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撰文/孟會緣編輯/溫之周作為社區美容店里的常客,安琪最近對自己此前堅持了好幾個月的治痘項目產生了質疑。安琪發現,一旦因為有事而未能按時去美容院進行治痘和護理,自己臉上的爆痘情況反而比沒做該項目之前更嚴重,“在這之前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些品牌,
撰文/ 孟會緣
編輯/ 溫之周
作為社區美容店里的??停茬髯罱鼘ψ约捍饲皥猿至撕脦讉€月的治痘項目產生了質疑。
安琪發現,一旦因為有事而未能按時去美容院進行治痘和護理,自己臉上的爆痘情況反而比沒做該項目之前更嚴重,“在這之前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些品牌,會不會是他們給我用的產品有問題?”而對此,美容院的工作人員總會用“護理是一個長期見效的過程,沒有堅持下來才會出現反復”之類的話予以安撫。
如今,像安琪一樣有固定去美容院做保養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容貌焦慮”的大眾化社會風氣下,美容院早就和理發店、按摩店等一樣成為了現代小區不可或缺的基礎需求場所。
這些美容院通常拿著名不見經傳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著治痘、美白、祛斑等極具針對性的生活美容服務,其依靠距離近而擊中的消費客群中,也有一些人不吝在社交媒體分享和安琪類似的體驗感受,“為什么美容院不用被大家公認的大牌產品?這些賣得不比大牌便宜的美容院線產品真的管用嗎?”
泛濫的社區美容院靠什么吸金?
說起為什么會在小區里的美容院護膚,安琪告訴鋅刻度是因為方便和便宜。
“我是油皮,很容易悶痘。之前去醫院看過,做了一次刷酸覺得沒什么很明顯的效果,按醫生的說法是要連續做個兩三次才行,不過每次去醫院掛號看診太麻煩了,而且將近2000一次的治療費我也負擔不起?!卑茬髦?,護膚需要堅持,可由于有限的錢包,自己只能挑選性價比更高的服務。
故而,社區美容店才會以520元10次的祛痘套餐打動她,“一下樓就能看到門店,一周做一次的頻率,隨便找個一個多小時的空閑時間就可以把項目做了,而且搭配套餐老板還送了一盒標價100元的面膜,感覺價格非常親民?!?/p>
不過美容院里那些會被用在臉上她卻不認識的產品,引起了安琪的注意,“一般給我擠完痘痘之后就會敷面膜,這個是現調的,上臉沒什么特別的感覺,就是聞著有一股青草味?!?/p>
美容師告訴安琪,這個味道恰好說明她們的產品是純天然的草本成分,可以更加溫和的改善皮膚。一開始,美容師的說法讓安琪將信將疑,但在偶然斷掉一兩次護理之后,看著臉上接連冒出的痘痘,安琪內心的懷疑不可避免的擴大了,“現在我臉上的痘痘反而比之前更多了,會不會是他們給我用的產品有問題?”
相較于還糾結著要不要繼續使用美容院祛痘產品的安琪,備受痘痘困擾的小方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之前,因為一張寫著“青春痘包治包好,治不好不要錢”的宣傳單,小方在這家社區美容院辦了卡。隨后美容院的工作人員為小方進行了“清痘”“照光”等祛痘操作,還給了小方配套的護膚品。
剛開始痘痘長勢確實被控制住了,小方覺得一萬多的會員費沒有白充,沒想到大半年后,痘痘非但沒有痊愈的跡象,反而越冒越多,痘痘層層疊疊擠在小方的臉上,襯得小方的臉腫了一大圈,“我去找他們,他們說要加錢提高治療強度才能徹底治好。但他家產品真有用的話怎么會越來越嚴重,我不相信他們說的話了?!?/p>
小方這才反映過來,這家美容院不靠譜,它的祛痘產品很有可能存在質量問題,果然,小方在網上根本查不到產品的任何實際信息,而等到去醫院做完檢查,醫生則直接確認了這一點。小方告訴鋅刻度,他臉部的皮膚屏障受損嚴重,差不多已經達到“爛臉毀容”的程度。
鋅刻度查詢多個有關美容院的新聞報道后發現,如小方這樣使用了美容院產品的爛臉案例不在少數,進美容院已經變成了一件可能“人財兩失”的高風險事件:去美容院體驗了一次面部補水皮膚就出現大面積紅疹,醫院的診斷結果顯示與美容院的補水項目脫不了干系;在美容院購買了包括各種面膜、各種粉、潤膚液、滋養液在內的祛斑產品,使用一周之后臉部出現紅腫緊接著開始潰爛......
實際上,美容院之所以能俘虜這多消費者進店,固然有價格和距離的優勢,也離不開消費者未經思考,并沒有過多考慮其中風險就下了單。
或者說,為了讓消費者快速下單,美容院早在暗中使出了渾身解數。
安琪表示,在祛痘治療的時候,美容師會和她聊天,話題內容多以身邊的真人改善案例穿插自家產品及服務,以暗示她辦更多套餐。加之美容師還會在敷面膜時對她進行額外的肩頸按摩,享受了如此周到的服務過后,面對美容師看似為她著想的下單建議,她也不好意思拒絕。
有一位消費者的遭遇令鋅刻度尤其深刻,因廣告語宣稱效果上佳,這位消費者在美容院購置了一套美白產品,可使用過后她的臉卻開始紅腫,偶爾還伴隨著發癢刺痛。但等到她去找美容院要說法時卻發現,這家店早已人去樓空。
美容院產品來源成謎,但暴利是肯定的
其實針對美容院所使用產品的質疑聲音一直不斷,消費者既癡迷于其能達到的效果,又難以確保使用的安全性,矛盾心態突出。而院線產品之所以這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不信任感,歸根到底還是那些不正規“小作坊”的鍋。
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會長馬婭給出的數據表示:中國目前有350萬家生活美容會所,其中有130萬家生活美容會所屬于良性運轉。而在這130萬家生活美容會所中,只有1.3萬家是合法的。
“正規的美容院加盟連鎖店使用的產品都有嚴格的檢驗標準,品牌資質齊全。只要消費者選擇的是正規的美容院品牌,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蹦趁廊菰杭用说甑呢撠熑宋魑飨蜾\刻度解釋了其中的區別。
因為銷售渠道的不同,護膚品分為面對大眾的日化線和面對院線的專業線。前者消費群體復雜,在開發配方時首要考慮的是安全性,要在保證絕大多數沒有不良反應再進行功效配比;后者是專供美容專業機構,由專業人士根據消費者具體情況進行使用,首先考慮的是效果,要在達到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下再確保其安全。
這就導致兩者的成本占比天差地別。由于日化線產品面向大眾所采用的的各種營銷策略,比如廣告投放、商場入場費、專柜柜臺費等拓寬市場覆蓋率的方式,因此廣告費在成本中的占比頗高。而專業線產品的銷售渠道單一,極少對外進行營銷活動,省卻了這一部分成本,其獲利空間相對于日化線產品更大。
不管是從效果、還是成本,亦或是因產品獨特性帶來的競爭優勢方面,專業線產品都更好,這也就是很多消費者從未聽說過的品牌在美容院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曾有業內人士爆料,有些專業線產品的成本甚至低至10%。
更關鍵的是,如此巨大的盈利空間讓很多美容院為了賺更多錢開始鋌而走險。早前還有美容院老板現身說法,表示一些不正規的美容院,產品品質與來源存疑,“有些是廣東一些家庭式作坊生產的,還有些是牙膏廠生產的。產品制作出來后,會分罐裝好,然后連同一些牌子標簽一起賣給美容院,需要貼什么樣的牌子都可以,這在美容行業是普遍現象。”打著大品牌旗號的產品,消費者通常難以區分。
“比如我代理的是草本素研的美容產品,我們店里的祛痘套餐贈品就是它的醫用冷敷貼,單買價格略貴,有顧客就來問我,淘寶上有同款可不可以買。”說起網上的假貨,西西也很無奈,“看包裝和我們的產品簡直一模一樣,才十幾二十塊一盒,但絕對不是一個東西,我們的產品只有走線下門店這一個渠道。”
當部分低劣產品摻雜到正規院線產品中,令消費者更加迷惑。因為消費者對正品與仿品的認知差別并不大,畢竟不管是“妍辰美芙”還是“菩蕊媞”,在一般人眼里都是“從來沒聽說過的品牌”。
因為專業線產品名聲不顯,行內專業人士才能識別其中差異,進一步為不正規美容院提供了便利,“專業性產品可以說是個‘隱性暴利行業’,有些美容院怕出問題,一個品牌最多代理一年左右就會更換成其他產品?!?/p>
有長期在社區美容店做清潔護理的消費者肯定了這種說法,她表示自己做了好幾年的基礎護理,套餐配送的產品也更換了好幾次,“有一次送了電視劇《歡樂頌》的主題面膜,看包裝就不怎么高級,我怕是三無產品一直沒用,放到過期了就扔了?!?/p>
院線產品的“封閉性”讓消費者無從求證
外人很難一窺這些陰暗面的全貌,如果僅從表象上來看,素質良莠不齊的美容店,確實已經泛濫在全國上下大大小小的社區里。
這背后,離不開“容貌焦慮”帶來的醫美多元化消費升級,使得從日常養護、皮膚管理等生活美容,再到更高一級的醫美項目都迎來了最佳的高速發展時代,乃至被業內外不少人士視作“明星級”創業項目。
從事過美容行業的Amy就曾是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如今回憶起初入行時的艱難,她在網絡上分享這段的人生特殊經歷時仍心有感觸,“當時我還專門跑到朋友的美容工作室取經,她教我建立客戶檔案、怎么操作儀器,還帶我去看了拿貨的地方。有些產品的拿貨價是真的便宜,一算利潤也很豐厚。”
在門檻不高的醫美行業,美容品牌魚龍混雜,真正的規?;放萍澳鼙WC安全性的產品屈指可數,像Amy這樣匆忙闖入的外行在懂行的朋友的幫助下,考察和體驗了很多品牌和項目才確定了自己要做什么,“我加盟了一個國內的小眾品牌的祛斑項目和一個日本的中高端院線品牌,雖然拿貨價格比較高,但產品配合儀器的效果真的特別好,我覺得靠這個還是能吸引到消費者的?!?/p>
回到了家鄉發展的Amy告訴鋅刻度,在二三線城市開一家社區店的成本壓力沒有那么大,而且交了加盟費之后,加盟商會給店主提供扶持,比如幫忙裝修、教美容技術,包儀器、耗材、營銷課等,因此前期開店還算順利。
然而很快Amy就發現,加盟費回流得特別艱難,一方面是小地方的客源整體并不充足及入局者眾多來帶的競爭加劇,另一方面是后續經營還需要繼續在設備上進行投入,見不到多少回頭錢的Amy不禁感嘆,“這更像是在給加盟品牌打工。所以有些美容院會用一些低端產品來降低成本,院線產品的封閉性就決定了消費者很難查證到具體的產品信息?!?/p>
不到一年時間,Amy的美容店創業史就因倒虧好幾萬走到了終點,“我不想賺這份虧心錢,有效果的產品需要仔細甄別,只能說期望大家選擇美容院的時候慎重吧?!?/p>
有專家分析認為,醫美行業發展迅速,快于國家對醫美產品的合規審批,方才使得部分醫美產品在我國的監管體系下成為“黑戶”:行業門檻較低,各種醫美機構、醫美從業者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求美者對醫美認知不清。
當然,針對種種亂象,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好消息也來了——近日多部門出臺相關規定,給出了要加強醫美專項整治的信號,將有力肅清不良的行業風氣。
6月22日,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定于2021年6月至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重點為嚴厲打擊非法開展醫療美容相關活動的行為、嚴格規范醫療美容服務行為、嚴厲打擊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行為、嚴肅查處違法廣告和互聯網信息。
一個消費者大膽享受醫美服務的時代,或許正緩緩走來。
金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