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曠視即將IPO的消息還是給行業注入了一支興奮劑,畢竟人工智能這個領域一直雷聲很大,大家都在期待傾盆大雨,但是目前確實在落地上有些底氣不足。相比較綜合的人工智能公司而言,算法起家的曠視可以說是人工智能中的純血寶馬,其業務發展也是行業的標桿,上市更是眾望所歸。創始人印奇還給廣大投資者寫了一封信,當所有人都聚焦在曠視財務數據的時候,我從中看到更多的是曠視所承擔的行業責任和壓力。
走出自己的人工智能之路
關于人工智能的分析和解讀,可以說是長篇累牘了,但是關于人工智能如何盈利和發展,卻還是個需要更多探索的話題。在這方面曠視優秀的表現是其能夠率先IPO的關鍵原因,據招股書顯示,曠視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6780萬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3.13億元,再增至2018年的人民幣14.27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358.8%,可以說是一個持久的跨越式增長,也可以說是真正抓住了行業的風口。印奇在信中表示,曠視的使命就是“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初心是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運用機器和技術,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秘。
在這條道路上,曠視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也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比如曠視是全球為數不多擁有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曠視的Brain++可以和谷歌的TensorFlow、臉書的PyTorch相提并論,這在行業中,也是一個很高的技術成果,有先進性和獨占性,是曠視的核心技術能力所在。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框架作為支撐,曠視才能成功地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廣泛應用于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垂直領域。為社會提供巨大的科技便利,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和其他幾家計算機視覺公司相比,曠視選擇了最不容易但是很可能是正確的路。印奇認為,物聯網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是人工智能“大腦”的身體,曠視的未來就是構建連接及賦能百億物聯網設備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幫助金融科技、交通、物流等各行各業的客戶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和行業痛點。從整體的格局來看,曠視還是有著非常遠大的目標,希望能夠在人工智能融入全社會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技術能力和硬件設施也緊密連接在一起,成為新時代人工智能社會的技術內核。這個目標曠視一直在穩步的推進之中,通過和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中國移動和凱德置地等多個行業領軍企業的深度合作,這種連接正逐漸成為一個現實。
星辰大海,無限游戲
對于曠視來說,選擇了人工智能就是選擇了一場無限游戲,印奇對此在信中解釋說:“有限游戲通常受時間限制,有贏輸雙方及明確的規則;但無限游戲會一直持續,規則和參與者也會不斷改變。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游戲:它始于幾十年前,并終將超越這個時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選擇了技術研發這條道路也就要一直走下去,永無止境,這和很多去搶占市場份額的商業模式不一樣,并不是占到絕對多數,就算成功了。我更喜歡的是印奇“星辰大海,永不放棄”的表達。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源自田中芳樹的名篇《銀河英雄傳說》,是其中的少年英雄萊茵哈特最有氣勢的一句理想表達,表達了他要征服宇宙的雄心。這句話用在這里,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人工智能發展其實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隨著硬件設備、網絡速度、存儲能力的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在近些年進入了爆發期。但即便如此,成立于2011年的曠視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歷經八年的深度學習和奮斗,才有了今年這樣的成績。而在未來,人工智能能夠發展到一個什么程度,能否真的可以替代人的思考,我覺得都是一個可以期待的目標。當然,從現在來看,曠視已經站在了時代的中央,但在曠視成立早期,人工智能行業還是一片蒼茫,沒人認為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能夠真正實現商用。所以從現在往前看,你真的能感受到印奇和曠視創始團隊那種高瞻遠矚和堅定的信心。如今在公司IPO前夕,印奇在信中提到的初心和夢想仍然沒有改變,曠視奔赴IPO不僅使其成為人工智能行業“全村的希望”,更大的意義是為當前所有迷茫期的人工智能企業樹立了一個范本。
拋開情懷,印奇對行業的理解和對商業的理解都非常清晰,一方面要堅持深度學習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則強調要在垂直領域中取得商業應用的成功,做好、做深、做透,再向其他方向擴張,如此才能為終端使用者創造真正的價值,讓公司進入更加正向的發展和循環中。“投資曠視意味著和我們這些「技術信仰者」同行。”印奇在信中提到,他希望投資人能夠同樣對這個行業抱有期待,有耐心的愿意去做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線去炒作,我想這一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對于研發型公司而言,必須能夠抗住資本市場的要求,才能潛心持續投入和研發,如果一味的去思考商業化,那么勢必最后會被資本所累,喪失自己領先的核心關鍵。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印奇把“專注核心競爭力—深度學習”放在了“穩健開展商業化,深耕每個垂直領域”的前面。
科技向善與企業自律
其實在這封公開信里,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印奇關于企業價值觀的表達,這一點我們以往很少在類似的公開信中看到,因為大家一般都在說的是業務啊,發展啊,前途啊,未來啊,很少人會非常大篇幅的去介紹自己的價值觀。而“引導科技向善”也成為曠視技術研發的核心準則。在這里,印奇披露了“曠視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時須遵循的核心原則”包括:正當性、人的監督、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樣性、責任可追溯、數據隱私保護,同時還成立了人工智能道德委員會來進行監督。這并非是一個形式主義,對于應用標準和邊界尚不清晰的前沿領域來說其實非常重要。最近已經傳出包括蘋果、臉書在內的多家美國公司的產品都有竊聽用戶的行為,而這正是為了收集人工智能所需的數據,我覺得這就是預約了道德的邊界,讓科技變得不夠純粹,甚至非常危險。然而曠視能夠把這些問題講在前面,并對自身提出諸多要求則表現出了極高的企業自律。
印奇信中表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還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我們致力于構建良性的產業生態而非帶來顛覆,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充分尊重所有人的尊嚴和隱私。”這一方面表達了曠視的態度,同時也證明了曠視對技術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到技術背后的價值觀層面,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顯然濫用技術去獲取商業價值,而完全不顧對用戶的影響,這種做法自始至終應該被譴責。其實這樣的事情我們在行業中屢見不鮮,比如讓用戶沉迷的游戲、短視頻以及各種網絡貸款、P2P等,無一不存在背后的價值觀問題,而從這里的表態來看,曠視的發展顯然更讓人放心一些。
印奇信中還提到,希望通過上市讓大家看到一個透明且有擔當的企業。而我也覺得,曠視的IPO不管對自己還是對行業都有很大的標桿意義。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在這個過程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有倫理上的,規范上的,曠視不僅僅在技術上的探索令人稱道,在規范的建設上也給人啟發頗多。希望曠視IPO能夠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開一個好頭,也希望更多的人工智能企業也能迅速的發展起來,讓國家更快邁進全新科技時代。
王書東