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畢錦華決定辭職,在他30歲這一年,投身內容創業的熱潮。8個月過去,平均每個月他在抖音新開一個賬號,平均每個星期,都有一個爆款視頻在抖音走紅。每一秒鐘,有2個抖音用戶給他的視頻點贊。現在,畢錦華和他的品牌“奇人匠心”目前是抖音上最大的非遺類視
畢錦華決定辭職,在他30歲這一年,投身內容創業的熱潮。
8個月過去,平均每個月他在抖音新開一個賬號,平均每個星期,都有一個爆款視頻在抖音走紅。每一秒鐘,有2個抖音用戶給他的視頻點贊。
現在,畢錦華和他的品牌“奇人匠心”目前是抖音上最大的非遺類視頻內容創作者之一。立足杭州,通過抖音短視頻,他讓祖輩傳下來的精神與技藝,跨越物理距離的限制,在更年輕和更廣闊的世界里傳播。
杭州,互聯網新的都城,二維碼組成的世界。超過98%的出租車以及95%以上的超市便利店都能在幾秒內“掃一掃”付款。程序員每敲下一行代碼,都有可能影響全球。畢錦華的創業故事,與這些一起,構成這座城市極速發展的縮影。
手藝人也生存于此,與速度背道而馳。西湖畔的故事仍在流傳,京杭大運河仍然承擔著重要的運輸作用。河道邊的長廊后,穿過石橋,白墻黑瓦浮現,樹木早已泛黃。杭州手工藝活態館藏身其中,幾十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在這百里見方的舊工業基地,在大工廠標準化流水線之外,操持著自己的手藝。
他們在同一個空間下,以兩種截然不同的速度前進。但現在,兩條平行線有了交點——抖音。
聚集上游流量,拓展下游訂單,畢錦華跟這些非遺手藝人一起,試圖探索一條跟以往不一樣的路?!拔幕绻雮鞒?,除了需要大家去了解,還需要有文創產品來對銜接,這樣才能把整個鏈路疏通了,才有人來學,才談得上傳承?!?/p>
畢錦華想用商業思維做非遺。
一個星期就“爆了”
把一團細泥搓到極細,壓在眼睛邊上,一副鏡框出現。再把一條粗些的泥塊搭在肩膀上,在師父的手下,一個大衣領子出現了。過程自然但依然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在這段15秒的視頻里,泥塑大師高超的捏泥人手藝被完整地呈現出來。
24個小時,點贊超過了10萬,賬號粉絲漲到2萬,畢錦華加了1000個好友。這是畢錦華第一個“爆掉”的視頻。很多人留言,詢問價格,詢問是否可以買這些泥人。
這是畢錦華發的第6個視頻,這個速度讓畢錦華感受到真實的快感和商業模式可能走通的興奮。這距離他辭職過了2個月。
辭職后的畢錦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他想做內容創業,但是幾乎每個垂類都已經是紅海。2個月過去,他還不確定,自己該做什么。
一個偶然的機會,畢錦華送自己的父親去學泥人,師父是徐遠渭。一張小桌,一個馬扎,一桶細泥,這是俆遠渭全部的家當。
徐遠渭是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捏泥人手藝,已經干了10年。走街串巷、市井廟會,他的雙腳在所有他能到達的地方留下腳印。泥都是從地里挖來的,再用碎肉機打細。每個泥人15分鐘,他已是這個領域最快的手藝人。但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是等過往人們上前詢問自己捏泥人的價格。每一天,約有3、5個人在他的攤前停留。
畢錦華上傳的視頻里,那位手藝精湛的泥塑師父就是徐遠渭。
父親為了在家也觀摩手法,拍下來師父的手藝。畢錦華看到父親拍下的捏泥人視頻,模糊地感到這是個機會。
只用15分鐘,人物泥塑便“破土而出”。桌上擺著一塊抹布,徐遠渭不時在上面抹一下。抽汗煙的老漢、納鞋底的老嫗、玩耍的孩童便相繼出爐。徐遠渭的手上,最初的細泥,變成完整、精致的成品。畢錦華把15分鐘的視頻,剪成15秒。
“在非遺這個領域,還沒有大的文創品牌出來。很多人都嘗試過,但是只靠情懷是很難堅持的。依靠新的平臺,也許有新的機會?!碑呭\華想。
一個視頻是否受網友歡迎,抖音的反饋是最真實的。一天里,畢錦華上傳的這段視頻獲得上千個贊。
“爆了”之后,畢錦華自己算了一筆賬。一個爆款視頻帶來20多個訂單,平均下來一天約有5單,這相當于有1000元的收入。只要老師有精力,1個月有多幾千塊錢沒問題。
畢錦華帶著這個數去找徐渭遠。畢錦華給他說:“想要傳承這個東西,僅僅停留在好看是遠遠不夠的。我想還需要實實在在給你們幫助。”
徐渭遠同意了。以往,即使是在旺季,他的訂單一天也是5、6單。
徐渭遠捏的泥人像已有上萬個。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他根據國家和地域的不同掌握了一些特征技巧?!白铍y捏的是印度人,他們頭上盤著的頭巾,一條紋路都不能錯?!毙爝h渭說,西方人則喜歡一些夸張的手法,只要抓住基本特征,對人物進行些夸張、漫畫等修飾,他們更喜歡。他還會說幾句地道的日常外語對話。 他還捏過馬云。
只是隨著新技術的發展,3D打印機和雕刻機給傳統的手工技藝帶來沖擊,來買的人少了,前來學藝的學徒也越來越少,能堅持下來的更少。
現在,徐遠渭看到了新的可能。
在那個火了的視頻下面,有抖音網友留言說他就是當代的“泥人張”。
“泥人張”是作家馮驥才《俗世奇人》里最為知名的手藝人之一。馮驥才在這本小集子里,記錄天津衛的民間傳說、奇人異事。“奇人匠心”的名字,就來源于這里。畢錦華用抖音記錄杭州手藝人的絕技絕活。
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
只是現在,他們需要一點別的東西,比如抖音。
抖音250萬贊 讓他賣斷貨
泥塑大師的成功,給了畢錦華信心。他想找更多的手藝人,嘗試把成功復制。
畢錦華遇到余萬倫時,他在杭州的手工藝活態館占據著最大的展位,這背后的意思是,他做出來的東西,是整個場館賣的最好的。各種顏色和圖案的油紙傘倒懸空中,徒弟有幾個,圍裙都被染上了五花八門的色澤。
余萬倫出生于素有“油紙傘之鄉”美譽的四川瀘州,從7歲開始就跟在母親身邊,耳習目染油紙傘制作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畢六福,是余萬倫的舅舅。
瀘州油紙傘從明末清初就名聲在外,到了1940年代的極盛時期,年產油紙傘2000萬把,供應全國。傳統工藝中油紙傘的紙,用的是“皮紙”,是桑樹等樹皮提煉的紙,上了桐油以后,又防水又堅韌,過去人們都用它來遮風擋雨。
“電視劇里演的窗戶紙一捅就破,其實才不是這樣呢。”余萬倫說。
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余萬倫的古法制傘工藝,卻有整整九十六道工序,并且制傘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流程來操作,一步也無法省去。比如傘把上的風釘,平時看不見,但它卻是起到實實在在抗風作用的?!安粫瘳F代傘那樣容易被風吹得方向反過來?!?/p>
余萬倫說,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制作出的瀘州油紙傘,如果單從雨具的角度,是要優于現代傘的。瀘州油紙傘的傘架都是采用四川竹海里的深山老楠竹,這種竹子韌性大、彈性強,用它做傘架的油紙傘非常結實,經過處理還能夠防霉防腐。
而且,一把傘的傘骨必須選自同一根竹子,匠人會用刀將一根完整的竹子劈成同樣寬窄的32根,每一根竹條同樣薄厚,同樣堅固。最終的檢驗標準就是它們在拼合后,仍像一根竹子。32根竹條依次卡在傘骨之間,正好圍成一個規矩的圓,竹條的寬度都不足4毫米,每一根上要打出同樣大小的孔洞,再用細線網成6圈傘邊。
“我是一個傘匠,杭州有美麗的傳說,是一個有欲望帶一把油紙傘回家的城市,非常適合傘匠生存?!钡F在,全國能完整做出瀘州油紙傘的人,不超過10個了。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受現代工藝的沖擊,機械化生產的金屬骨架布傘取代了傳統手工制作的油紙傘。祖輩們制作的油紙傘已經漸漸成為了櫥窗里的古董傘。這個行當養不出新人,也留不住老人。
很多媒體、電商平臺都來找過余萬倫。余萬倫想讓油紙傘被更多人知道,他也做過很多嘗試。楊冪參加《繡春刀2》路演的時候撐過一把油紙傘,傘面上加入了葉子的元素,看起來古樸,優雅,出自余萬倫設計的《竹隱》系列。
土耳其第一夫人在杭州G20會議時,親自拜訪了這位手藝人。她在現場觀看了余萬倫的制傘工藝,并將其《竹隱》系列紙傘作為伴手禮帶回了國。
但是如何讓大眾接受油紙傘?余萬倫甚至學著運營一個線上的店鋪。
《白蛇傳》中,許仙與白娘子在西湖斷橋以油紙傘為媒,同傘風雨,結下千古奇緣的佳話。戴望舒的《雨巷》中,人們都記得那句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他背著油紙傘在西湖邊找人代銷,一把傘只賺一二十塊錢。即使這樣,還是很難?,F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再喜歡這些傳說,不再喜歡油紙傘了嗎?余萬倫問自己。
但畢錦華看到的是其他的問題。“線上運營需要經驗、需要懂線上的規則,要有想法。這些傳承人有非常好的手藝,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做內容和品牌。”這正是畢錦華擅長的。
畢錦華采用了15秒短視頻,結合長段旁白的方式,吸引抖音網友的注意。 “每個視頻下面的文字,文案是有字數限制的,有時候完全無法表現出你想呈現給用戶的感情沖突,但是如果你通過獨白的方式,至少能夠有一百個字,大家能夠了解到你想表達的東西,激發共鳴,很多人看了覺得挺好的,我覺得想支持一下,就會激發購買。 ”這是畢錦華在過去這么長時間摸索中總結的心得。
視頻加載中...
余萬倫的傘賣光了。
“有人說,看到我的傘,第一眼就淪陷了,她用了 ‘淪陷’這個詞,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贊美?!蹦俏环劢z還在讀書,她說“馬上要畢業了,你(指傘)遲早是我的?!?/p>
在抖音上,還有人留言能不能分期支付,對方是個高三學生,打算每月存100元,等到高考結束,剛好能拿到油紙傘。
“年輕人喜不喜歡,取決于這門手藝能不能讓年輕人喜歡。找到這個點,再放大。以前,年輕人買油紙傘相當少,幾乎沒有。”余萬倫說。
現在,余萬倫的訂單永遠在排期。這讓余萬倫很開心,“我是個手藝人,終究希望自己做的東西能賣出去?!?/p>
余萬倫不懂抖音,但每天都看。畢錦華找到他后,承諾負責拍攝和運營?!皼]想到后臺的點擊量那么高,我也不會操作,每個人把專業領域做好,這個事情就成了。”有一個劇組從抖音找來,請余萬倫當“手替”,新戲的男主角是個傘匠,攝像機對準做出過萬把油紙傘的余萬倫的手,傷痕可見。
手藝不能斷在我這輩
張心榮是畢錦華拜訪的手工藝人里,年紀最大的一位,眼鏡架在鼻梁上,已有深深印痕,竹絲在他手上翻飛。
今年61歲的張心榮,1957年出生在浙江象山的黃避岙鄉鴨嶼村。15歲拜師學藝,45年來,張心榮幾乎把人生都編進了竹編里。
一根茶杯口粗細的竹子,劈開、剖起,變成3毫米厚的竹篾,再用刀剖8層,直到變成一片近乎透明的薄紗,再用排針一拉,一把薄如蟬翼、細如頭發的篾絲就成了。一根竹子,破成千絲。
一位不甘心的姑娘抓了一把自己的頭發和篾絲比了比,驚呼:“真的跟頭發一樣細!”
“竹子也分公母,和人一樣。母竹韌性更強,適合做很細的篾絲;公竹一般用來做外圈,固定結構。想做精品,1000根里能選出一根已經夠好了?!?/p>
張心榮的竹編,是畢錦華孵化的十來個賬號中,銷量最好的一個。
去年11月,畢錦華發布了一個張心榮編小動物的視頻。6小時不到,他收獲了接近100萬個點贊,和10萬多評論。在抖音的評論區,抖音網友排隊回復“支持”?!?strong>以前不知道傳統手藝這么美,現在見識到了?!币晃环劢z留言說。
張心榮喜歡喝酒,他看了這些留言,開心的喝多了。
竹編的歷史相當長,幾千年來,黃河、大運河決口的時候都要用到竹編,很粗獷的編起來然后把石頭放進去丟到一個缺口里,水就不會沖下來。這是古人的智慧。
張心榮做篾匠45年了,他的眼鏡搭在鼻梁上,說話慢聲細語。4歲孫女的竹蜻蜓、小鳥、手環,都是他編的。家里的席子和枕頭是竹編的,燈也被竹編籠罩。刷碗用竹片,買菜用竹籃子。
少年出師之后,“吃香”的好日子連10年也沒過上。制造業大發展了,塑料用具大量進入人們的生活,竹制品漸漸無人問津。人們紛紛棄農從商尋找新出路,張心榮也不例外,開照相館、辦圖書館。篾匠的手藝,只有村人找上門,偶爾為之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竹編制品退出了國人的日常生活。
張心榮心里苦悶,怕手藝失傳,想把一生的手藝教給年輕人。他寫了幾本書,把竹編的技巧詳細記錄下來,還配上圖,希望成為竹編教材留給后人。畢錦華看到老師父手里厚厚一個本兒,上面詳細地記錄著自己收過的每個徒弟。
他的大徒弟跟了他三年,但最終因為經濟壓力不得不放棄?!澳贻p人要買房子、車子,要生小孩,手把手教他們,免費給他們學,也不愿意。”
他有時關上房間門,聽著音樂,編自己喜歡的《蘭亭集序》?!拔颐刻煲魳仿犅?、老酒喝喝、編編竹畫,很開心”。
后來干脆回了老家的山坳坳里,自己種菜,研究了三年刮青、破節、剖片、起篾,再到人物的表情,書法的筆鋒……“別人都說我傻,就知道在那編,沒錢買煙,就問朋友借兩百塊?!?/p>
畢錦華能感受到老師父的苦悶?!斑@些傳承人都是很孤獨的。他們總惦記著,手藝不能斷在自己這輩。”
最近,張心榮準備在抖音上教小朋友,把手藝傳下去。他還想編織一幅30多米長的《京杭大運河》,要打破吉尼斯世界記錄。他準備花兩三年時間,召集助手一起完成?!跋M衅髽I或政府能助我一臂之力,我把這幅畫贈送給他。”
………………
有人覺得畢錦華太像個商人了。他沒有生氣?!皩τ诤芏嗳藖碚f,非遺就應該高高在上。但是手藝人需要的是活下去。”畢錦華覺得,這件事能帶來收益才行。“有人看到這個事能賺錢,才能來學習、才考慮傳承?!?/p>
活計都在手上。徐遠渭的手黑,有時與他手下的泥混在一起,竟看不出差別;余萬倫雖不是女孩子,但指甲很長,方便糊油紙傘的傘面;張心榮的手上布滿大大小小的傷疤,那是每個做竹編的老師傅,都會留下的技藝精進和歲月流逝的證據。
“如果我去運營網紅,現在的收入和流量肯定不是一個量級的。但是這件事總有人要做,我開始做了,我還想做下去?!碑呭\華說。
————
距離「抖音非遺合伙人計劃」發布
還有1天
陳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