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細數在清朝的幾位皇帝中,相對而言名氣比較大的,應該要算康熙、雍正和乾隆了。其中,康熙和乾隆開創出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頗為后人樂道,所以名氣明顯更大一些。而雍正呢?也不差,在位期間既勤政愛民又勤儉節約。雍正的出現,在清朝絕對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
細數在清朝的幾位皇帝中,相對而言名氣比較大的,應該要算康熙、雍正和乾隆了。其中,康熙和乾隆開創出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頗為后人樂道,所以名氣明顯更大一些。而雍正呢?也不差,在位期間既勤政愛民又勤儉節約。雍正的出現,在清朝絕對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
正因為如此,在他駕崩的時候,國庫所剩銀兩才大概為3453萬。這跟駕崩時國庫所剩銀兩為2716萬的康熙相比,明顯要更為好些。那么問題來了,康熙跟雍正駕崩時,國庫所剩銀兩在三千萬左右,那乾隆駕崩時呢?國庫所剩銀兩與雍正駕崩時國庫所剩的銀兩相比,是增加了呢?還是減少了呢?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康熙繼位到駕崩,國庫銀兩的變化情況。
眾所周知,康熙不同于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他在尚且年幼的時候就已經當上皇帝了。而正因他年幼,不為眾臣信服,所以實權基本上都掌握在輔佐大臣的手中。尤其是鰲拜,那時儼然就是暗地里的皇帝。那時國庫的銀兩相對而言并不算多,差不多只有幾百萬兩的樣子罷了。
后來康熙通過除掉鰲拜掌了實權,又一邊攘外一邊安內,并在這個過程中將國庫儲備的銀兩從原先的幾百萬兩提升到了三四千萬兩。而之所以在他駕崩時庫銀僅剩不到三千萬兩,則主要跟他晚年變得昏庸和喜歡上過奢侈生活有比較大的關系。
康熙年間雖然經歷了眾多動蕩的歲月,但是在康熙在位期間,康熙平三藩、收臺灣。不管是吳三桂還是耿精忠,這些個老牌的“地主”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叛軍的平復,也為當時的清朝廷積累了大量的意外之財,這也使得康熙在位期間,讓當時的朝廷有了大量的財富來充實國庫。同時當地的農業也可以得到穩定的發展。
不過在后來,康熙晚年的時候,由于諸子奪嫡以及朝廷的腐敗風氣盛行。這也為康熙在位的后期,讓當時的朝廷囤積的大量財富消耗很大。不過康熙在位期間,解決了朝廷的內憂外患。這也為后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雍正繼位到駕崩,國庫銀兩的變化情況。
雍正繼位以后,他老爹給他留的家底無疑就差不多是在不到三千萬兩的樣子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并未像民間富戶家中的敗家兒子似的,只知道一味消耗老爹給自己留下的那點財產,而是頗懂得開源節流。雖然親政之初,為了穩定朝綱和拉攏朝臣,他也花費了不少銀兩。但這之后,他又通過勵精圖治把用掉的銀兩給加倍賺了回來。而且他不同于自己的老爹,因為去世得比較早,在位僅十三年,所以可以說一直過得非常勤儉。所以在他駕崩時,國庫所剩銀兩才會比康熙的多。
雍正在位期間,也是做了很多的好事和實事。況且雍正皇帝也是出了名的節儉,不僅對自己,同時也要求自己的身邊人也是如此。為此當時的雍正還在朝廷頒布了一項政令,那就是對于宮廷浪費的人員,不管身份是否高貴,也定要嚴懲。俗話說勤儉持家,雍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朝廷的銀子積攢下來了。
不僅如此,當時的雍正為了充實國庫,在即位之初,就開始大量整肅貪官,將康熙一朝遺留下來的財政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同時還大力發展農業,在封建王朝的政治體系當中,都將農業的發展放在首位。為此雍正為了提倡農業的發展,竟然對農業有貢獻的老農封賞八品的官銜,同時頒發“老農”的稱號。并且在位期間,還實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朝廷的財政。
三、乾隆駕崩時國庫所剩銀兩的情況。
雍正駕崩以后,乾隆繼承了皇位。他在繼位后的前期和中期階段,表現還是頗為不錯。起碼對內能安撫得住民心,大力發展主流行業;對外則能驅敵趕匪,把大清朝的疆域擴大到了歷史最大的程度。而在財務方面,正因為他對內對外都有良好表現,所以他處于鼎盛時期的時候,國庫的庫銀曾一度達到7000萬兩的水平。
只可惜到他駕崩的時候,這些錢并未能留給嘉慶使用。而若這些錢都能留給他的繼承人嘉慶,那在嘉慶繼位的時候,便也不會因國庫沒錢而感到發愁了。不得不說,富極一時的乾隆一朝,在后期也開始貪圖享樂。為此,乾隆六下江南,花費了大量的國庫銀兩。
四、乾隆駕崩時國庫所剩銀兩數不多的主要原因。
首先,乾隆晚年掙得多卻也花得不少。
很多人可能都會感到很奇怪,既然乾隆在位期間曾賺了那么多錢,為何在他駕崩后,卻并未給嘉慶留下多少錢呢?其實,之所以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在很大程度是因為乾隆晚年掙得多卻也花得不少。要知道,乾隆到了晚年階段的時候,不僅在國家大事方面花錢很大手大腳,在私人生活方面,出手也向來很闊綽。那時的他頗為喜歡過奢侈享受的生活,所以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幾乎每年國庫的錢都會如流水一般從國庫流出去。
其次,大貪官和珅這個“蛀蟲”的存在。
出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由于大貪官和珅這個“蛀蟲”。和珅從跟乾隆開始,就一直頗得乾隆寵信。期間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和巴結討好乾隆,和珅邊貪污受賄,邊對百姓橫征暴斂。結果到了乾隆晚年的時候,國庫所剩的銀子變得越來越少,而和珅家的小金庫里的財物卻變得越來越多。此時乾隆為了不在死后落得個昏君的名聲和繼續過自己想過的奢侈生活,便逐漸于暗地里把和珅當成了自己的錢袋子。只要缺錢了,就跟和珅要。而和珅則趁機討好乾隆,使得乾隆賦予他極大的權力。
結語:
就這樣,乾隆晚年跟和珅主仆配合默契,一步步將國庫和天下百姓手中的錢都轉移到了和珅的手中。也正因為如此,嘉慶帝繼位的時候,國庫才會出現那么大的虧空。最后弄得他不得不對和珅這個大貪官下手,這才算是解決了錢財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見,乾隆駕崩的時候,清朝國庫中所剩的銀兩已經少到很可憐的地步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何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