前來借鍋做飯了。忙碌的時候,一天有將近三四百人來這里炒菜。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每天會忙到晚上八九點才會收攤。
二、“虧本”十七年
一開始,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沒有收錢,這樣的行為讓那些病人家屬非常感動。但無緣無故總不能讓好心人失望。因此,那些病人家屬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便要硬給他們塞一些錢。
對于這種情況,萬佐成和熊庚香也進行了商議,覺得為了能夠將這個愛心廚房維持下去,就象征性的收一點錢。于是,萬佐成和熊庚香的小攤開始收取五毛錢炒一個菜的費用。
后來,隨著煤球價格的上漲,電費的上漲以及房租的上漲,夫婦倆無法支撐下去,不得不將價格提升到了一元炒個菜的水平。同時,需要煲湯的,也只收取兩元的費用。盡管,這個價格提升了,但相對于其他地方三四元、甚至是五六元的價格而言,已經極為便宜了。
除了平時收取這些費用之外,每逢過年期間,都是免費使用的。對于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來說,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賣油條。至于出租鍋具給那些病人家屬提供便利,是一點也不賺錢的。算上房租、電費、水費等開銷之后,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在這個愛心廚房上的投入勉強能夠維持一個不賺不虧的局面。
事實上,對于一家小攤或者飯店來說,不賺不虧其實已經算是“虧了”。然而,讓人特別佩服的是,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的愛心廚房一辦,就是十七年。十七年過去,夫婦倆仍舊在為那些病人家屬提供一元愛心餐,從來沒有漲過價。至于他們在十多年中虧了多少,已經難以計算了。
但對于夫婦倆來說,只要能夠讓病人少一點遺憾,能夠讓好人少一點遺憾,這都是值得的。十多年過去了,夫婦倆見多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同時也更加深刻的感悟到世間的真情所在。
三、堅持的收獲
對于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的所作所為,絕大多數人都被感動了。認為他們的行為,實在是一種人間至善的體現。夫婦倆用自己的行為,為那些病人家屬,照亮了前路,給了他們最大的安慰。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們夫婦倆的行為沒有太大的意義。堅持十七年,愛心廚房確實感動了無數人,但他們的生活卻越過越苦,這又是何必呢?然而,在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看來,他們的堅持是有收獲的。
除了收獲無數人的眼淚之外,他們還收獲了內心的滿足。這種精神上的滿足,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情,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十多年下來,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的愛心廚房墻壁上,寫滿了病人家屬的電話。夫婦倆不僅收獲了感激的淚水,也收獲了他們的友情。
對于病人家屬而言,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的行為確實是值得感恩的。因為病人家屬為了給病人治病,恨不得將每一分錢都花在治療上。在愛心廚房能夠多省一分,便能夠給本就困難的家庭多帶來一分希望。
走進愛心廚房,隨便碰到一個人,當問及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所創辦的愛心廚房時,相信所有人都會豎著大拇指說一聲感謝的話。這樣的感謝,并非是夸贊之言,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
當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的事跡被媒體報道之后,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很多人想要給夫婦倆捐款捐助,夫婦倆給拒絕了。因為夫婦倆覺得愛心廚房既然可以做到收支平衡,那就沒必要接受大家的捐助。
當然,夫婦倆的事跡被傳播開來之后,廣大網友紛紛被他們的行為和堅持所感動。確實如此,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或者說多做幾件好事也并非是難事。但是一直堅持十七年都在做好事,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這樣的行為,無疑能夠當得上人們的贊譽。
2018年,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獲得了“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的榮譽。毫無疑問,這是社會對他們夫婦倆的一種肯定,一種認可。
結語:
現如今,堅持了十七年的愛心廚房仍然還在經營。盡管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倆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他們仍然盡心操勞著。老兩口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兒子已經結婚成家生子組建了家庭,女兒也都已經出嫁。
因為年齡已經大了,所以孩子們經常勸他們,讓他們安心養老不要再操勞了。但對于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來說,十多年來,他們已經習慣跟病人家屬打交道,根本閑不住。所以,他們會在幫助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干不動為止。
除此之外,熊庚香還表示,對于愛心廚房的衛生狀況有一點擔憂。接下來要想辦法讓那些病人家屬吃得更好,吃得更衛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馬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