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疫情開始,論慘狀,航空公司鐵定能排進前五。2019年,上市航空公司的利潤是600億左右。2020年則虧損2300億左右!一年把前面四年賺錢的錢都虧進去了。2021年稍有改善,但前三季度仍合計虧損680億!全年虧損上千億是鐵板釘釘的事了!航
自疫情開始,論慘狀,航空公司鐵定能排進前五。
2019年,上市航空公司的利潤是600億左右。2020年則虧損2300億左右!一年把前面四年賺錢的錢都虧進去了。
2021年稍有改善,但前三季度仍合計虧損680億!全年虧損上千億是鐵板釘釘的事了!
航司確實苦B,上座率不夠,你得虧;沒乘客,不飛還得虧,畢竟飛機的折舊、養護、停靠、人員工資這些成本不會因為不飛就減少。
在這樣困境下,航司紛紛探尋自救道路,其中一條道路就是:帶貨。
別誤會,這不是指的直播帶貨,而是客改貨。通俗的講就是,以前拉人為生,現在拉貨過日子!
被嫌棄的帶貨
原本,航司對于拉貨并不重視。
2019年,國內民航運輸機隊一共有3818架飛機,其中全貨機只有173架,占比4.5%,對比美國全貨機數量超過1100架。
之所以我們這貨機這么少,是因為拉貨沒有拉人賺錢,同程的客機與貨機之間收入相差2.5倍至3倍。
我國的航空貨運主要采取的是客機腹艙拉貨。也就是大家在機場常看到的,客機上面一層拉人,下面一層順便帶點貨。客機腹艙貨運占到了82%!
這些拉貨的飛機中,專業的貨機特別少。通常都是客機服役15年至20年后改為貨機的業余選手。原因有四:
1.客機年老后,維護成本高,繼續運輸旅客的成本就非常高,不劃算!貨機在維護上要求不嚴格,成本更低,客改貨后廢物利用,繼續賺錢。
2.貨機不用擔心上座率,大部分貨物可以等,但乘客不能等,賣不滿票,虧本也得飛。
3.客改貨比直接買新的貨機費用更低。
綜上,在航司的眼里,客運是親兒子,貨運是干兒子。
干兒子上位
疫情讓兩個兒子的地位逆轉了!
首先,客運量大幅萎縮。
在2020年之前,客運量連續十年增長,但疫情爆發之后,客運量大幅萎縮,導致航司巨虧!
第二,疫情阻斷供應鏈,貨運需求暴增,價格暴漲!
諷刺的是,2019年,全球航空貨運量還下降了3%,而2020年開始,航空貨需求暴增。而貨機根本不夠使,供不應求。
這就導致航空貨運價格飆升了3倍!
2020年以前,上海到北美的航空貨運價格是每公斤3美元左右,疫情爆發之初飆升到了11.34美元,回落之后,又逐漸攀升到12.4美元。上漲了3倍!
上海到歐洲的價格也從2.38美元上漲到7.7美元。疫情之處甚至達到了10.36美元。
貨運價格的暴漲,讓原本不受重視的貨運受到了青睞。干兒子上位了!
據了解,最貴的運費甚至達到了200元/公斤。如果這個貨物是一個人的話,就是60公斤左右,運費得達到1.2萬元,簡直逆天了!
客改貨怎么改?
面對如此大的貨運需求,各航司都紛紛開始改裝客機,用來運貨。改裝的方式分2種:
1.臨時性改造
不改:座位上不坐人,直接放箱子就行
不過使用這種方式,每次的貨運量就會大打折扣,很不劃算。但優點是:不費錢不費事!
小改:拆除客機上的座椅以及相關附帶設備
這樣改造后,運輸效率就大大提升,可以裝更多的貨物。而且成本更低廉,只需幾萬元人民幣,一兩天就搞定。等疫情恢復后,再花點錢把座椅和設備裝回去即可重新拉人。
2.永久性改造
這類改造通常是針對退役的客機,改動之后不可逆,周期長(約90天)、費用高(約1千萬美元),適合運輸集裝箱等大件貨物!
改造之后,飛機就有了個大嘴巴,往里吞貨物。
客改貨背后,對供應鏈的思考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客改貨很簡單嘛,把桌椅一拆就可以運貨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客改貨最大的隱患在于安全,由于貨物不能被有效地固定,運輸過程中如遇到顛簸,就可能導致飛機失去平衡,從而導致墜機等安全事故。
所以臨時的客改貨只是權宜之計,不可長久。上個月民航局叫停了“客改貨”!
由此可見,客改貨需要專業的改造,而不是草草了之。據說,客改貨的訂單都排到3年以后,歷史罕見!
這讓我們反思一些供應鏈的問題:
1.航空貨運運力不足
貨機占比例正常應在10%~15%之間。按照這一標準,中國貨機應至少在600架以上,而我們現在只有不到200架!
而航空貨運一般用于高附加值產品,這跟產業升級息息相關!所以航空貨運在未來一定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2.傳統航空貨運成本高、效率低,難以形成產業規模
它們只做“機場到機場”的服務,缺乏與“門到門”服務有效銜接。于是傳統航空運輸就不怎么賺錢,自然也就沒人重視。
3.這次航空供應鏈短缺讓很多企業發現了航空貨運的價值
很可能在疫情之后,會有不少企業瞄準這塊蛋糕,對航空貨運進行改造。
隨著中國產業升級,高附加值的產品必然增加,比如,芯片,高端儀器等。需求增加,就必然會帶動航空貨運的發展。
反過來,航空貨運的發展也為產業升級提供保障和支持!
不管怎樣,航司熱衷于“帶貨”確實降低了很多現金流壓力。否則,今年可不止虧1千億!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