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將搭載的泰景一號01/02星和東海一號衛星共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實現了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的“三連勝”,創造了中國民營火箭發展的新紀錄,同時也標志著谷神星一號開始從成功走向成熟,率先邁入民營火箭型號的規模化商業發射交付的新階段。
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航天自主研制的四級輕型商業運載火箭,一、二、三級采用固體動力,四級采用軌控和姿控一體化液體動力。火箭直徑1.4米,全長約20米,起飛重量約33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最大運力300公斤,火箭四級采用了一系列創新性設計,可為國內外衛星客戶提供微小衛星的靈活的專屬、共享、搭載等定制化發射服務。
此次發射的3顆衛星中,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泰景一號01/02星,用于對地球實施光學遙感和圖像數據回傳及地面圖像處理,面向林業、農業、海洋等用戶提供商用業務數據服務的業務運營;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東海一號微納偏振光遙感衛星,用于驗證微小型偏振光相機多模式遙感探測技術,同時開展多項國產關鍵技術在軌驗證,為海洋及其它邊遠地區提供天基衛星服務及應用打下基礎。
此次發射,航天馭星作為商業測控總體單位第三次為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提供測控服務。任務中,航天馭星共調用酒泉、中衛等6地8臺套地面站,組成聯合測控網,確保從首區到星箭分離點,不同時刻至少有2套地面站同時進行火箭箭遙接收任務,充分保障了數據接收的可靠性。
“航天馭星對軟硬件服務能力均作了優化提升。硬件方面,對多個站點自跟蹤能力進行了升級,優化天線引導模式;在軟件方面,實現了多源數據融合,有效保證了從起飛到星箭分離全跟蹤鏈的可靠性。”航天馭星軌控分析專家吳新林介紹。
此外,為更好滿足商業衛星客戶對運載能力和空間包絡的需求,谷神星一號火箭進一步開展了整流罩和動力系統的升級,升級后的整流罩直徑增大至1.6米,長度增加至5.2米,罩內總空間達到了8.1立方米,進一步優化了裝載空間,提高了綜合運載和發射服務能力。
“星河動力航天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離不開清晰正確的戰略目標和專業穩定的團隊。未來,我們還將持續加強隊伍建設與技術創新,助推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邁入常態化、規模化發射新紀元。”星河動力航天CEO劉百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