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很多人認為參加社保的風險很大,畢竟年輕時只是交錢。等到退休時領養老金,萬一領不了幾年就去世怎么辦?國家會將養老保險繳納的費用返還嗎?確實存在著這樣的風險,不過確實參保人去世也由相應的待遇。養老保險是一種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模式我們
很多人認為參加社保的風險很大,畢竟年輕時只是交錢。等到退休時領養老金,萬一領不了幾年就去世怎么辦?國家會將養老保險繳納的費用返還嗎?確實存在著這樣的風險,不過確實參保人去世也由相應的待遇。
養老保險是一種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模式
我們繳納養老保險,相應的費用分為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
(一)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的。每年會根據國家統一公布的養老金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計算利息。2016年以來有人社部和財政部統一公布相應的記賬利率,高達7%~8%以上。從這個角度講,養老金可比個人理財要強的多。
畢竟在企業參加社保的情況下,職工繳納的部分就是繳費基數的8%,相當于自己給自己存錢了,還有這樣高的記賬利率非常劃算。
養老金個人賬戶什么時候可以領取?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只有三種情況可以領取個人賬戶。第一,是到達退休年齡按照計發月數按月領取;第二,參保人死亡時可以由繼承人一次性繼承;第三,參保人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可以在離境時或者離境后申請終止社會保險關系,將個人賬戶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這種情況相當于企業職工個人繳納的部分,肯定不會虧本。有的職工還惦記企業負擔部分,但是我們要記住企業繳納社保并不是跟職工有關系的,而是跟法律要求有關系,所以不給職工返還也是應當的。
不過,如果是沒有用人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或者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需要按照20%的繳費比例自己承擔基本養老保險,記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仍然是繳費基數的8%,因此有可能虧本。
(二)統籌賬戶,主要是用于支付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每年增加的各項養老金部分、退休職工的各種補貼補助、養老金領取完畢后的個人賬戶,以及去世職工的喪葬費、撫恤金等待遇。統籌賬戶里的錢,并不僅僅是企業繳納的單位繳費基數的16%部分,還包括大量的國家補貼等。2017年各級財政補貼養老保險基金高達8004億元,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養老保險基金補貼就達到5261億元。另外還有歷年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利息等等,2019年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高達50869億元。
關于因病非因工去世職工的待遇,實際上最初源于1951年的《勞動保險條例》。最初國家規定因病非因工去世的職工喪葬補助費是兩個月的企業平均工資,一次性救濟金的標準是根據供養親屬的不同,發放6~12個月的本人工資或養老金。
經歷了七十多年的變遷,相應的待遇一直保留了下來。1969年勞動保險制度已經終止,但是相應的福利待遇有用人單位承擔,畢竟當時都是國有集體企業不存在倒閉的可能。1986年我國開始重新建立社會保險制度,但是相應的待遇都是沿承下來了。
相對而言,各地的標準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關于喪葬費山東省是1000元,陜西省是1500元,重慶市是2000元,黑龍江省是4000元,北京市是5000元。上海、福建、天津等一些地區則是2~3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
一次性救濟金,北京市是20個月的最低工資標準,山東省是10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標準,河北省是最高20個月的省平養老金,寧夏自治區是20個月的社會平均工資。
另外,山東、上海、陜西等一些地區還有供養親屬生活困難補助,目前只有300~500元每月的標準,但也是一份待遇啊。
所以,參加養老保險國家的各項待遇是非常優厚的,基本上可以說95%的人不會吃虧。還是建議年輕人好好思考一下,趁年輕參加養老保險更劃算。
丁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