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縫紉機,大家或許都不陌生。在過去,縫紉機可是個好東西,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候的人們結婚時流行“三轉一響”,也就是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加收音機這幾個物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愛情是相濡以沫、含蓄忠貞的愛情,能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是當時
說起縫紉機,大家或許都不陌生。在過去,縫紉機可是個好東西,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候的人們結婚時流行“三轉一響”,也就是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加收音機這幾個物件。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愛情是相濡以沫、含蓄忠貞的愛情,能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是當時每個結婚的新娘最羨慕的結婚嫁妝。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在當今社會,縫紉機差不多已經快要從我們的生活在消失了,徹徹底底地成為了老式物品,可仍舊有人愿意高價去農村收購縫紉機,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人們的文化情懷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后,紡織工業的大生產促進了縫紉機的發明和發展。在上個世紀,那時候的技術哪有現在這么發達,一條流水線可以生產成千上萬件衣服。
而且,在那時候,擁有縫紉機的家庭也很少,所以能用縫紉機做一件衣服是很奢侈的事情。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縫紉機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但是對我們來說,縫紉機不僅僅是一種能夠織布做衣的機器,而是一種文化象征,一種文化符號,是我們的文化情懷。盡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但物盡其用的精神和美德不會過時。
日本兄弟工業株式會社會長安井義博訪問中國時,不經意間透露,自己的一個手袋,是由他的太太用數十條舊領帶拼縫制作而成,他一直用到現在,舍不得將這個手袋舍棄。
目前,縫紉機在全球仍占有一定的銷量,年銷量約1000萬臺,但是在中國市場,縫紉機卻少得可憐,每年僅僅生產10萬至12萬臺縫紉機。
有人提出建議,可以計劃上網開店,盡快建立國內經銷商隊伍。“體驗手工樂趣,也是一種休閑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輕人追求創意和個性,有可能給家用縫紉機回歸百姓生活提供全新舞臺”。
而且,前段時間,一篇名為“上海老品牌蝴蝶縫紉機重生 傳播縫紉文化”的文章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最有名的縫紉機品牌是上海的蝴蝶牌縫紉機,當時這個品牌的縫紉機熱銷全國,但是現在縫紉機市場漸漸縮小,僅僅依靠人們的文化情結來恢復縫紉機市場又談何容易。
二、作為賺錢工具
縫紉機能織布做衣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女人們不僅僅拿它來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織布做衣,還用來給他人做衣服以賺取錢財。
而且縫紉機也算是歷史悠久,《木蘭詩》中有過這樣一段描寫:“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原聞機杼聲,不聞女嘆息。”詩中所描寫的機杼聲,應該就是縫紉機的前身——織布機發出的聲音。可見,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代,那時候的人們早已知道用縫紉機來賺錢了。
如今,雖然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服裝店,各種各樣的服裝店看的人眼花繚亂,可是還是會有很多人對純手工制作的衣服情有獨鐘,比如手工旗袍、手工婚紗、手工漢服等等,都非常受人們歡迎,所以現在還是有許多裁縫店的存在,而作為一個裁縫店,怎么可以沒有一臺縫紉機呢?
新式的縫紉機沒有以前的那種感覺,所以人們愿意花大價錢去各個地方尋找以前的舊式縫紉機,覺得這種縫紉機做出來的衣服有靈魂、有文化氣息。所以現在老式縫紉機的價錢上漲了不少,有的甚至上漲了將近五十倍的價錢。
三、社會環境的原因
雖然縫紉機在以前非常普遍,但不要誤以為這樣就人手一臺了,其實并不是。縫紉機在以前也算是個稀罕物件,要不然為什么會作為結婚時候的三大件呢?
而且,那時候的人們認為,女人學會用縫紉機做衣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結了婚的女人還不會用縫紉機做衣服的話,就會被婆婆笑話、嘲諷和挖苦。相親的時候,他們挑媳婦兒的首要標準就是心靈手巧,會用縫紉機。
女人嫁進門后,婆婆也會傳授給她一些用縫紉機做衣服的經驗,目的就是為了以后可以給公公婆婆等長輩,給丈夫,給兒子女兒等晚輩,給全家人做衣服的。而且以前的人節儉勤勞,現在的人都是衣服舊了,或者自己穿膩了,衣服過時了,都會把衣服舍棄,為自己添置新衣。
可那時候的人們有著節儉的好品德,否則也就不會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說法了,所以每當家里有人的衣服破了的時候,縫紉機的用場就來了,勤勞的女人就會用家里那臺破舊的縫紉機為他們打補丁,修補衣服。
現在想想,雖然現在的條件好了太多太多,但是那種日子再也回不去了,竟然還十分的懷念。
四、結婚三大件
前面已經提到了,縫紉機是結婚三大件。雖然結婚前,男方家里會比較挑剔女方是否會用縫紉機,但是女方家里也會在意男方家里是否有縫紉機,因為不管是做衣服還是補衣服,縫紉機的用處非常大,困難的時候,還可以用縫紉機來賺錢。
所以說,不管是在何時,縫紉機的用處都非常大,也就間接說明了在如今還會有人高價收購縫紉機的原因。
結語
縫紉機不僅僅是縫紉機,它還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隨時可以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那份回憶,縫紉機的存在,承擔了我們兒時的回憶,每每想起小時候的往事,總會聯想起家里那臺吱吱作響的老式縫紉機。這些老物件的存在可以帶我們回到過去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
縫紉機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我們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文化,就需要通過這些老式物件來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記憶。可以說,現在之所以還會有人回到農村去收購這些舊縫紉機,無非就是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甜蜜的兒時回憶。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