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趕上早高峰,杭州文二路上人來人往。出了地鐵,走上幾百米,就能看到“東飛電玩”。店面不大,櫥窗里整齊地排列著各類游戲機和配件,玻璃門上貼滿了最新的游戲海報。推門進去,老板余連兵正在忙碌地整理貨物,屋內堆放著許多快遞的紙盒,老板說有一些朋友會把
趕上早高峰,杭州文二路上人來人往。出了地鐵,走上幾百米,就能看到“東飛電玩”。
店面不大,櫥窗里整齊地排列著各類游戲機和配件,玻璃門上貼滿了最新的游戲海報。
推門進去,老板余連兵正在忙碌地整理貨物,屋內堆放著許多快遞的紙盒,老板說有一些朋友會把游戲機寄過來維修。
最里面是工作臺,堆放著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零件,工具箱在前面依次排開,平時余連兵就坐在這里修游戲機。
電玩店老板余連兵:為記憶點一盞燈
講述 | 余連兵
整理 | 牛牛
1
我叫余連兵,衢州開化人,24歲來到杭州,杭漂18年,為大家維修了上萬臺老式游戲機。
18年了,游戲機市場日新月異,更新換代很快,老式的游戲機已經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我還在堅守,也不打算放棄,不單是為了守護自己的一份情懷,我更想替那些有需要的人,修復機器,留住愛。
回想起小時候,我真的是個“熊孩子”,家里能拆的電子產品基本都被我拆了一遍。
我們縣城挨家挨戶都有個小廣播,一個喇叭再加上一些零件,就成了小縣城里唯一的娛樂。每天一到時間,孩子們就趴在桌邊,靜靜地等待廣播響起。
出于好奇,想看看里面的構造,我就拿螺絲刀把小廣播拆了。全部拆解完畢后,還要趁著父母沒回家,憑著記憶再裝回去。每次裝完都能多出好多零件,但好像也不影響小廣播準時響起。
那個時候特別流行上海牌手表,是結婚的標配,和縫紉機,自行車一起稱為“老三件”。父親也有一塊銀色的上海牌手表,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托人才買到的,也被我拆了。
鐘表是比較精密的儀器,沒有專業工具,自然很難“歸位”。
多虧了父母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不但沒責怪我,還十分理解我的好動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
2
1992年,我考上中專,專業是無線電技術,其實就是一些家用電器的維修。
畢業之后,好多同學都選擇去大城市工作,但我的想法比較簡單,覺得一個鄉下人有一門手藝,能賺點錢,然后討個老婆,平平淡淡的,只要日子還過得去就行了。
我在縣城找了一家小門面,開始做家電維修的生意,電視機、冰箱、收音機、洗衣機,我都能修。后來又跑去義烏修游戲機,那時候最流行的還是“世嘉土星”和PS1,可能現在的年輕人都沒聽說過。
一直到了2000年,我才有了出來走一走的想法。
我有個同學在杭州和別人合伙創業,開了一家公司,做防輻射卡和防盜報警系統,找我過去幫忙,薪資待遇也很不錯。
2000年剛過完年,還沒出正月,我就準備和他一起去杭州了。
我一大早起床,搭車到縣城和同學匯合后,乘長途汽車去杭州。那時候,從開化到杭州,要坐近十個小時的汽車。
汽車緩緩駛入杭州汽車西站,已是傍晚時分,天色已暗,兩個年輕人提著旅行包走出車站,站在瑟瑟的寒風中,準備施展拳腳,大干一場。
剛到杭州,我和同學租住在一起,蔣村的一個小房間成了我在這個城市的第一個落腳點。
房間很小,只有十多個平方,沒有廚房,沒有客廳,衛生間在外面,是公用的。屋里只擺了兩張床和一個床頭柜,還有一臺舊電視機。
就這樣,我的“杭漂”之旅開始了。
3
同學的公司開在節能公司二樓,主營一些電子產品。因為之前在義烏工作過一段時間,很多朋友都認識我,并且認可我的技術,還是有一些客戶資源的。
沒想到,公司不到半年就因為經營問題倒閉了,一下子沒了經濟來源,生活都成了問題。
失去了工作,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著,看到文二路上的龍馬家電市場要開了,正在招商,我心里便萌生出一個想法:開一家游戲機維修店!
說干就干,我問家里要了一些錢作為啟動資金,交了店面的租金,一個月5000元,妹妹也從老家過來幫我,簡單裝修了一下,店名就取我女朋友的名字:“東飛”。
就這樣,“東飛電玩”開始營業了。
剛開始營業那會,生意不太好,生活也變得更加緊張。中午吃飯,我們就只點一大碗榨菜肉絲湯,然后一碗米飯,用湯的咸味來下飯。
好在我技術過硬,經常有同行和朋友請我去上門維修。有生意時,我就背上工具,走街串巷,修一臺機子收50塊的人工費。
修得多了,一些朋友也都認可我的技術,那時候常修的就是GBA和PS2,最夸張的是,還有一些朋友的助動車壞了,也會推過來找我修。
到傍晚,市場的生意淡了,我就把店門一關,帶上游戲機,跑到學院路的夜市去擺攤,攤位費600一個月,生意好的時候,還是能賣出幾臺的。
終于,我把這家店撐了下來。
4
游戲市場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剛出的游戲機可能沒過多久就會被淘汰。
每當一款新的游戲機面世,我的技術也要跟進,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拆!看看里面的結構和電路,才能大概知道怎么修。
修了游戲機這么多年,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客人。游戲機不是常人理解的冷冰冰的機器,每一個來維修的游戲機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主人如此珍視它,它身上一定蘊含了特別的情感意義。
來我這里修理游戲機資歷最老的顧客應該有18年了,那時候他還是個大學生,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認識他的時候,我剛剛到杭州不久,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年輕人,如今我也中年了。
有一個上海的客人,在網上聯系我,希望我幫他修一個PS3,他太太只喜歡用那個游戲機,玩上面的一款吉他游戲。
雖然新款的游戲和游戲機都出了很多,但他們還是喜歡玩這個,因為這個游戲是他們剛在一起談戀愛的時候經常玩的。每一次玩,都會想起戀愛的甜蜜時光。
2017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男孩打來的,他問我能不能修PS2,因為PS2已經淘汰10年了,工廠也早就停產了。沒有配件,我也沒有把握一定能修好。
那天又是我兒子的生日,本來準備早點關店回去給他慶祝生日的。但我還是不忍拒絕,讓男孩拿來看看。
過了一個多小時,八點多的樣子,一個背著雙肩包的男孩推開店門,走進來,大概二十歲不到。他小心翼翼地脫下背包,取出游戲機,輕輕地放在修理臺上,說:“老板,麻煩你看下能不能修。”
我拿出工具,拆開游戲機,發現里面的主板因為年代太久,已經腐爛了。
我說:“PS2都出來好久了,現在都出到PS4了,怎么不讓你家長給你換個新機?”
男孩說:“老板,這個游戲機就是我媽媽給我買的,對我意義很大,因為這是我媽媽生前給我買的禮物。媽媽雖然走了,但是她給我買的游戲機還在。”
聽完我沉默了。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需要淘汰,不值得花力氣修的舊機。但在男孩眼里,那就是媽媽的愛,他和媽媽的情感連接。
那天,我一直修到晚上11點,幫他把游戲機換上了我PS2的主板,只收了他幾十塊錢的人工費。
5
前段時間,店里來了一位六十多歲的叔叔,穿得挺清爽。他把自行車往路邊一靠,緩緩推門進來,東張西望打量。
我起身招呼,詢問后才知道,他想買一臺PS4。我覺得好奇,便多過問了幾句。
“其實,不是我自己玩的,我是買給我兒子的。”
“我兒子30多了,他在10多歲的時候得病了,那段時間他還在學校念書,整夜整夜地睡不著。一開始我們還以為他就是有點失眠,但到后來病情越來越嚴重,我們才漸漸意識到是抑郁癥。”
“現在他經常跑出去,還不認識回家的路,有時候出去幾天,我們花好大力氣才在很遠的地方把他找回來。所以我就想買個游戲機給他玩玩,讓他能快樂一點,不要亂跑。”說完他便出門取錢去了,說一會來拿。
不一會,叔叔回來了,手里拿著2100塊錢。我拿出一臺全新的PS4給他,問他要不要找個袋子裝一下。
“老板,你還是教我玩一下吧,怎么操作,我先學會了,再回去教我兒子玩。”
“我都60多了,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希望他能早點好起來。”
在我的指導下,這位父親認真地記下了PS4的操作方法和游戲按鍵,“X”鍵怎么用,“O”鍵怎么用,他都仔細記了下來。
這個老父親對兒子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一刻,我清晰地看到這十八年來,我堅持的意義。
6
網游和手機游戲多了,玩游戲機的人也少了很多,生意也難做了。杭州以前游戲機店還挺多的,現在不是關門就是改行了。
前幾年,門口修地鐵,生意特別差,賺來的錢扣完房租,基本也不剩多少了。
為了補貼家用,我就開著我的老別克車去跑滴滴。
早上6點起床,開車出門,趁著早高峰開一會,到了9點再去忙店里的事。下午生意不好的話,4點我就把店門一關,再去跑滴滴,開到晚上9點左右回家,一個月也能掙個幾千。
在最艱難的時候,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店關了。我不覺得自己有多么偉大,只是想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讓那些因為各種各樣原因,還需要修游戲機的人有個去處,有個念想。
看著櫥窗里的游戲和我收集的那些游戲機,我覺得自己就是人生贏家。
我在這條街上修了十八年,修了上萬臺游戲機,從最早的FC卡帶機,到現在最新,最高級的機器,一代又一代,我都經歷過的。
游戲機見證了很多人的成長,也維系了很多人的感情,只要還有人玩游戲,找我修游戲機,我就會一直守在這里。我做不了什么大事,這是我能為這座我熱愛的城市,增添的一點點溫暖。
修復光陰 留住愛
想起念小學的時候,有人春游帶了游戲機,那邊上肯定要圍上好幾個頭,口袋妖怪、牧場物語、機器人大戰,都是最愛的游戲。
2000年,GBA剛剛上市,媽媽花了500多給我買了一個,拿到游戲機時的那種開心和興奮,回想起來,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
我還保留著那些游戲機和卡帶,它們整齊地排列在抽屜里,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看,開一下機,聽到那標志性的開機音樂,瞬間回到小時候,心情也變得非常愉悅。
其實,游戲機對我們來說,并不僅僅只是一個玩樂的工具,而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伴隨了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余連兵修了上萬臺游戲機,見證了各種各樣游戲機背后,那些關于人的故事。在他的手里,每一臺游戲機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連接著不同人的情感和寄托。
他小心翼翼認認真真地修復每一臺與他相遇的游戲機。他修復的不僅僅是游戲機,他努力想修復的,是幫每一位來求助的人,修復光陰,留住愛。
他是有愛的人,所以他能看到每一位推門而來,或年老或年輕的求助者背后的深情。感謝這個城市還有他這樣的人,愿意堅持十八年,為別人點一盞溫暖的希望之燈。
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