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經過一周的奔波,我們終于在甘肅會寧找了塊旱地,年租金為500元/畝/。我們將在這里展開背流式太陽能集熱器的應用實驗,土壤跨季儲熱成本與技術研究,冷棚供暖、供冷的試驗與研究,大棚集雨,大棚熱量、水汽回收,低成本二氧化碳制作,大棚果蔬蜜蜂授粉,
經過一周的奔波,我們終于在甘肅會寧找了塊旱地,年租金為500元/畝/。我們將在這里展開背流式太陽能集熱器的應用實驗,土壤跨季儲熱成本與技術研究,冷棚供暖、供冷的試驗與研究,大棚集雨,大棚熱量、水汽回收,低成本二氧化碳制作,大棚果蔬蜜蜂授粉,跨季蓄冷,熱管集熱,露天大地供暖,農村地區低成本供暖的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實驗。
會寧縣童家灣
一畝旱地每年給你500元租金,你會選擇出租嗎?
十年九旱的甘肅會寧,做太陽能跨季儲熱集中供暖試驗的意義何在?
甘肅中部山區,大片的農田基本上都已荒蕪,由于缺水和氣溫低,山上基本上都是光禿禿的,一年一茬的農作物處于靠天吃飯狀態,風調雨順之年,畝年產值約700元,要是天旱,則有可能顆粒無收,所以這些地方土地出租價格極低,一畝土地年租金只要50元,很多農戶甚至不要錢都愿意把他家的土地給你耕種,他自己出外打工。
甘肅會寧,是高考狀元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高考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除了教育,會寧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支柱產業,過去十年,會寧流失了26%的人口。會寧之貧,甲天下。由于缺水和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縣城周邊的一些農村吃水問題依然靠集雨水窖解決,離縣城遠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在黃灌區,一畝水澆地的租金才500元/年,就這還很少有外地人過來租地,因為會寧縣的年均氣溫只有6~9℃,年降雨量只有180~450毫米,而年蒸發量卻高達1700毫米,澆地的水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如果非要說資源,會寧最不缺的就是太陽光照,由于干旱,所以這地方的地下水位非常深。會寧屬光照資源二類地區,年太陽輻射量高達6000MJ/平方米,由于沒有什么重工業,所以這地方空氣質量頗優。除此之外,會寧還是黃土高原區,這地方的黃土層厚度高達數十米。在已知的清潔能源中,太陽能的利用成本和對環境的破壞性最低,在跨季儲熱、儲冷方面,土壤儲能的成本最低。
一畝冬暖棚的建設成本高達十萬元,如果沒有供暖設施,冬季同樣產值低下。冷棚只需要2~3萬元,供上暖氣,肯定比沒供暖的冬暖式大棚產值要高。由于氣溫低,所以會寧的農作物生長期特別短,若是給大地做上地暖,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前或滯后農作物的成熟期,一年有沒有可能種兩茬農作物呢?
我們的想法是:建設太陽能集熱場,以土壤來儲熱、儲冷,建設冷棚并裝上地暖,有制冷需求的冷棚再裝上風機,露天作物生長區亦鋪裝上地暖,早春和晚秋供暖,以提高地溫,促使農作物的發芽或成熟。通過不斷的摸索實踐,調整太陽能集熱場的建設比例,在解決農作物生長、養殖用熱問題的同時,順帶解決掉當地農村居民冬季采暖用熱的問題。
荷蘭、以色列、日本、德國的現代農耕技術雖然舉世聞名,但其并不適合當下的我國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極低的成本,復制荷蘭現代農業。選擇甘肅會寧,是因為它是我國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在這個地方,若是我們能做成功,那么就可以直接在黃土高原區大面積推廣,對其它太陽光照資源豐富的地區,做太陽能采暖,亦有相當的借鑒意義。若是我們能夠成功,則對提高全國人民的收入,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這種供暖、種植、養殖模式,需要天量的資金、人力投入。只有讓農民回到農村,才能談振興農村經濟。若是我們做失敗了,只能說是螞蟻撼樹,自不量力。太陽能光熱利用,失敗的人已經很多,再多我們兩個,又算得了什么?
金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