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談錢太俗氣。當醫生的初衷是治病救人,是非常高尚的職業,我一直不屑于談錢,總覺得談錢會玷污身上白衣的純潔。因此,每個月發多少工資、拿多少獎金,這些工資、獎金是按什么規則發放的,我很少過問。而且,從小過慣了艱苦的生活,我對物質方面的需求并沒有多
談錢太俗氣。
當醫生的初衷是治病救人,是非常高尚的職業,我一直不屑于談錢,總覺得談錢會玷污身上白衣的純潔。因此,每個月發多少工資、拿多少獎金,這些工資、獎金是按什么規則發放的,我很少過問。
而且,從小過慣了艱苦的生活,我對物質方面的需求并沒有多大欲望。別人是吃要頓頓有肉穿要一身名牌,我是但求食可果腹衣可暖身即可;對豪宅豪車我更沒有多大興趣,但求有一方天地容身有一小車代步已心滿意足。
因此錢多錢少于我并沒多大意義。再說,人到中年,更多的是追求內心的寧靜,追求精神的修養,對物質層面的東西越來越看淡。(當醫生,唯一不需要擔心的事情就是掙錢!)
但是,有一次手術中聽年輕人閑聊起收入,說某三甲大醫院一個名牌院校博士畢業資深外科主治醫生月獎金不到8K的時候,我真地有點不淡定了。
月收入8K,大多數人或許還覺得將就,畢竟我國居民月平均可支配收入才2600元;但是,如果算上大城市的生活成本,算上每月的房供車供,算上小孩的教育花費,算上父母的贍養花費,算上成為博士主治醫生長達20多年的醫學教育成本,算上外科醫生工作無比的辛勞和巨大的風險,再跟我國普通白領平均招聘薪酬月均8715元相比,你會覺得當外科醫生每個月拿這么點錢太不值當!
當外科醫生,博士畢業數年,月入不到8K,真是還不如去工地搬磚,不如改行去送快遞!
去工地搬磚雖然辛苦點,只要有力氣,月入10K還是完全有可能;改行送快遞,只要勤快點,月入10K也大有人在。
當然,我不是看不起工人,也不是看不起快遞員,完全沒有這個意思。生而為人,大家人格都平等,職業也本無貴賤,只是社會分工不同,我尊重憑借自身勞動賺取合法收入的每一個行業里的每一個人。
我只是覺得,與外科醫生的培養周期和工作性質相比,如此低廉的收入真是對這個職業的蔑視和侮辱。(外科醫生,你一個月拿多少錢?)
無獨有偶的是,根據“醫學界”“2020中國醫護執業現狀調研”結果披露:65%醫護人員在新冠疫情后工作時間有增加,且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8小時;近60%的醫護人員日均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87%的醫生和90%的護士月收入低于8000元。
普遍的高強度、高付出和整體的低收入、低回報形成鮮明對比,也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外科醫生這個行業該何去何從?
應該說,當初選擇學醫,選擇從事外科,都是緣于心中的那份善良,想以一己之力為世人減輕一份苦痛,沒有人是沖著錢來的。
但是,正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一樣,貧窮也絕不是當外科醫生的本意。
現實對我們殘忍,如果無法逃離、無意逃離,那就要想方設法改變現實,讓自己過得好一點,讓家人過得好一點。
解除生活的后顧之憂,才能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工作,專注于治病救人。
那么,當外科醫生如何才能在不放棄專業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賺取更多的合法收入,實現體面的生活?
0 1 多收病人多做手術
獎金低,收入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工作量不夠,工作強度不夠,畢竟多勞多得是這個社會的普遍規則,那就多收病人多做手術吧!
遺憾地是,想象與事實永遠都是有差距的。
多勞能否實現多得跟每個單位的薪酬制度有很大關系。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不能無限制的加碼;而且,做多錯多,錯多扣多,在醫院嚴苛的考核制度下,多掙的有時還抵不過多扣的!一味地增加工作量把自己推向極限,有時即使瀕臨過勞死的邊緣,都不一定能實現心目中的理想收入。
或許有人還會說,外科醫生想創收還不簡單,出去開“飛刀”嘛?
毫無疑問,去外單位開“飛刀”絕對比在本單位來錢,而且多得多。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開“飛刀”不是你想去開就可以開,得是你水平高,知名度大,有人邀請才行。而且,在目前開“飛刀”合理不合法的狀態下,私自去外地會診或手術隱含著巨大的風險。
0 2 多寫論文多報課題
寫文章、申請課題對收入的影響一直被很多外科醫生所忽略,殊不知,這才是一條既能提高收入,又能提升級別,還能拓寬發展空間的多全之策。
在現行的職稱考核制度之下,多發論文,多拿課題是實現職稱快速晉升甚至破格晉升的捷徑。
職稱上去了,還愁收入不跟著上去?
有文章,有課題,學術地位提高了,學界影響擴大了,去競爭行政職務、競爭學術職務自然也不再是難事。
而且,某些極其注重學術的研究型醫院,本身對文章、課題的獎勵就極其豐厚。我就曾經聽說,有知名醫學院校的博士后一直呆在實驗室不愿出站,是因為他發的SCI文章多,每個月光文章的獎勵就好幾萬,一年下來幾十萬;但是,他要是出站了找工作,就不一定能拿到這個數。
拿手術刀的不如殺小白鼠的,說起來讓外科醫生很受刺激;不過,這樣的幸福外科醫生還真羨慕不來。
外科醫生的工作不比實驗人員,也不比內科醫生、放療醫生和影像醫生,做手術一天下來,已經把人累得腳趴手軟像病怏怏的老狗,恨不得沾到凳一屁股坐下沾到床一骨碌躺下,哪還有精力和心情看文獻寫文章。
當然,極少數精力體力和科研天分異于常人的外科醫生除外。
0 3 專利轉化知識創收
外科醫生的優勢是成年累月在臨床上摸爬滾打,在手術臺上浸淫磨礪。
在臨床上待的時間久,如果思維敏銳,就極易發現臨床問題;發現問題,如果勤于思考,就會閃現很多靈感;有了靈感,如果窮究深挖,就極易結出技術和智慧的果實,實現發明創造。
醫院里很多醫護人員都申請有專利,而外科醫生基于實踐和實用需求申請的專利是最具轉化價值的。
我們在業界也的確看到不少外科醫生設計了很多極具價值和前途的器械和設備,廣泛應用于臨床,實現名和利的雙豐收。
0 4 借助網絡流量變現
如今是個網絡時代,網絡時代最大的魅力是可以實現“一點都不可能”到“一切皆有可能”的蝶變。
有一個偷電動車被抓的小偷,因“我偷電動車養你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的”這類無厘頭、無道德、無底線的言論一夜之間爆紅網絡,成為擁有百萬粉絲的“精神領袖”;刑滿釋放后,更有數十家網紅公司和直播公司以百萬高薪競相簽約,這在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你敢想象?
外科醫生都是接受多年高等教育的醫學精英,智力和情商自然不會輸于那些違法亂紀的小偷小摸。只要外科醫生舍得從高深的專業中抽離出來,勻一些時間和精力做科普宣傳,做網絡咨詢,做品牌建設,成名養家也并非難事。
我們身邊也不乏小醫生成“大V”的例子,動輒粉絲數百萬,在網絡上發個聲比大專家大教授發言還受人追捧。
0 5 跳槽創業更換平臺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如果實在是待遇不稱心,工作不舒心,發展不順心,在原單位一刻也呆不下去,那就沒有辦法了,只能跳槽換單位,或者出來創業。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跳槽或創業是大事,一定要深思熟慮慎之又慎!
要對未來的前途有清楚的規劃,要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要對可能的困難有足夠的準備。否則,很有可能是越跳平臺越低,越跳收入越少。
還有創業,不管是開診所,還是成立醫生集團,不要只盯著成功的例子看,只羨慕別人的風光,一定要充分意識到背后的風險。十個創業九個死,別人能成功,換到自己上,就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其實,外科醫生創收致富的方式有很多,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特長、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條件合理選擇。
我相信,每個人只要肯努力,肯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就一定會有收獲。
當然,我們最希望的其實是,國家能切實改善醫務人員的待遇,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讓我們外科醫生靠知識、靠技術、靠勞動就能獲得陽光、體面的收入。
畢竟,心若旁騖,專注度就一定會受到影響。
再說了,我們要的不多,不要求與我們的付出完全對等,我們要的只是,相對合理的報酬。
(原創文章,春哥出品,歡迎轉發、轉載!)
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