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很多人對廣電計量提供的一大特色服務“現場校準”并不陌生,它不僅可以根據企業特定需求進行定點定時計量,還能最大程度避免因為缺少儀器造成的停產。有人覺得,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跑腿”的活兒,拿著標準來,現場對一對,再拿著標準回去就行了——蛤?小
相信很多人對廣電計量提供的一大特色服務“現場校準”并不陌生,它不僅可以根據企業特定需求進行定點定時計量,還能最大程度避免因為缺少儀器造成的停產。有人覺得,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跑腿”的活兒,拿著標準來,現場對一對,再拿著標準回去就行了——蛤?小編第一個不服!至于為什么?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1.集結出發
8月8日7:40,廣州,36℃。
第一次聽說要跟隨工程師們下廠的時候,小編的心情還是有種小雀躍的,也就因此忽視了旁邊前輩們不同以往的關愛眼神。此刻拎包站在計量前臺的集合點前看著一字排開的車輛,感受著后頸汗嘩啦啦不要錢一樣往下流,再次低頭確認了下手機里的實時溫度。
36℃。
溫度雖高,但派車同事已早早開始忙碌地指揮,現場工程師、業務員和司機們的動作也絲毫沒有停頓,一臺臺小推車來回運送著儀器、砝碼,沒一會兒就裝滿了我們的車尾箱。今天一同下廠的有3位工程師,由經驗豐富的計量中心長度力學室工程師蘇工帶隊。
集結等待出發的車輛
校準需要用到的砝碼
業務員和司機一起幫忙搬運
一切就緒,出發!
2.入廠校準
經過30公里車程,我們來到了擁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廣州粵華制藥有限公司。進廠后,工程師們首先和廠方負責人按照下廠明細單核對了今天的校準任務。
Tips:一般來說,公司派單人員會依據客戶在預約服務時注明的儀器名稱、型號與數量來決定具體下廠人員,不過也經常會出現客戶臨時追加儀器的情況。因此在開工前確認工作量、做好計劃,才能保證心里有譜~
機械臺秤
根據儀器的種類,我們的工程師們兵分三路。蘇工負責的儀器包括22臺機械及電子臺秤、11臺電子天平。其中,超過15臺電子秤的最大稱量為150公斤。
什么概念?
要知道,如果一個秤的最大稱量為150公斤,就必須用到同等重量的砝碼,這還是在不考慮重復校準的情況下。這等于每臺電子秤至少要一上一下搬動兩輪砝碼共計300公斤,15臺就是4500公斤……
4噸半啊!!!
回憶起自己當年體育考試握力第一的風采,小編情(bu)不(zi)自(liang)禁(li)伸手拿了一個20公斤砝碼耍耍……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可想而知夏季高溫環境下,一整天的下廠對于工程師來說是多大的體力消耗。如果碰上某一臺秤讀數不夠穩定,還需要多次校準以避免草率地做出“超差”的誤判。對此,蘇工笑稱:“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搬磚工’。”
經過連續數小時艱苦卓絕的勞動,我們終于搞定了“大家伙”,接下來就是“小東西”登場啦!
高精度電子天平
穿過干凈整潔的車間,我們換上防護服來到了實驗室。由于電子天平比較“嬌氣”,所以需要用到的砝碼也成功“瘦身”,一手就能拎走~
單兵配置:肩背手提仍能腳下生風
水分測定儀,可通過測量樣品丟失水分含量與原來重量對比,確定樣品含水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電子天平的精度較高,我們遇到的“意外”也多了起來……
▼狀況一:
中途有一臺電子天平多次出現超差,差點要被宣告“搶救無效”了。不過蘇工淡定地看了看實驗室周圍,發現不遠處有一臺崩解儀正在工作,當即判斷它是主要干擾源。果然,關停罪魁禍首后,天平馬上恢復正常,重獲清白。
干擾電子天平的崩解儀
▼狀況二:
正當小編口干舌燥想找張凳子歇息一會兒時,突然發現角落里孤零零放著一臺“可疑”的天平——明明方圓一米沒有任何動靜,上面的數字卻來回閃動變化。配合實驗室安靜的氛圍、空調吹出的冷冷微風,顯得十分詭異……
快七月半了,忍不住有點慌……
將這個問題反映給蘇工后,他馬上給出了科學解釋——原來因為電子天平精度高,其傳感器應變片十分靈敏,就算上面沒有任何樣品,也會受到微弱風力和振動的影響導致讀數變化。
另外,蘇工的細心負責也給小編留下了深刻印象。針對儀器使用或校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蘇工都會告知客戶注意事項,幫助客戶保持儀器最佳狀態,以免影響生產。
3.標準歸位
待所有儀器校準完畢,已經是夕陽西下了。
我們的工程師再次集結在一起,與廠方負責人再次清點核對儀器,一切無誤后簽字確認。至此,現場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你以為下廠就這樣結束,可以各回各家了嗎?
太天真了!
再次回到公司后,一定要做好收尾工作!
①將下廠明細確認單交還前臺工作人員以便記錄。
②歸還標準。
加起來差不多200公斤的砝碼,都需要蘇工一個人推車運送歸還至實驗室。
不……不是這個意義上的推車……
這個才對……
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
整理后擺放整齊的砝碼
完成所有規定動作后,夜色已深,正是和家人共進晚餐,圍桌笑談的時刻。而此時的廣電平云廣場卻并未沉睡,仍有不少員工堅守崗位,為明天新一輪的工作準備著……
寫在結尾的一點碎碎念當小編在中途感慨那么多臺秤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完成時,蘇工悠悠開口:“我們做計量的有一句話:‘如果你想快,那就慢慢做。’是不是很矛盾?”
誰說理工男沒文藝細胞的,看這話說得多有哲理。
這次下廠,我們在12小時的36℃悶熱高溫下來回驅車60公里,搬動了超過4噸半的重量。
或蹲或站,或扛或拎。
衣服因為汗水濕了干,干了濕。
于我而言,這只是一次偶爾的體驗。
對于工程師們來說,卻是日復一日的常態。
一次下廠或許很簡單,但三次、五次,每周、每月呢?
酷暑,寒冬,朝發,夜歸。
這一份堅守,足以說明一切。
廣電計量,做一流的計量檢測技術服務專業機構
更多與質量有關的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廣電計量GRGTEST
馬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