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還有八天,我們就要和2019年說再見。今天,我們用這篇文章,從技術突破與生態繁榮、應用落地與產業升級、服務社會與人才培養三個維度,梳理了百度AI的2019年。文章有些長,但每一句話都凝煉了百度AI和產業各界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以AI為核心的“
還有八天,我們就要和2019年說再見。
今天,我們用這篇文章,從技術突破與生態繁榮、應用落地與產業升級、服務社會與人才培養三個維度,梳理了百度 AI 的2019年。文章有些長,但每一句話都凝煉了百度 AI 和產業各界大量的時間和努力。
以 AI 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幕,已經徐徐拉開。2020年,百度會更有 AI !
回顧2019年,無論是百度 AI 的同學們,還是中國產學研各界,都開始以前所未有的認真和篤定討論著“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9年,我們提出,人工智能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量,人工智能與前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一樣,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呈現出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工業大生產特征。
2019年,我們探索了 AI 進入工業大生產的真實路徑,推動 AI 邁入自動化、標準化和模塊化的新階段,并與百度業務以及各行各業的生產實踐深入結合,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
2019年,新技術、新業態、新形勢風起云涌,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交融愈加深刻。
在這樣關鍵的變革時期,百度 AI 堅持走自己的路,深入研究,扎實應用: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國際舞臺屢奪桂冠;建設軟硬一體 AI 大生產平臺,全面自主可控、開源開放;數據、算法和算力有機融合,依托百度智能云,賦能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培養 AI 人才,踐行 AI 服務社會。
2019年,百度 AI 前行的每一步,走得穩健而篤定。我想,或許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2019百度 AI 人的成果與努力:
我們打造了扎實的底座;
推動了真實的改變;
創造了值得信賴的未來。
——百度 CTO 王海峰
回顧百度 AI 在2019年中所經歷的風景和收獲,我們想從三個方面說起:
首先,百度大腦的算法、算力取得突破,成為“軟硬一體 AI 大生產平臺”,實現 AI 技術的標準化、自動化、模塊化,成為智能經濟的基礎設施。
其次,AI 技術在這一年中更好地賦能了百度業務體系,支撐百度業務高質量成長;我們也將 AI 技術與平臺能力,通過百度智能云“云+AI”的“高速公路”輸送到了千行萬業,助力產業智能化。
同時,我們推動 AI 倫理建設,以 AI 技術服務社會,讓生活更美好。希望有 AI 的前方,更加溫暖而明亮。
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逐個進入2019年百度 AI 的風景。
技術突破與生態繁榮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排名中,百度以5712件位列第一,并包攬了深度學習技術、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智能駕駛等多個人工智能核心領域第一;2019年,百度大腦全面升級為5.0,成為支撐產業智能化、軟硬件一體的 AI 大生產平臺。
在算法突破和計算架構升級的基礎上,百度大腦5.0進行算法、計算架構與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打通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落地的全部流程,實現了 AI 技術的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由此,企業和開發者不用重復“造輪子”,能夠直接將 AI 技術應用于行業場景,加速產業智能化進程。
算法、算力持續突破
百度大腦研發最頂尖的 AI 技術,用百倍的努力獲取在技術上進一步的突破。基于領先的算力、數據和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百度大腦的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 AI 核心技術持續創新,世界領先。
1. SMLTA 模型大幅提升語音識別準確率和速度
語音識別方面,百度提出流式多級的截斷注意力模型 SMLT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流式注意力建模超越整句注意力模型的性能,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在線語音識別大規模使用注意力模型。
SMLTA 在大幅提升識別速度的同時,也提高了識別準確率。輸入法有效產品相對準確率提升15%,音箱有效產品相對準確率提升20%。
2. 僅需20句話就可合成專屬聲音
語音合成方面,針對風格遷移、音色模擬和情感擬人的三大挑戰,百度推出語音合成技術 Meitron,將聲音中的音色、風格、情感等要素映射到不同的子空間,在使用時,不同要素任意組合,靈活控制合成語音的風格。
Meitron 個性化語音合成降低了技術門檻,僅需20句話就可以制作一個人的專屬聲音。該技術成果已經落地百度地圖,百度地圖發布了“百雀靈計劃”,上線全球首個地圖語音定制功能。
3. 特色視覺技術矩陣,囊括多項賽事冠軍
視覺技術方面,百度已經形成了包括圖像、視頻、AR/VR、重要垂類、軟硬一體化五大方向的特色視覺技術矩陣。
OCR、物體檢測、視頻理解、目標跟蹤等業界領先的圖像與視頻技術多次在國內外頂級賽事中取得佳績,例如在 CVPR 2019 就取得10項冠軍,并已在機械制造、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創新的 3D 和 AR 視頻交互技術,已經實現人臉、手勢、環境、肢體多維度的技術突破,可用于一體化人機交互等創新應用。
4. ERNIE 榮登 NLP 領域權威數據集 GLUE 榜首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方面,百度打造了可持續學習的知識增強語義理解框架 ERNIE,通過建模海量數據中的實體、概念等先驗知識,學習真實世界的語義關系。融合知識的語義建模大幅增強模型的語義表示能力,在共計 16 個中英文任務上超越 BERT、XLNET,取得 SOTA 效果。
2019年12月,ERNIE 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權威數據集 GLUE 中榮登榜首,并以9個任務平均得分首次突破90大關刷新該榜單歷史,超越微軟 MT-DNN-SMART、谷歌T5、ALBERT 等一眾國際頂級預訓練模型。
ERNIE 已經在工業級應用,如閱讀理解、情感分析、搜索智能問答、視頻推薦、CTR 預估等廣泛使用,效果提升非常明顯。
5. 對話技術突破,提升口語理解能力
對話方面,百度提出了基于深度注意網絡的多輪響應選擇匹配模型 DAM(Deep Attention Matching Network),顯著提高了口語理解能力。
在對話系統框架中,百度一方面提供可編程的對話管理框架,并內置多個常用標準對話范式,為在云端開發靈活可變的業務對話邏輯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提供需求分發和全局記憶機制,支持多個對話任務的集成與聯動,提高了對話技能的可復用性,降低了新業務的重復開發成本。
百度可定制對話技術依托百度大腦 UNIT 平臺,支持5萬多個對話技能,服務廣大行業客戶。
6. AI 計算架構升級,提供百萬 TOPS 的算力
人工智能算法能力快速提升,對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即將到來的 AI+5G 時代,計算將無處不在。
百度大腦全新的 AI 計算架構,通過芯片、連接、系統和調度的協同設計和技術創新,提供百萬 TOPS 的強大算力。與此同時,芯片之間、系統之間、設備之間的互相連接,將不同場景中的計算連接在一起,產生更大的計算力。
7. 打造 AI 控制、低 PUE 的云計算中心
百度在建的云計算中心將擁有超大型神經網絡、超大規模高性能計算集群,其基礎設施技術架構世界領先,是數據中心領域首個供電、制冷全分布式預制化數據中心。
基于百度飛槳研發的 AI 控制系統,設計年均 PUE 1.15,基礎設施能耗降低70%,每個可用區每年節電超過2億度,相當于10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量。
百度打造智能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步伐正在加快,支持百度 AI 發揮更大的創新能力和社會經濟價值。
8. 百度昆侖云服務器上線
2019年12月,基于百度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侖”的云服務器正式上線,百度昆侖云服務器為企業和開發者們提供超強的 AI 推理和訓練性能,加速 AI 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的步伐。
9. 百度鴻鵠芯片量產,專為遠場語音交互打造
今年7月,百度發布了專為遠場語音交互打造的百度鴻鵠芯片。
鴻鵠芯片的設計,變革傳統芯片設計方法,遵循“軟件定義芯片”的全新設計思路。
該芯片采用雙核 HiFi4 架構,2.8M 大內存,臺積電 40nm 工藝,在此硬件規格上,100mW 左右平均工作功耗,即可支持遠場語音交互核心的陣列信號處理和語音喚醒能力,將為車載語音交互,以及智能家居等場景帶來更大想象力。鴻鵠芯片流片的同時,即實現了量產。
10. “量脈”實現量子軟硬件連接
量子計算被認為是未來計算技術的心臟。
2018年百度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件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致力于量子信息科學中量子技術的研發和儲備,重點關注量子架構、量子算法、以及量子人工智能應用。
2019年,我們研發出國際領先、國內第一的云上量子脈沖系統“量脈”,可將量子計算軟件指令(邏輯門)轉換成控制量子硬件的脈沖序列,算法性能較同類工具實現成倍的提升,是實現量子軟硬件連接的關鍵橋梁。
11. AI 與 5G 相互賦能,計算無處不在
5G 網絡與 AI 技術結合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互聯互通機遇。AI 賦能 5G,使 5G 更加智能;5G 賦能 AI,讓 AI 無處不在。
百度一方面在基礎設施和基礎技術層面發力,比如針對延時,我們通過不同的通信技術,如 MEC 計算節點、WiFi Node 等,去實現更好的通信;另一方面我們也在聯合運營商、硬件廠商、產業界,合力推動 AI+5G 在自動駕駛、物聯網、在線翻譯、搜索、地圖和 8K 互聯網視頻直播等方面的應用。
12. 打造完整 AI 安全體系,推動 AI 安全生態建設
百度大腦打造了完整的 AI 安全體系,從基礎的開源技術矩陣、開放行業解決方案的平臺,到與學術界、企業、政府、機構等多層面的開放協作,技術產品覆蓋云管端以及大數據和算法層面的一系列安全風險問題,為 AI 技術的產業應用保駕護航,推動了 AI 時代的安全生態建設,讓全行業享受到更安全的 AI 創新變革。
2019年,百度安全憑借其在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傳輸、接入、控制等安全性保障方面作出的成績和行業領先的技術實力,將“2018中國十大最有影響力物聯網安全企業獎”收入囊中。
前沿技術創新應用
在算法和算力獲得突破后,我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將各種 AI 前沿技術應用到實際場景中,去檢驗前沿技術的效力,同時也以應用數據和成果反哺前沿技術研究,不斷調整方向,使得技術能更好地服務于產業。
1. 全雙工免喚醒讓對話更自然
人工智能正在創造全新的人機交互。
小度助手5.0的對話能力迎來重大技術革新——全球領先的全雙工免喚醒能力,實現了“一次喚醒,多輪交互”免喚醒詞連續對話。
當用戶與他人對話時,小度知道什么時候是在跟她說話,什么時候該應答、執行任務,什么時候只需聽著、不搭話、不反應。她在交互體驗上給人的感受就像一個既“聽話”又“懂事”的孩子。
李彥宏現場演示小度音箱的全雙工免喚醒技術
2. 機器翻譯技術突破,實現高準確、低時延的端到端同傳系統
機器翻譯領域,我們相繼提出了多任務學習、多智能體聯合訓練等前沿方法,并在2019年國際權威 WMT 評測中取得中英翻譯第一。
機器同聲傳譯方面百度走在領域前沿,提出了首個具有預測和可控時延的同傳模型,首個語義單元驅動的上下文同傳模型,并研發了業內首個語音到語音的同傳系統,為用戶提供高質量、低時延的同傳體驗。
3. 國內唯一的城市道路 L4 級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感知系統作為自動駕駛最為關鍵的環節,其技術發展的程度直接關系到自動駕駛的有無以及后續發展。
今年在 CVPR 2019,百度 Apollo 公開了國內唯一的純視覺 L4 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百度 Apollo Lite,能夠支持對10路攝像頭、200幀/秒數據量的并行處理,單視覺鏈路最高丟幀率能夠控制在5‰以下,實現全方位360°實時環境感知,前向障礙物的穩定檢測視距達到240米。
相比旋轉式激光雷達感知方案,視覺感知方案價格低廉且便于獲得,為企業、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低價、優質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4. 增強現實的自動駕駛仿真系統研制成功
我們以計算機視覺和 AR 技術研發了一種增強現實的自動駕駛仿真系統(AADS),使用激光雷達(LiDAR)和相機掃描街景。根據獲得的軌跡數據,為汽車和行人生成了看似合理的交通流,并將其合成到背景中。合成圖像也可以基于不同視角和傳感器模型(相機或 LiDAR)進行再合成。生成的逼真圖像添加了完整注釋,可用于從感知到規劃的自動駕駛系統訓練和測試。
該系統相較于現有仿真系統,在真實感、擴展性等方面都實現了突破性的技術進展。論文發表于《科學》雜志《機器人學》子刊。
5. 合成虛擬形象在多個場景應用
百度合成虛擬形象技術結合多模態識別與理解、面部、肢體和嘴型生成、GAN、TTS 等技術,實現了業界首個可以量產視頻的真人形象虛擬主播,在多個場景應用:
6. 基于知識圖譜,視頻語義理解能力大幅提升
知識能幫助 AI 更深度地理解真實世界。
百度推出了基于知識圖譜的視頻語義理解能力,通過對視頻的視覺、語音、文本的多模態知識解析,在多元異構知識圖譜上建立關聯,并通過計算推理,建立對視頻的深度語義理解,大幅度提升視頻理解效果,目前已在百度視頻搜索、推薦、內容生成等多個產品上線。
7. 能說會道的機械臂“茶博士”
基于服務機器人方案,我們打造了機械臂“茶博士”,利用百度 3D 視覺技術,機器人可以對茶杯的位置進行檢測和追蹤。通過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控制,機械臂可以對工作空間進行碰撞檢測,避開障礙物。完成實時規劃運動后,可自動生成倒茶軌跡。語音語義聯動技術解析,更是讓機器人像“人”一般,聽得懂,說得好,做得準。
開源開放繁榮 AI 平臺生態
百度從布局 AI 開始,就一直堅持開放的戰略。以 AI 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需要全產業的參與。
百度作為人工智能平臺型公司,研發全球領先的 AI 技術的同時,通過百度大腦 AI 開放平臺、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小度開放平臺以及各類開源框架和數據集等,向廣大開發者和企業用戶開放 AI 能力,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賦能各行各業轉型升級。
1. 中國服務規模最大的 AI 開放平臺
自2016年以來,百度至今已經開放了228項領先 AI 能力,開發者數量超過150萬,日均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語音、人臉、NLP、OCR 調用量中國第一,是業內最全面、最領先、服務規模最大的 AI 開放平臺。
百度大腦開放平臺已經在語音、視覺、語言等方面實現全面升級,具備深度學習框架、場景化 AI 能力、定制化訓練平臺到軟硬一體模組和解決方案等,可以為不同 AI 技術積累和場景需求的開發者提供助力,解決實際問題。
2. 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
飛槳是以深度學習框架為核心的深度學習平臺,下接芯片,上承各種應用,是“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據 IDC 報告顯示,百度飛槳與谷歌、Facebook 名列前三,領銜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也是市場份額前五中唯一的國貨。
從2012年起,百度開始研究和應用深度學習,打造了國內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飛槳。不斷升級、持續完善的飛槳平臺,向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發展,滿足開發者和產業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需求。
飛槳平臺核心技術領先,具備開發便捷的產業級深度學習框架、超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訓練技術、多端多平臺部署的高性能推理引擎、開源開放覆蓋多領域的產業級模型庫四大領先技術。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我們越發明白,掌握自主可控的深度學習技術有助于我們贏得大國 AI 科技博弈。華為麒麟芯片與百度飛槳深度合作,打通深度學習框架與芯片 AI 算力,強強聯合創造中國 AI 核心競爭力。百度飛槳既在世界開源精神中汲取養分并積極貢獻,也在自身的土壤里成長出茁壯根系。
3. 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2017年11月,我們發布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源項目——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截至目前,百度 Apollo 平臺已經匯聚了全球177家生態合作伙伴;在全球,有97個國家超過3.6萬名開發者使用 Apollo 開源代碼,開源代碼數量超過56萬,Apollo 自動駕駛平臺已成為全球最強大、最開放、最活躍的自動駕駛平臺。
4. 小度技能開放平臺
過去一年中,小度技能開放平臺(DuerOS 技能開放平臺)上的技能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3.7萬人,小度技能開放平臺可提供包括游戲、效率工具、網絡電臺、直播、兒童教育、智能家居等3500多種技能支持。
品牌合作生態上,小度助手的合作伙伴數量已經超過500家,與華為、OPPO、vivo、創維、TCL、索尼、小天才等多領域頭部品牌建立了多個層級的合作。小度助手可以控制的 IoT 智能家居設備已經超過了7000萬。
5. 中國首個開源的邊緣計算框架 BAETYL
隨著 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邊緣計算正在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2019年 Open Networking Summit Europe 大會上,百度智能云宣布將百度智能邊緣計算框架 BAETYL 捐贈給社區,BAETYL 成為中國首個開源的邊緣計算框架。
BAETYL 和百度智能邊緣 BIE(Baidu IntelliEdge)云端管理套件配合使用可以達到云端配置、邊緣運行的效果,滿足各種邊緣計算場景的需求。
6. 自研底層區塊鏈技術開源,告別“拿來主義”
中國已明確要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目前,中國自主技術平臺不多,超過80%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是使用國外開源技術(如 Fabric、以太坊)的產品或者衍生產品。
2019年5月,百度首次對外發布區塊鏈品牌——Xuper,并宣布這項國人自研的底層區塊鏈技術 XuperChain 正式開源,與開發者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告別技術上的“拿來主義”和核心技術依賴別國帶來的風險。
7、工業級開放數據集,促進算法研究
大規模領域數據集是機器學習研究和應用的基礎。
百度 BROAD——Baidu Research Open-Access Dataset 項目發布了多個工業級的領域數據集,如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集、街景圖像數據和文字場景數據集、視頻精彩片段、場景解析、機器閱讀理解、中文句子及相應的開放域信息提取事實數據集、中文信息抽取數據集、中文短文本實體標注數據集、中英同傳數據集、青光眼圖像數據集、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圖像數據集、病理性近視等,促進算法研究,推動 AI 發展。
其中,大規模自動駕駛數據集 ApolloScape 是首個來自大型自動駕駛公司的大規模開放數據集,是行業內環境最復雜、標注最精準的三維自動駕駛公開數據集之一,自2018年3月發布以來,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被下載上萬次。
應用落地與產業升級
在 AI 基礎技術全面升級之后,落地應用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在智能經濟新趨勢下,產業智能化是新的潮流。
2019年百度 AI 的產業智能化基于百度大腦 AI 大生產平臺,一方面支撐百度業務高質量成長;另一方面通過百度 AI to B 承載者百度智能云的“云+AI”能力,為各行各業大規模輸送百度的 AI 技術成果與平臺能力。
AI 讓搜索與移動生態高速進化
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全面加速,已經打造了戰略級入口百度 APP +“搜索+信息流”雙引擎+“百家號+小程序”雙生態的完整體系。其中每一個環節,AI 技術都大幅度增強了產品體驗,讓用戶在應用百度移動產品時獲得高效、準確、智能化的體驗。
我們的搜索首條滿足率不斷提升,2019年第三季度由上一季度的51%提升到56%,更能理解用戶搜索需求,提供更直觀、準確的信息、知識和服務。
百度 APP 多輪語音對話問答和真人聊天幾乎無區別,點開相機圖標就能自動識別超過1000萬種物品,30+種場景識別,還能實現找同款、比價格、跳轉到電商平臺購買等功能。
此外,截至2019年11月,AI 加持的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達到3億。
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
出行智能化
2019年,百度地圖 AI 功能創新連連進擊:推出了全球首個地圖語音定制功能,讓全民都可擁有專屬語音包,實現 AI 普惠;智能語音助手用戶量在十一當天沖破3億,更多人出行習慣于“動口不動手”,語音用戶量穩居行業第一,是名副其實的 AI 地圖領軍者。
作為百度 AI 技術的絕佳落地場景,百度地圖在功能創新、技術突破和生態賦能上持續發力,實現出行智能化。
功能創新方面,業內首創的智能語音、智能定位、精準規劃、ETA(通行時間智能預估)等,讓我們成為用戶最可靠最信賴的出行伴侶;在技術創新方面,深度融合 AI 技術讓數據采集自動化程度提高到80%,引入 VPAS 技術再現圓明園大水法遺址,更真實復刻現實世界。
目前,百度地圖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突破1200億次,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注冊開發者數量達180萬,服務超過50萬個移動應用,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
百度地圖還打造了“AI+智能旅游”的全球生態格局,推出了以 AI 技術為核心的“1+3”智能旅游產品矩陣,即“一張服務覆蓋全球的地圖+AR 導覽、小度 AI 導游、VR 全景虛擬游三大能力”,借助領先技術升級用戶全鏈路旅游體驗。
截至目前,百度地圖小度 AI 導游已服務超1億用戶,覆蓋2000家景區,境外 POI 覆蓋率超過98%,是中國唯一一家服務覆蓋全球的地圖產品。
百度輸入法進入全感官輸入2.0時代
2019年初,百度輸入法發布 AI 探索版,憑借全語音交互的創造性產品形態,以及搭載其中的凌空手寫、圖像分割等領先的 AI 功能,正式進入“全感官輸入”2.0時代。
依托百度強大的 AI 能力,百度輸入法在語音、智能預測、圖像等人工智能領域多點開花。
語音方面,最新的流式截斷的多層注意力模型(SMLTA)已經上線部署到語音輸入法全線產品,這是首個基于流式注意力的語音識別線上服務,在線語音相對準確率領先行業最高水平15%,離線語音識別準確率持平在線識別水平;此外還達成了業內首家實現高精準中英文混合語音輸入和方言免切換語音輸入的巨大成就。
在智能預測和圖像領域百度輸入法同樣取得了驕人成績。2019年百度輸入法接連推出了 NLP 整句預測、AI 斗圖、神句配圖等 AI 落地功能,且是業內首家實現多場景整句智能預測的輸入法產品,這些功能均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截至日前,百度輸入法日均語音請求量峰值已突破8.6億次,日活躍用戶數4.53億。根據艾媒等多家權威機構行業報告顯示,百度輸入法份額超過40%,領跑行業。
小度智能音箱出貨量全球第二
2019年,小度助手和小度智能音箱均取得可喜成績:
作為百度人工智能軟硬件一體化戰略的重要載體,小度在技術能力、應用落地和生態建設上持續發力,致力于打造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個人助手。
技術創新方面,小度助手發布5.0,擁有行業領先的全雙工免喚醒能力,以及全球首創的家庭信息流和家庭通訊通知能力。小度智能音箱的產品體驗一直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
2019年12月,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的《智能音箱的智能技術解析及其成熟度測評》報告顯示,小度智能音箱在聽清率、聽懂率和滿足率三個緯度上全面領先,成為智能音箱領域的“全能冠軍”。
應用落地方面,小度助手(DuerOS)被視為智能家居時代的新入口和樞紐。小度助手的對話能力應用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車載、移動等多個場景,為用戶帶來“動口不動手”的智能生活體驗。
12月12日,小度在家智能屏 X8正式發布,通過對“AI 智能交互”、“AI 智能理解”、“ 內容服務新生態”三要素的詮釋和定義,再次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全面進入“智能屏”的智能生活新時代。
Apollo 深耕自動駕駛技術
發力智能交通
百度 Apollo 不僅以自動駕駛硬核技術領跑全國,在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賽程中也成果斐然。
百度 Apollo 深耕自動駕駛技術,取得多項領先成果。6月19日,百度 Apollo 公開了自動駕駛純視覺城市道路閉環解決方案——百度 Apollo Lite,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道路 L4 級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百度 L4 級別自動駕駛城市道路測試里程已經突破300萬公里,已在23個城市進行測試,智能駕駛專利1237項,位列全國第一。
此外,百度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總數達到150張,占中國全部獲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一半以上。
隨著年初 Apollo Enterprise(企業版)重磅發布,Apollo 正式開啟了商業化元年。目前,小度車載 OS 已攜手頭部生態合作伙伴300余家,與60多家汽車品牌建立了商業合作,未來將有超過500款車型陸續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隊 Robotaxi 已經在長沙開啟試運營,首批45輛 Apollo 與一汽紅旗聯合研發的“紅旗 EV”Robotaxi 車隊在長沙部分已開放測試路段開始試運營,這標志著 Apollo Robotaxi 從內部研發逐步走入市場。
Apollo 智能交通業務先后落地多個城市:
云+AI
建設產業智能化高速公路
2019年,兩度戰略升級的百度智能云取得不俗成績:憑借穩健的服務和過硬的技術,助力百度 APP 扛住了史上最大流量春晚紅包的沖擊;用戶數翻了一番,收入增長2倍,流量及服務器同比增長3倍;在國內云廠商中,單季度營收突破10億用時最短,穩居中國公有云市場第一陣營。
作為百度 AI to B 的重要承載者和輸出者,百度智能云在技術能力、應用落地和生態建設上不斷努力,以 AI 工業化促進產業智能化進程。
技術方面,百度智能云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在保持技術能力領先的同時,百度智能云持續降低 AI 應用開發門檻。
應用落地方面,百度智能云在互聯網、金融、智能城市、工業制造等行業已經擁有標桿性落地案例:
服務社會與人才培養
AI 相關的倫理、安全以及社會責任,一直是百度 AI 前行的指引和方向。
我們始終相信:
此時此刻,向我們身邊看去,可以發現我們生活中、生產中、社會中的無數角落正在因百度 AI 技術而變得更加美好。
在“百度 AI 尋人”平臺,用戶發起照片比對接近40萬次,9000多個走失者與家庭重新團聚。
百度 APP 全面上線“百度 AI 垃圾分類”智能小程序,基于百度 AI 視覺和語音能力,通過語音搜索或識圖搜索,就可以幫助用戶方便快捷地對垃圾進行分類。
通過學習權威教材、指南及三甲醫院優質病歷,基于醫學知識圖譜、醫學自然語言處理等 AI 技術,嚴格遵循醫學循證規律,我們開發了臨床輔助決策系統(CDSS),已經覆蓋全國16個省市,服務近百家大型醫院和近千家基層醫療機構、上萬名醫生。
我們發布了百度聽障兒童無障礙閱讀計劃,推出了全球首款聽障兒童 AI 手語翻譯小程序,能將繪本文字翻譯為手語,幫助聽障兒童實現無障礙閱讀。
百度地圖上線了全國首個與政府機構合作、覆蓋多個城市的母嬰室位置信息查詢產品——母嬰室地圖,用戶可在百度地圖中一次性查找周邊甚至全程的母嬰室,并直接導航前往。
我們還將 AI 應用在了臺風路徑查詢、瀕危土家語保護、AI 改造盲人按摩院等方面,在無數我們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場景里,讓 AI 變成時代洪流里一個個讓人欣慰的笑容。
培養一位 AI 人才就像是為 AI 發展之路點燃了一盞燈。百度在 AI 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形成了囊括師資培訓、學生賽事、課程共建以及教材出版等多個維度產學融合生態。
通過“全國高校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飛槳博士會”、“AI 快車道”、“黃埔學院”、“在線深度學習集訓營”等項目,百度培養了1000名專業教師,助力200+高校開設深度學習課程,為近1000家企業提供技術和應用培訓。
硬件方面,百度上線 AI Studio 教育版,這背后是價值超過千萬人民幣的上千張 GPU 卡,作為師資培訓配套“教具”,免費提供給高校使用。
對于人工智能的生力軍——學生,百度“以賽代練”,全年舉辦多場大型國內外頂級人工智能相關賽事。
如已持續15年為中國工程師隊伍輸送人才的百度之星大賽、百度&西安交大大數據競賽暨 IKCEST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大數據競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等,培養挖掘人工智能人才、大數據人才,三大賽事覆蓋學子上百萬,近萬支高校隊伍組織參賽,選手來自16個國家,覆蓋亞洲、美洲、歐洲。
從實效來看,百度已經在校企協同、共建 AI 教育體系上領先了一步。長遠來看,這對于整個中國 AI 人才的梯隊建設,也大有助益。
展望未來
2020更有 AI
百度自誕生起就是一家科技公司,二十年來一直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目前全公司科研人員占比高達61%,全球領先。
2019年,在諸如 CVPR、ICCV、NeurIPS、MRQA 等全球公認的 Top 級賽事及學術頂級會上,百度 AI 斬獲冠軍23次,論文收錄200多篇,彰顯 AI 強國實力。
同時,百度還獲得了來自政府、行業協會、媒體等多方機構頒發的30多個獎項,例如:2019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最佳人工智能交互系統平臺、年度互聯網最佳公益平臺等。
二十年的技術積淀,近十年的 AI 布局,讓百度 AI 前進的步伐越走越穩,也越來越快速敏捷。
以 AI 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正在拉開,在2019年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百度 AI 的核心技術取得諸多突破,開放生態愈加繁榮,各行各業產業智能化加速,讓 AI 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千行萬業。
畢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夜,沒有人喜歡慢慢等待的感覺。
AI 走進工業大生產,有來自各行各業真切的應用需求,也有我們不負國家不負人民的情懷和夢想。2020,讓我們守望 AI 的瓜果飄香時。
馬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